劉阿華 劉喆 張俊均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簡稱“三分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持續發揮集中管轄走私犯罪案件專業化優勢,高質量履行檢察職能,努力推進上海反走私工作高質量發展。
嚴厲打擊各類走私犯罪,切實守護國門安全。一是以信息化手段推進防疫辦案兩不誤。在疫情期間,勤勉盡責、共克時艱,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保障辦案需求,通過遠程視頻訊問、具結、聽證、宣告及互聯網庭審等方式,確保走私犯罪案件辦理質效,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打擊走私的雙勝利。二是配合支持偵查機關開展“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主動跨前一步,聯合法院調研、聽取案件匯報,從取證角度、偵查方向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對走私彈藥、槍支配件、紅酒等重大、疑難、敏感案件,指派專人開展提前介入引導偵查,穩妥完成案件批捕和起訴工作。三是嚴厲打擊犯罪依法追捕追訴。依法審慎審查、不枉不縱,對海上繞關走私犯罪團伙成員楊某某、林某某的追捕追訴到案,體現了堅決深挖幕后團伙、破網除鏈的決心。保持對海上繞關走私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持續遏制海上走私多發勢頭,筑牢進博會安全屏障。落實“一案雙查”,挖掘洗錢犯罪線索3件,并加強跟蹤督辦;成功辦理的上海首例“自洗錢”案件,入選上海檢察機關金融檢察典型案例。
加強全程立體訴訟監督,促進監督辦案質效雙提升。堅持和拓展“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優勢,聚焦走私犯罪案件辦理,構建完善全程立體訴訟監督機制,促進法律監督水平和司法辦案質效雙提升。一是做優偵查監督。落實與緝私局會簽的《關于提前介入刑事案件偵查工作實施辦法》《關于走私犯罪案件提請批準逮捕參考標準的意見》,適時提前介入案件及時掌握案情,發現偵查監督點,規范強制措施和偵查手段合法適用。依托偵查監督平臺,推動零散監督點的標準化分類和智能化整合。監督立案率、監督撤案率、追捕追訴率、糾正違法率等核心指標企穩向好,提升走私犯罪訴前監督實效。二是推進行刑銜接。對做出相對不起訴處理的案件均制發《檢察意見書》,要求海關就相應走私違法行為做出行政處理并督促落實,檢察意見回復率100%。針對走私犯罪中可能存在“以行代刑”問題,與緝私局會簽《關于加強反走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明確在辦理走私犯罪案件中應注意是否存在行政機關對涉嫌犯罪案件應當移送偵查機關立案偵查而不移送,或者偵查機關對行政機關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情形,充分挖掘可能存在的立案監督點。2022年向偵查機關制發《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3份,成功監督立案3起,2件已獲得法院有期徒刑以上判決。三是貫徹落實“中發28號文”,加強審判監督。嚴格執行與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三中院”)會簽的《常見走私犯罪案件認罪認罰量刑規范化意見》,確保量刑建議的精準性;健全裁判文書審查部門報備制度,梳理近五年來法院判決生效的繞關走私類案件情況,就繞關走私犯罪中主從犯認定、量刑標準等方面存在的檢法認識分歧與法院進行研討,統一執法標準,加強對法院自由裁量權的監督。
三分院在嚴格依法打擊走私犯罪的同時,強化人權司法保障和各類市場主體的平等保護,著力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優司法保障。一是用好用足法律政策。堅持依法辦案與保護企業生存發展并重,全面準確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貫徹《走私犯罪案件羈押必要性審查辦案工作協作辦法》,切實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在達到懲罰效果的同時化解社會矛盾。二是常態化推動涉企“掛案”清理。把存疑不捕、退回補充偵查案件納入日常監督范圍,跟蹤督促偵查機關落實到位,維護企業和當事人合法權益,力防企業因案陷入困境,形成“掛案”清理長效機制。三是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在依法打擊犯罪的同時,加大追贓挽損工作力度,對真誠認罪悔罪、積極彌補國家稅款損失、退出違法所得的涉案企業充分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助力企業回歸市場,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法治力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分院始終圍繞以反走私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健全與緝私局、海警、法院的溝通協調機制,主動應對走私犯罪新變化。一是構建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三分院分別與上海海關緝私局、上海海警局會簽《關于健全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的實施意見》,設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構建檢察官“常駐+輪值”工作模式,實現偵查機關內部監督與檢察機關外部監督同頻共振。重點督促落實捕后偵查、退回補充偵查,以及相對不起訴案件的檢察意見執行等,并就案件辦理過程中的亮點、熱點、爭議點、難點以及一類監督等問題探討通報研究,形成統一指導意見。二是形成預防、懲治走私犯罪執法司法合力。三分院與三中院、市公安局邊防和港航分局、上海海關緝私局、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上海海警局會簽《關于確保國門安全合力推動反走私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充分發揮偵查、檢察、審判各機關在反走私執法司法中的職能作用,優化執法司法機制,擴展司法協作廣度,進一步增強理念融通、線索互通、常態溝通,共同提升打擊走私犯罪工作質效。三是共創海上執法新格局。三分院與中國海警局直屬第一局召開工作聯席會議。結合海上刑事案件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加強信息通報,統一證據標準,共同研究解決海上犯罪案件的重點、難點問題;學習借鑒“三省一市”檢警協作模式,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努力開創東海海區及上海打擊海上違法犯罪工作的新局面。
三分院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推進反走私領域綜合治理,預防和減少走私違法犯罪行為。一是制發檢察建議,注重反走私源頭治理。針對辦案中發現的監管漏洞和相關法律風險,督促企業堵漏整改,建章立制,完善合規體系,共制發《檢察建議書》10份,均獲得相關單位整改反饋。其中,就碼頭治理問題制發的檢察建議榮獲上海市檢察機關“十大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二是靶向落實“七號檢察建議”,強化寄遞行業安全監督。與上海郵局海關、緝私局聯合開展跨境郵寄渠道違禁品反走私調研活動。會簽《郵寄渠道司法合作備忘錄》,從源頭上防止違禁品在跨境寄遞渠道流通。赴郵局海關開展跨境郵寄渠道走私毒品案例反走私法治宣傳。三是探索行業治理,共話口岸營商環境。延伸“反走私一體化”建設成果,主動走訪上海市報關行業協會,圍繞企業合規引導、行業自律管理、普法宣傳教育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在服務保障上海口岸法治化建設和報關企業預防走私犯罪方面達成共識。
以核心人才建設為發力點,以品牌培育為突破點,多措并舉提升走私辦案專業化團隊成員業務素養。一是加強核心素能建設。圍繞“質量建設年”的要求,匯編法律法規“小紅書”,規范業務流程和法律適用;開展同堂業務培訓,舉辦了走私珍貴動物及其制品犯罪案件常見問題釋疑、逃避商檢罪法律適用、走私犯罪中的自首情節認定、走私犯罪中洗錢犯罪認定等同堂培訓,解讀研討疑難典型案例,持續提升團隊專業能力;組織參加上海市檢察機關第十三屆十佳公訴人暨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1人獲“十佳公訴人”稱號,1人獲“優秀公訴人”稱號。二是加強品牌培育。結合上海反走私工作實際,確定“陽光打私、檢護國門”的支部品牌,抓品牌促發展,打造一流反走私辦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