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菲 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金融行業的發展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基于創新創業理念進行中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應在人才培養體系、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雖然當前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的類別及普及率越來越高,但仍存在創新創業理念與專業課程互相獨立、缺乏聯系的問題,這不僅導致了教學資源浪費,還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我們借鑒國外的經驗,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貫穿于專業課程教育全過程,以實用的教學內容、有趣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推進課程改革。
課程內容相對獨立,學習實用性低 當前,中職金融專業課程內容大多根據金融業務屬性分為銀行柜臺業務、外匯證券投資、證券投資基金、期貨等模塊。但是,每個模塊同時分別開設了相應的專業課,導致部分課程內容相對獨立且有重復,存在只注重單一技能訓練,缺乏綜合項目培育,教學內容設計忽視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育、創新創業理念的引導、創新創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等問題,出現部分學生畢業后因缺乏創新理念和團隊合作意識而不能勝任崗位工作,甚至部分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因不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深度融入創新創業實踐而出現創業失敗的情況。如何優化和完善課程內容,提升課程實用性,是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教學方法單一,學習積極性差 大部分中職金融專業課程還是以案例講解及軟件模擬為主,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線下講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缺乏適當的情景模擬、企業實踐、項目設計等環節,“以學生為中心”的交流溝通及互動環節體現不夠充分,降低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引導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業經驗與實戰能力大打折扣。對此,需要改進教學方式,引入新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考評方式固定,學習成就感弱 傳統的中職金融專業課程考核主要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構成,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出勤率、課堂表現積分等,期末考試多以試卷形式開展,缺少實踐考察,不利于對知識與實踐的綜合考核,學生學習成就感低。這種考核方式和標準過于簡單、形式單一、評價體系也過于集中,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改進考核方式,是教學改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本文以“個人投資理財”課程為例,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基于專·創融合理念,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如圖1)。

圖1 課程教學改革設計流程圖
通過有用的“專·創融合”教學內容關聯崗位標準,提升課程實用性 一是與就業、創業相連。依據金融產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業態的發展趨勢,借助智慧職教等媒體資源,發揮金融機構資深專家、學校教師雙方優勢,在對金融專業所涵蓋的崗位群進行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開設,根據工作崗位需要選取教學內容,以不同的理財項目作為教學載體,增加課堂的職業味。真正解決了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脫節問題,實現有用內容與學習的職業關聯,對學生就業創業有用。二是與職業發展相連:課程教學設計將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素養高度結合課程參照各個理財項目的投資要求,選取學習內容和教學項目,共設有:現金消費理財、股票投資理財、債券投資理財等六大項目。實現專業技能熟練度、職業場景復雜度、商業創新開放度逐級遞增的項目設置效果,同時滲透思政教育,緊密聯系投資與理財的實踐,綜合反映投資業務的全貌,提升專業能力以外,關注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行動學習,將習得的實踐經驗最終轉化實踐能力。
通過有趣的“專·創融合”項目式教學過程,獲取學習驅動力 一是行動探究:創新“雙線七步”行動學習教學模式。將PDCA 企業質量管理工具融入真實個人理財項目運營,以明確任務、探究要領、設計方案、進行決策、實踐行動、檢查評估、復盤反思七步作為教學明線,以項目確立、計劃決策、項目執行、成果交付、客戶反饋作為行動暗線,真實個人投資理財項目貫穿課程始終,從理財項目設計規劃到最終完成產品銷售交付,學生其實是在完成一次綜合實訓項目的實踐,構建“專業+雙創”能力模型,培養學生基于專業背景的創新行動能力。二是氛圍營造:沉浸式教學活動形成相互影響力。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相互激發思想的火花。例如在探究學習環節,融入SV 商業模擬運營軟件,幫助學生感受商業環境的變化,強化雙創思維,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設計了“展覽館、工作站、世界咖啡、角色扮演”等特色教學組織活動,引導學生沉浸式主動學習,雙創意識和思維都得到了訓練,真正形成學生的持續學習驅動力。三是成果導向:教學產品商品化激發持續驅動力。使學生真切體會投資理財類從業人員所需的職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依托校企合作,把市面運行的理財產品搬進課堂,自主設計、規劃、營銷理財產品,將教學產品轉化為產品,推向市場接受檢驗,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和獲得感。
通過有效的“課堂-課程”兩階遞進的評價機制,建立學習滿足感 一是課堂:學習狀態評價提升自我認同感。應用“二級反饋”等正面反饋方法,使學生始終延續良好的狀態;當學生狀態不好時,教師也會應用如“BIC”等負面反饋方法,幫助學生調整狀態,找回自信,循環往復后,學生的自我認同感逐漸建立,學習動力提升。二是課程:職業能力評價促進自我效能感。改革“一張試卷”的單一課程評價方式,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自主設計不同理財項目,以路演的方式將項目完整呈現。教師與金融機構理財經理從“專業+創新創業”角度,共同對學生的職業活動進行精準測評,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診斷報告和職業行動過程分析報告,連續跟蹤測評,促使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顯著提升,增進自我效能感。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動,金融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對于復合型、技能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專·創融合視角下中職金融事務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需要依托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同時圍繞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專業知識教學和專業能力創新訓練滲透到課程之中。本文從個人投資理財課程的知識框架體系出發,以實際理財項目為主線,結合項目式教學和專業能力創新訓練,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開展課程的教學改革,既可以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提升學生“專業+創新創業”的綜合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