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子
一對退休老人通過網絡認識了腦癱女孩晶晶,此后每月都會上門看望,并引導她讀書、寫文章,鼓勵她直播帶貨,重燃對生活的希望
“孩子,你太難了,今后爺爺奶奶會像親孫女一樣待你,也會盡最大能力幫助你!”
2017年12月的一天,吉林省吉林市退休老人朱子華刷視頻的時候,被一個叫晶晶的腦癱女孩吸引住了。看到晶晶的第一眼,朱子華有些心疼。他的孫女萱萱和晶晶差不多大,馬上要考大學了,如果晶晶不是患病,也應該和孫女一樣在學校里讀書。想到這里,朱子華把老伴兒孫麗華喊過來一起看視頻,老伴兒看后唏噓不已。朱子華在視頻下方留言:“晶晶,你很陽光,你要好好生活下去!”
2018年5月25日上午,朱子華在家刷視頻,突然刷到那個叫晶晶的女孩正在吉林市北山公園直播,立馬對老伴兒說:“晶晶就在北山公園,咱倆去看看她吧!”老伴兒欣然同意。于是,朱子華用“萱萱爺爺”的網名在晶晶直播間留言,說他和老伴兒想過去看看她,讓她等一下他們。
10分鐘后,朱子華開車來到北山公園,找到了晶晶直播的地方。朱子華夫婦和晶晶及其父母說了會兒話,留了聯系方式,說過兩天就去家里看望晶晶。臨別時,朱子華拿出200元錢塞給晶晶。晶晶堅決不收,但拗不過朱子華夫婦態度懇切,最后還是收下了。
3天后,朱子華和老伴兒帶著禮物驅車近百公里來到舒蘭市晶晶的家。在晶晶家的5個多小時里,朱子華夫婦了解到晶晶患病后一路走來所經歷的磨難。
晶晶真名叫于曉晴,因家住偏僻山村,母親生她時沒去醫院,找了當地的接生婆,產程較長。晶晶1歲時,被查出患有腦癱,醫生說與出生時腦部缺氧有關。更讓晶晶父母心痛的是,醫生判定晶晶長大后可能不會說話,生活無法自理,吃喝拉撒都得讓人照顧,而且有可能活不過12歲。但晶晶的父母沒有放棄治療,只要聽說哪里能治腦癱,砸鍋賣鐵也要去給晶晶治療。
轉眼晶晶長到了7歲,別的小朋友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去上學了,晶晶卻因不能走路、手拿不住東西而無法入學。母親在墻上貼滿識字圖片,有空就教她認字。幸運的是,晶晶雖然口齒不清,但智力正常,識字很快。后來,母親給晶晶買了學習機,她開始學習漢語拼音,用一個手指練習打字。
父母在引導晶晶學文化的同時,還訓練她學走路。晶晶堅持每天練習站立、蹲起,用學步車和拐棍學走路。經過刻苦鍛煉,晶晶在家里能借著助行器四處走動。
那時,晶晶很自卑,出門怕被人嘲笑,整天悶在家里。來村里扶貧的一個干部知道她的情況后,給她買了很多文學名著,并送給她一臺電腦。這臺電腦,讓晶晶連通了外面的世界,并通過網絡認識了很多朋友。
聽了這些介紹,朱子華和老伴兒對晶晶更加憐愛。朱子華感慨地對晶晶說:“孩子,你太難了,今后爺爺奶奶會像親孫女一樣待你,也會盡最大能力幫助你!”
“身體殘疾無法改變,但要保持健康的心態,爭取做到自立自強,外表盡量做到優雅。”
從那以后,朱子華夫婦每月都會去看望晶晶,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去了七八次。每次看望晶晶,他們的汽車后備廂都塞得滿滿當當。有時,朱子華陪著晶晶做康復訓練,老伴兒給晶晶洗頭。享受著爺爺奶奶的關愛,晶晶感覺很幸福。
2018年國慶節前一天,晶晶看到朋友圈很多人都曬出了出游計劃,因為身體原因,她哪兒都去不了,非常苦悶,便在朋友圈發了幾句感慨。
朱子華看到后,對老伴兒說:“咱們在家也沒啥事兒,不如去陪晶晶吧!”老伴兒欣然同意。老兩口當天買了很多東西,第二天便去了晶晶家。國慶節那天,朱子華在晶晶家的院子里架起了燒烤爐,給晶晶烤羊肉串,老伴兒給晶晶包了餃子。假期第三天,夫婦倆又帶著晶晶到市里玩,陪她逛商場。整個假期,晶晶過得都很開心。
2019年3月,晶晶的母親張淑萍患病需要住院做手術,父親要在醫院陪護,家里只剩下生活不能自理的晶晶,張淑萍犯了難。晶晶看到媽媽眉頭緊鎖,提醒她:“要不讓爺爺奶奶來陪我吧。”張淑萍一拍腦門兒:“對呀,爺爺奶奶是照顧你的最佳人選!”
