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突出問題導向”“把問題整改貫穿主題教育始終”。這為我們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問題是矛盾的外化,是促進事物螺旋式上升發展的助推器,每解決一個問題,事物就向上發展一環,或更完善了、更完美了。奧運賽場上,冠軍和亞軍的差距,有時就是一個動作改進帶來的時間值的微差、視覺感的微妙,略微勝出,即破記錄,拓寬了“更快、更高、更強”的邊界。這得益于問題意識,也得益于解決問題、挑戰不可能的意志。
日常工作不是奧運賽場,但問題意識不能弱、問題導向不能丟。古人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反過來說,不日新,便日舊、便日退。一項工作也是如此,天天做、照舊做、慣例做,似乎可以,但時與勢在變、環境與需求在變,若不保持敏銳的問題意識,終有一天,突然發現:老辦法不管用了,而新辦法還沒有學會用。于是,問題出來了,矛盾也來了。但若保持敏銳的問題意識,工作與時俱進,方法不斷完善,服務力求優質,那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問題的發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那我們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民造福。這是一個必須純而又純的目標和標準,容不得夾雜半點“小我”“私我”。問題解決得好與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不管大問題,還是小問題,群眾發言了、有怨言即是大問題,因為從這個缺口處群眾看到的黨員干部形象也有缺口,進而影響黨在基層的形象。
調查研究是了解人民群眾心聲、促進急難愁盼問題解決的重要步驟。涉淺灘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廣大黨員、干部要撲下身子深入人民群眾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與人民群眾身挨身坐、心貼心聊,邁進“門檻”、走進“心坎”,了解更多更細致的情況和突出問題。
面對問題,廣大黨員、干部要當好“主刀大夫”,“手術刀”式精準解決問題,節約寶貴的人力、財力、物力,以便在更大范圍內服務更多的人。要因地制宜,從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出發吸收借鑒他人經驗,采用門檻低、成本小、簡便易行的方案,爭取以“小切口”推動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目標”的解決。
當前,湖北正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在恢復經濟、增加就業、增收、化解風險等方面,仍有許多問題需要破解。只要我們確定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進度時限和工作措施,逐條逐項解決問題、推進落實,就能確保主題教育質量,提高實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