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婧 陳 美 梁園園 韓 蝶 盧 敏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省遵義市 563000
護理學是臨床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要求護生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過硬的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人們的護理需求[1]。近年來,隨著《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方案的頒發和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臨床護理人員的服務和職業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是護生們進入工作前的第一堂課,對護生們專業能力、適應臨床生活、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和臨床護理工作起著至關重要作用[3]。臨床帶教教學質量好壞影響著護生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規范掌握[4]。當前我國臨床護理實習護生教學模式大多采取“跟人跟班”制傳統帶教模式,沒有系統的規劃、帶教理論與知識系統,導致出現教學內容不一致,影響實習護生實習效果[5]。如何尋找合適的帶教方式使實習護生獲得良好的實習成果和職業能力培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本研究選取來我院急診病房實習的80名護生,探討情景模擬教學聯合階段性目標教學在實習護生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以期為臨床護理帶教教學提供新的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來急診病房實習的8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以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40名)和觀察組(40名),對照組男3名,女37名;年齡21~25(22.15±1.07)歲;文化程度:大專16名,大學本科24名。觀察組男2名,女38名;年齡20~24(21.17±1.25)歲;文化程度:大學專科14名,大學本科26名。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對護生講解護理基礎要求、護理過程,制定考核標準。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情景模擬教學聯合階段性目標教學,制定合理的階段目標教學訓練,第一階段,此階段作為護生適應期和評估期,第1周帶領護生熟悉自身科室的工作流程、科室規章制度、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操作技術,帶教老師將重點課程制定視頻和文檔等,使護生能夠更快適應培訓內容,保障學習進度。第二階段,此階段為護生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掌握期,是臨床實習第2周,目的使護生掌握護理基本操作、護理流程和工作注意事項,帶教老師通過專業操作技術知識進行實踐操作演示和模擬,同時講解護理知識和操作方式,護理時遇到的問題怎樣避免和處理等,指導護生進行學習。第三階段,此階段為護生臨床實習第3周,是實習護生進階期,目的是提升護生專科護理操作技術、護理流程了解程度,帶教老師組織全部實習護生進行查房和護理實踐,對能力較弱的護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幫助護生找到錯誤對其進行整改,多組織帶教老師進行經驗交流會及反饋,及時和實習護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帶教培訓課程出現不足時及時改進。第四階段,此階段為護生臨床實習第4周,是實習護生綜合整合期,目的檢查護生實習的成績效果,帶教老師通過護生的學習狀態、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護理操作能力、培訓內容完成情況和學習態度進行評價考核。第五階段,組織護士根據所實習內容進行情景模擬訓練,通過情景模擬讓護生進行角色扮演,讓不同護生扮演患者和護理人員,模擬患者入院檢查流程、護理流程,護理過程隨時可出現的情況融入模擬情境當中,換位思考從患者角度思考問題,訓練實習護生的臨床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操作累積護生護理經驗,使護生在日后工作中遇到突發情況,能夠做到得心應手,臨危不懼。每3d進行實習護生會議,對護生存在的問題和情況進行改正和解惑。
1.3 觀察指標 (1)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出院宣教、發病機制、術前訪視內容、并發癥、常見疾病等,采用我院自制專業理論知識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專業理論知識越好;(2)臨床實踐護理操作技能:包括病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應變能力、護患溝通能力、無菌操作等;(3)綜合能力:包括主動學習性、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態度、職業素質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采用我院自制調查表進行效果評價,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學習效果越好;(4)帶教老師教學滿意度:由學生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老師教學滿意度進行評價,分為不滿意(≤60分)、基本滿意(61~80分)和很滿意(81~100分),滿意度=基本滿意率+很滿意率。

2.1 兩組專業理論知識評分比較 觀察組專業理論知識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專業理論知識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臨床操作技能評分比較 觀察組臨床操作技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操作技能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綜合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臨床綜合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綜合能力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帶教老師教學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教學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75,P=0.012<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護理學是一門內容抽象及對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的綜合性應用學科,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為理論基礎的研究,通過專業的護理理論知識結合臨床患者實際身體情況運用到患者的治療與康復過程中,對疾病的預防保健、預后康復進行護理管理,是醫學類一門獨立學科[6]。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知識專業性、操作規范性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人員不但需要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熟練護理技術,還需要具備溝通能力、團隊意識,應急反應能力和職業素養等[7]。護生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合格的臨床護士,必須經歷實習期,通過在實習中使用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反復練習不斷思考,加深其理論知識理解,使自身的實踐能力、操作水平綜合職業素養得到提升,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臨床護士[8]。臨床護理教育是培養高實踐能力護士的重要環節,教學質量的好壞可影響實習護生的臨床操作技能、綜合能力等[9],目前臨床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顯得比較落伍,一般都通過“跟人跟班”或視頻等形式學習,忽視了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情景模擬教學聯合階段性目標教學是將教學計劃詳細的分為階段制,先對每個階段制定明確目標,帶教老師根據制定的階段目標實施規范且準確的培訓內容,使實習護生能夠有目標的學習和掌握重點內容,情景模擬教學的實施通過將實習護生們培訓的知識進行角色扮演、換位思考等融入患者日常生活情境當中,使護生在虛擬場景里擔任不同角色,將課堂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護生獨立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加強臨床應變能力,使護生對所學的知識更加深刻和理解[10]。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專業理論知識及臨床操作技能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臨床綜合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以看出為實習護生采用情景模擬教學聯合階段性目標教學,可明顯提升其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且認可帶教老師的培訓方式,從而提升對老師滿意度。這是因為通過階段教學使護生學習目標明確,避免盲目學習,每一個階段都在成長,增強了專業理論知識,使用情景模擬教學使護生能夠身臨其境的處于臨床實踐當中,激發護生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培訓成果,此外情景模擬能夠使護生換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上設想遇到事情后的處理方式,避免出現護患糾紛,提高護生綜合能力,為日后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對實習護生采取情景模擬教學聯合階段性目標教學效果顯著,可顯著提升護生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提高護生綜合能力,學生對帶教老師教學的滿意度較高,可以作為培養實習護生的一種可行方案,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