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昆山市葛江中學,江蘇 昆山 215300)
初中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以灌輸教學為主,由于初中數學知識比較復雜,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壓力,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面對枯燥的教學內容,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要樹立“素質教育”理念,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畏懼心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教學中,相對于傳統灌輸性教學,教師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具有自身的優勢,教師要注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教學質量.第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視頻展示教學內容,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悅,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由于初中數學是一門具有復雜性、抽象性的學科,教師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中,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為開展教學工作奠定基礎.第三,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中,使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有助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理解數學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第四,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能夠讓學生自主思考、探索,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開展更高層次的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的模擬、演示功能,將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以形象的方式呈現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掌握數學知識.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促使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多媒體學習中獲取良好的體驗,不僅能夠獲取數學知識,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2.1.1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導入新課
初中數學學科的嚴謹性較強,面對枯燥的教學內容,學生會感到厭煩,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例如:在《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教材大綱的要求開展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乘方知識點的教學,利用古印度象棋進行教學導入,演示棋盤豆子的放置.通過這樣的導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有助于學生鞏固概念、理解重難點知識.
2.1.2 利用多媒體動態化展示教學內容
初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在傳統的灌輸性教學方式中,教師利用繁瑣的語言畫圖講解,耗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但是有些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欠缺,很難理解這部分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對靜態化的內容進行動態化的展示,將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形象.
“動態幾何”是初中數學的重難點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點動型、線動型知識,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平移、旋轉,用動畫視頻的方式呈現動態化的幾何圖形的變化規律,將幾何圖形由靜態變為動態,使教學過程更加富有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幾何知識.例如,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多媒體動態化轉動直線,使直線與圓保持相切、相離、相交的位置關系,并標注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以及圓的半徑,通過多媒體展示動態圖,有助于學生觀察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從而理解圓心到直線的數量關系以及圓的半徑,理解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
2.1.3 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化知識
數學是一門和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多媒體技術具有聲形化、交互性的特點,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生活化的內容,以視頻、圖片、動畫、聲音的方式表現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確保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圖形的軸對稱》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的素材,給學生播放的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包括:蝴蝶、汽車、樹葉,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實例,有助于學生形象記憶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此外,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過的一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幫助學生了解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2.1.4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問題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問題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構建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在深度思考中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展示,用剪刀剪下硬紙板上畫出的三角形,利用多媒體設置問題情境,紙板上的三角形和剪下的三角形是否相同?怎樣能確保畫出的三角形完全相同?教師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紙板上的三角形和剪下的三角形,從而啟迪學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1.5 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練習與反饋交流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拓展教學內容,在備課時利用網絡資源中尋找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內容,給學生設置課堂練習題,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練習題是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將數學原理、概念、方法以圖像、文字、動畫的方式呈現,使學生獲取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寬廣.此外,課堂教學的反饋交流是重要的教學步驟,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增加課堂的反饋交流,根據學情、教學內容個性化設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堂教學反饋,從而激勵學生的課堂學習.
例如,在“單項式與多項式”的教學中,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選擇智能題庫中的典型例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其中涉及單項式與多項式的加減法運算,利用多媒體處理枯燥、單調的練習題,學生在完成練習題的過程中,有利于拓展課本知識,從而讓學生理解合并同類項的運算法則,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學生完成練習題后,在練習題的講評中,如果學生解答正確,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你真棒”的評語,如果學生解答問題錯誤,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繼續努力,再來一次!”的畫面,通過這樣的教學反饋,對學生進行鼓勵,提升學生的練習信心,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點.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學生在解決日常問題的過程中,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課件,展示兩個建筑物之間的距離.此外,教師帶領學生去校園觀察兩個建筑物的距離,并進行測量,有助于學生對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概念的理解.
第一,利用多媒體進行預習.微課視頻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利用微課視頻將教學延伸到課外,利用微課視頻展現教學內容,以專題的形式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利用微課視頻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例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分解因式的技巧,讓學生利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教師以例題的方式講解并錄制成微課視頻,將微課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預習,通過預習整體掌握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只需要針對不懂的地方進行強化,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第二,利用多媒體進行復習.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課后的微課復習教學.教師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制作復習類的微課視頻,微課視頻中對復習內容系統化的總結,以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復習內容與相關的復習題,將復習資料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隨時隨地瀏覽、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點.
第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后作業布置,從而讓學生復習、鞏固課堂知識.教師要豐富作業類型,建立網絡平臺,給學生推送作業,學生利用移動設備接收并完成作業.此外,教師給學生利用移動設備布置口語錄制的作業,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也會更高,有助于學生利用作業鞏固、復習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多媒體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利用多媒體輔助開展實踐教學,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給學生傳送學習資料,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接收電子版的復習內容,助力學生對數學知進行復習、鞏固,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