接到晶晶的求助電話,朱子華夫婦一口答應,立即購買食物,帶上他們的生活用品,驅車來到晶晶家。
張淑萍的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她牽掛著女兒,每天都要和晶晶視頻一次。每次晶晶都會高興地告訴她,爺爺奶奶給她做了什么好吃的,帶她去哪兒玩了。張淑萍既欣慰又感動。
自從爺爺奶奶走進晶晶的生活,她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變化。以前,她整天悶在家里不出門,衣服穿得很隨意。朱子華告訴她:“身體殘疾無法改變,但要保持健康的心態,爭取做到自立自強,外表盡量做到優雅。”在爺爺的鼓勵下,晶晶開始學著穿衣服。穿衣服對正常人來說很容易,可對晶晶來說十分艱難。一次,晶晶怎么也做不到把手伸進袖子里,母親看不下去了,想上前幫忙,卻被朱子華制止了。10分鐘后,晶晶才把胳膊伸進袖子里,開玩笑說自己穿衣服簡直用盡了洪荒之力。朱子華和老伴兒雖有些心酸,但仍鼓勵晶晶努力做到自力更生。
“人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文化,成才的路很多,不止上大學這一條,多讀書,人生才有出路!”
朱子華閱歷豐富,覺得晶晶要過一種積極的人生,學習文化知識才是立身之本。晶晶雖然認識不少字,但書讀得不多。每次去看望晶晶,朱子華都會送她幾本書。這些書都是朱子華精心選購的,晶晶讀完后,他還讓她談讀書心得。晶晶從未上過學,很羨慕能上大學的同齡人。朱子華引導她:“人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文化,成才的路很多,不止上大學這一條,多讀書,人生才有出路!”
朱子華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看到晶晶喜歡寫文章,但不會用標點符號,便鼓勵她多寫多練,并輔導她如何使用標點符號。經過爺爺指點,晶晶的文章通順多了,還能把許多典故充實到文章里。晶晶悟性高,現在能寫各種文案,頗具文采。
以前心情苦悶時,晶晶做起了直播,曾遇到不少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說話吃力,含混不清。朱子華夫婦認識晶晶后,成了她直播間的常客。有幾天,晶晶突然不播了。朱子華很納悶,問晶晶咋回事兒。晶晶苦悶地說:“我說話不清楚,很少有人愿意在我的直播間停留,還有網友留言罵人,我不想再播了。”
朱子華夫婦立即驅車趕到晶晶家,送給她一些朗讀材料,鼓勵她多練習發音,教她說話節奏,努力做到每個字都發音準確。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晶晶發音比以前清晰多了,直播間也有了人氣。
朱子華夫婦欣慰之余,又鼓勵晶晶直播帶貨。晶晶擔心會賠錢。朱子華讓她只管嘗試,并為她墊付了資金,說賠了算他的。
在朱子華的鼓勵下,晶晶嘗試著賣一些日用品和小零食。剛開始,她不敢發圖片和鏈接,怕別人笑話。朱子華鼓勵她:“凡事都有第一次,邁開第一步就勝利了一半。”晶晶鼓足勇氣發布了貨物圖片和鏈接,卻一連兩周都無人問津,很是沮喪。朱子華又鼓勵她:“不能半途而廢,就算賣不了貨物,也能鍛煉一下發音啊!”晶晶覺得自己如果放棄,就對不起爺爺的一片苦心,于是每天準時開播。讓她感動的是,只要她開播,爺爺奶奶就會在線支持她。
堅持了一個月,晶晶終于做成了第一單生意,雖然只賺到2元錢,但她非常滿足,覺得自己不再是個無用之人。
如今,晶晶直播帶貨每月能掙七八百元錢。這些錢在別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卻夠她一個月的生活費。
在朱子華夫婦的關愛下,曾經自卑、封閉的晶晶變得陽光、自信,也給朱子華老兩口帶來了快樂和情感慰藉。
2023年5月,朱子華和晶晶受邀到重慶衛視做節目,晶晶父母陪同前往,晶晶第一次坐上了飛機。從重慶返回時,晶晶還不忘給不能前來做節目的奶奶買禮物。晶晶說,她這一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遇到了爺爺奶奶。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