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發展
(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河北 三河)
泥水平衡頂管機械化程度高,對地層擾動小,常用于城市管網建設或穿鐵路營業線。杜興濤[1]在綜合管線下穿鐵路營業線工程中,為減少施工對鐵路運營線的影響,采用泥水平衡頂管技術,工后沉降控制在允許偏差內,有效保證了線路穩定。侯淑鴻[2]分析泥水平衡頂管機適應性,監測頂管姿態,控制施工糾偏,研究頂管下穿高速公路施工。石嵬[3]等在管道穿越高速公路時采用泥水平衡頂管,第三方專業公司連續進行沉降觀測,沉降值在預警值10 mm 以內,保證了頂管施工中高速公路安全。濟安街站一期污水管線遷改工程,采用頂管法施工從城市道路下方穿過,為保證施工安全,采用泥水平衡頂管施工。
城市化進程促進了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管線復雜交錯,管網分布范圍廣[4],濟安街站一期污水管線遷改工程,受制于新建濟安街站北側附屬的結構要求,原狀DN400PE 管橫穿濟安街站1 號風亭導致位于濟安街站西側(明湖西路北側)污水無法通過原有管道流入新菜市街污水管下游,需在濟安街站結構西側約26 m 處,新建一道南北向跨明湖西路的污水管線,采用頂管法施工從道路下方穿過(見圖1),始發井設置于濟南電大教師教育中心門口西側,距離車站端頭約37.8 m,頂管接收井設置于明湖西路南側綠化帶內(見圖2)。

圖1 地下管線分布

圖2 頂管平面
頂管管道采用Ⅲ級管,管道內徑1.0 m,外徑1.2 m,壁厚0.1 m,采用C40 鋼筋混凝土,標準管節長度2 m,下穿整個區段全長42 m(不含兩側頂管井),單線21節頂管管道。頂管始發井為結構尺寸5 m×7 m×3.9 m 箱型結構,壁厚0.5 m,結構埋置深度為7.289 m;頂管接收井為結構尺寸5.5 m×4.5 m×3.9 m 箱型結構,壁厚0.5 m,結構埋置深度為7.082 m。
頂管穿越地層土,鉆探深度范圍內揭露的工程影響范圍內第四系地層主要為素填土、雜填土、粉質黏土等。
頂管機型選擇的原則是安全性、適應性和經濟性[5],考慮因素有工程地質、水文情況,還需要考慮施工條件和機具的施工效率[6]。
頂管設備主要有土壓平衡頂管機和泥水平衡頂管機兩種類型。土壓平衡頂管機通過土倉內改良(改性)的渣土作為掌子面平衡介質,通過螺旋輸送機出土速度實現土倉內壓力控制, 進一步平衡掌子面水土壓力;泥水平衡頂管機采用膨潤土懸浮液(泥漿)作為支護材料,泥漿在開挖面上形成不透水的泥膜,依靠泥漿壓力來平衡開挖面水土壓力[7]。針對本項目特點,對土壓平衡頂管機和泥水平衡頂管機對比分析,選擇合適機型(見表1)。

表1 頂管機選型對比
頂管長度42 m,需要穿越城市主干道明湖西路,最大埋深4.685 m,距離地下管線垂直最近距離1 m,根據以上對比,泥水頂管在沉降控制及對周邊地層影響方面有明顯優勢,并且泥水頂管扭矩更小、推力較小、對地層的擾動最低,因此根據工程地質特性、工程規模[8],采用泥水平衡頂管機進行施工。
本工程采用3 800 mm×1 200 mm 圓形頂管機掘進施工,頂管機頭共布置四個主刀臂,其中每個刀臂共部置五個刀頭,刀盤直徑為1 250 mm,共一臺22千瓦電機,全斷面面積1.23 m2,總削泥面積為1.23 m2,出泥率達85%。將工具管或掘進機吊入始發井后,自頂管始發井處借助頂管推進裝置穿過土層,一直推到接收井內吊起,與此同時,緊隨工具管或掘進機后面將預制的管片頂入地層。邊頂進,邊開挖地層,邊將管段接長,直至完成整個污水管道的施工。
頂力計算時取管節最大外尺寸(1 200 mm)、頂進長度(42 m)及最大覆土厚度4.7m 進行計算。
管道的總頂力按照式(1)估算:
式中:F——總頂力標準值(KN);D0——管道外徑(m),取1.2 m;L——管道設計頂進長度(m),取42 m;NF——頂管機的迎面阻力(kN);fk- 側阻力取8 kN/m2,考慮觸變泥漿減阻措施。
式中:D0——外徑(m);Ys——土的重度(kN/m3),取18 kN/m3;Hs——覆蓋土層厚度(m),取4.7 m
根據表2 的數據可知:

表2 總頂力估算匯總
頂管總頂力為1 204 kN,擬采用的2 臺200 t 千斤頂的最大推力為4 000 kN>1 204 kN,滿足要求。
本工程在頂管傳力面允許最大頂力驗算,按式(3)計算:
式中:Fdc——混凝土管道允許頂力設計值(N);φ1——混凝土材料受壓輕度折減系數,取0.9;φ2——偏心受壓強度提高系數,取1.05;φ3——材料脆性系數,取0.85;φ5——混凝土強度標準調整系數,取0.79;fc——混凝土受壓強度設計值(N/mm2),取23.1 N/mm2;Ap——管道的最小有效傳力面積(mm2),取0.346 m2;γQd——頂力分項系數,可取1.3。
計算得頂管:Fdc=3 122 kN。管道允許頂力Fdc=3 122 kN>最大頂力1 204 kN。
頂管頂進時,為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為減少土體與管壁間的摩阻力,向管道外壁壓注潤滑泥漿,將固固摩擦變為固液摩擦,以達到減小總頂力的效果[10]。
注漿減摩的作用機理:膨潤土觸變泥漿將頂進管道與土體之間的干摩擦變為濕摩擦,起到潤滑作用,減小頂進摩阻力;膨潤土觸變泥漿漿液填補施工時管道與土體之間產生的空隙,起到填補和支撐作用,在注漿壓力下,減小土體變形,使隧洞變得穩定。
在頂管施工中常用的注漿材料是膨潤土泥漿[11]。膨潤土泥漿又稱觸變泥漿,由膨潤土、CMC(粉末化學漿糊)、純堿和水配方組成,膨潤土濃度占5%左右,觸變泥漿的配合比例根據現場試驗確定。
觸變泥漿的用量取決于管節周圍空隙的大小及周圍土質的特性,因本工程地質條件較差,漿液易損耗,注漿量擬定理論值4 倍。

表3 每立方泥漿配比

表4 觸變泥漿指標
頂進后,需要對頂管壁周圍被枯井擾動的松散土層進行注漿,加固管道周圍土壤的黏結性,使管道周圍的土體成為具有一定強度的復合地基,穩固土體[12],防止工后沉降影響其上部管線和城市道路。水與水泥配合比1:1 在管壁后注漿,注漿壓力為靜止水壓力的1.1~1.2 倍,注漿完成后,封堵注漿孔,防止漿液流失。
頂管施工中,根據工程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頂管機械是工程順利進行的前提。
泥水平衡頂管機以泥水平衡地下水壓力和土壓力,防止開挖面坍塌,又以泥水輸送棄土,無須土質改良,地表沉降小,施工安全性高。
觸變泥漿減阻技術可降低頂進阻力,要完善注漿工藝,保證觸變泥漿減阻的實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