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能軍 李克明 李 偉 李琳瑜 齊明星 徐 濤 趙新芝
1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人民醫院 271100; 2 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 3 沂源縣中醫醫院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發作后的數小時內,壞死區域周圍的缺血半暗帶及水腫區若能得到及時救治,可以極大降低恢復期內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率。參芪通絡膠囊在治療中風偏癱、腦供血不足、腦動脈硬化等方面臨床使用率較高,且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安全有效。本研究通過觀察參芪通絡膠囊對ACI患者療效和安全性,探討其對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機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沂源縣中醫醫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依照治療方案分為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齡(50.00±9.92)歲,平均病程(9.02±1.84)h;觀察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齡(52.00±10.02)歲,平均病程(9.48±1.76)h。兩組間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1]關于ACI診斷,且經CT或核磁確診;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疾病;嚴重精神疾病及溝通障礙者;依從性差及用藥禁忌者。
1.3 治療方案 兩組均采用常規抗凝、改善腦循環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25mg靜滴,時間≥50min,早晚各1次;觀察者加用參芪通絡膠囊3粒,3次/d,口服,主要藥物成分為:丹參、黃芪、水蛭、當歸、牛膝、葛根等。兩組均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 (1)參照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臨床療效[2]。基本治愈:NIHSS評分降低90%以上;顯效:NIHSS評分降低45%以上;有效:NIHSS評分降低18%~45%;無效:NIHSS評分降低<18%;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D公司)測定血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3)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S-100β、MMP-9水平,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4)采用NIHSS評分評估神經功能受損情況,評分越高,受損越重。(5)采用ADL評分[3]評定患者日常活動能力,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6)記錄兩組不良反應。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2.2 NIHSS、ADL評分及血清S-100β、MMP-9水平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ADL評分及血清S-100β、MMP-9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及血清S-100β、MMP-9水平明顯降低,ADL評分明顯升高,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ADL評分及血清S-100β、MMP-9水平對比
2.3 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水平 治療前兩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水平對比
2.4 不良事件 兩組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ACI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缺血性疾病,由于腦組織血流灌注不足引發腦組織缺氧、腦內炎癥反應、神經細胞壞死及凋亡等病理改變[4],其早期癥狀較輕微,并具有發病突然、并發癥多樣和后遺癥難愈的特點。ACI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征常呈現出高血黏度、高血纖維蛋白原水平及高血小板聚集狀態等變化,因此現代醫學常給予降低血纖維蛋白原濃度及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物治療,降低血栓發生率,改善腦血液循環,并輔助神經保護等常規藥物治療[5],但單一的西藥治療效果有限,中醫學治療腦梗死積累了豐富經驗,將腦梗死歸于“中風”范疇,針對其“氣滯血瘀,瘀阻腦絡”的病機采用“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的治法改善患者癥狀。目前,針對中西藥物改善ACI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對比研究較少,而越來越多中西醫結合治療ACI的案例提供了良好的參考價值。中成藥憑借多靶點、多途徑的優勢治療ACI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中使用的參芪通絡膠囊主要由丹參、黃芪、水蛭、當歸、牛膝、葛根等組成,具有活血益氣、祛風通絡之功效。其中,丹參、當歸、水蛭作為活血類中藥具有較明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功能的作用。研究表明,丹參具有的丹參多酚酸等成分可以通過限制血栓栓子向腦缺血半暗帶擴展,維持梗死區血流從而抑制腦血栓形成[6],同時還具有抗氧化損傷和改善微循環的優勢。當歸的活血化瘀成分則具有促纖溶,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及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7]。水蛭可破血逐瘀、通絡利水,其中的水蛭素作為凝血酶抑制劑發揮溶栓效果[8]。由此可見,以上活血類藥物可以通過促纖溶、抗聚、防栓及溶栓等途徑有效提升腦梗死區組織缺血耐受性,保護腦組織和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而葛根、黃芪、牛膝則作為常用的腦神經營養和保護藥物進行應用。葛根黃酮可通過減少腦內一氧化氮含量,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而發揮腦保護作用,同時可擴張血管,改善血管痙攣,有效改善腦微循環和神經營養[9]。而牛膝的提取物具有鈣離子拮抗劑樣作用,可減輕鈣離子對腦缺血組織細胞的損害,表現保護神經細胞樣作用[10]。而黃芪含有的成分通過調控凋亡相關蛋白Bcl-2和Bax的表達,調節神經細胞自噬,減少神經細胞凋亡[11],也能下調海馬組織中炎性因子的生成,減輕腦缺血后的繼發性炎癥反應[12],從而進行神經保護。
MMP-9、S-100β是促進ACI患者腦組織損傷和修復的關鍵因素,與神經功能恢復及預后密切相關[13]。MMP-9是一種參與細胞基質代謝的蛋白酶,通過降解基底膜和膠原蛋白加速硬化斑塊破裂,致使血栓形成,同時通過降解胞外基質破壞腦血管,嚴重損傷血腦屏障[14]。S-100是一種由S-100α和S-100β組成的鈣結合蛋白,其中S-100β僅存在于神經組織,當神經細胞發生缺血缺氧損傷時,血腦屏障的通透性發生改變,神經組織中的S-100β流入血液中,其濃度與腦組織損傷程度呈正比關系[15]。因此,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MMP-9和S-100β含量高低能較為直觀地反映患者腦損傷程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參芪通絡膠囊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ACI具有較好的療效。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及ADL評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及MMP-9、S-100β水平均有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更優(P<0.05),提示參芪通絡膠囊與丁苯酞注射液聯用療效更為顯著,可較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對患者血液循環具有積極影響,有助患者病情好轉。
綜上所述,參芪通絡膠囊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ACI療效顯著,可能與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降低血清MMP-9及S-100β水平,促進神經細胞修復的機制有關,且參芪通絡膠囊安全性較好,有進一步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