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從少年夫妻逗趣日常,到遭受迫害舉家逃亡,再到投身朝堂譜寫盛世佳話,由愛奇藝出品,白敬亭、宋軼主演的古裝劇《長風渡》,播出之初便憑借精致浪漫的古風婚禮和輕松寫意的夫妻日常收獲年輕觀眾的喜愛,后續家國情懷的融入進一步引發觀眾共鳴。
《長風渡》根據墨書白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徉州城布商之女柳玉茹與當地紈绔顧九思結為夫妻,性格迥異的兩人從相互抵觸到相互扶持、相互治愈的暖心故事。該劇于6月18日在愛奇藝播出后,成為站內歷史熱度最快破萬劇集,并于6月26日起在CCTV—8電視劇頻道播出。制片人于飛告訴《綜藝報》,《長風渡》并非單純的古裝言情劇,劇中融入了大量傳統文化元素。“主創團隊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展現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能夠引發當代觀眾共情的內容,探索古裝劇的全新創作形式。”
兼具“小情”“大愛”
播出至今,觀眾對《長風渡》的關注點隨著劇情推進不斷變化。劇集開篇不久便是宏大的大婚場景,隨后是先婚后愛的小兩口“嗑糖”環節。劇中塑造的顧九思、柳玉茹等一眾青年及其家庭成員形象鮮活,頗具個性,迅速收獲觀眾喜愛。除了情愫漸生的夫妻日常和溫馨歡快的家庭瑣事,《長風渡》后續還逐漸引入更為宏觀的朝堂故事,將視角從家庭提升到國家層面。
于飛介紹,《長風渡》的原著小說有著非常好的受眾基礎,是近年來古裝言情領域的頭部IP。《長風渡》在情感故事之外,有宏大格局。“它通過一群青年的成長、國家變化對家庭的影響,以及成長后的年輕人拯救國家、挽救民族的故事,將男女之情、兄弟之情、父母之情、家國情懷融匯在一起。這也是愛奇藝被這個項目吸引的主要原因。”
劇集播出后,主創團隊發現劇中男女主角雙向養成、互相成就的情感關系,是吸引觀眾的核心看點。男主角因為愛情奮發向上努力讀書,后又因兄弟死在自己面前主動入仕,試圖以自己的能力改變天下;女主角從將個人幸福寄托在男主身上,希望通過家人改變自己命運,到女性意識崛起,最終成長為縱橫商場的女商人。于飛表示,《長風渡》不同于傳統古裝情感劇之處正體現于此:對于整部作品而言,全劇的情感線或者甜寵氛圍更像是一個外殼,其中包裹的是人物的成長弧光和家國情懷主題。
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除了人設和故事情節,《長風渡》在細節方面也進行了精心設計。劇集對傳統禮儀和古代文化的視覺化呈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觀眾對中國傳統美學的興趣。
男女主角的大婚場景,掀起劇集首個高潮,場景中蘊含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不同層面呈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婚禮上,合扇代表和和美美,開扇代表開枝散葉,跨鞍祈求平安,過鵲橋乞巧,五撒花生寓意早生貴子……傳統民俗中的美好希冀盡顯其中。劇中的亭臺樓閣、宮城殿宇融合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風貌,處處皆是中華文化的“代言人”。于飛介紹,劇中的“放妻書”是劇組從敦煌莫高窟文獻中提取的,大婚場景則是典型的中式婚禮樣式。
服化道等硬件要素之外,主創團隊還將傳統文化內涵融入劇情。于飛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孝、禮、義在劇中均有體現。如顧九思、葉世安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忠,顧九思和朋友楊文昌之間的義,顧九思對父親顧朗華的孝等。“主創團隊重點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中體現大忠大愛的內容。”于飛表示,觀眾可以看到,顧九思步入朝堂的原因和做出抉擇的基本邏輯均是為國為民。這種思維方式既符合當代年輕人的思考模式,也賦予了這個人物更加多元的人格,讓人物成長更為立體、可信。
對話制片人于飛:所有古裝劇都是現代劇
《綜藝報》:如何用新時代語匯創作年輕觀眾喜愛的古代題材作品?
于飛:所有古裝劇都是現代劇。古裝劇是在用現代人的思想和理解方式,講述古人的故事。因為觀眾的理解方式不同,通過作品接收到的內容也不一樣。在《長風渡》中,女主從一個唯唯諾諾的古代女性成長為一位新女性,就是以現代人視角解讀古人生活。
《綜藝報》:《長風渡》創作過程中遇到哪些挑戰?
于飛:一是劇本創作。文學作品改編不能照搬原著,需要一定的影視化處理,《長風渡》的原著小說有著非常深厚的讀者基礎,怎樣最大限度保留原著中的名場面、故事線,讓原著粉滿意、讓路人粉也滿意,很難取舍。當然,還有演員的選擇。宋軼和白敬亭兩位演員是團隊經過深思熟慮后的選擇,他們也很好地完成了角色塑造。
《綜藝報》:有觀眾評價《長風渡》首集男女主相識,第二集大婚,隨后就是家破人亡,劇集節奏太快,如此處理的原因是什么?
于飛:劇集最初以一大段朝堂戲開篇,團隊考慮到如果這么安排,男女主角碰面的橋段會延后很多,最終進行了調整,主要的考量還是戲劇節奏,男女主盡早碰面會讓劇集更具可看性,也更能吸引觀眾,讓他們盡快融入劇情。
《綜藝報》:古裝題材創作還有哪些提升空間?
于飛:拍古裝劇最主要的是創新,要在前人前作的基礎上找到項目的差異點。講故事的方法及人設上的創新是古裝劇長盛不衰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