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器官移植科,南昌 330006)
尿毒癥會導致患者出現疲乏、水腫、食欲不振等癥狀,如不盡早治療,代謝廢物會積聚在患者體內,嚴重威脅其生命健康[1]。腎移植術是治療尿毒癥的有效方式,可減輕患者病癥,延長患者生存期。但腎移植術風險較高,患者術后會出現排異反應、感染等繼發癥,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2]。個人掌控感指個人感知的自身對生活及周圍環境掌控的程度,是個人調節心理壓力的主要指標[3]。個人掌控感較強的患者信念更強,更愿相信自己可通過調節行為來實現相應目的。積極探究尿毒癥患者腎移植術后個人掌控感不高的危險因素對于改善尿毒癥患者個人掌控感、提高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究尿毒癥患者腎移植術后個人掌控感的影響因素。
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于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腎移植術的80例尿毒癥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尿毒癥診斷標準[4];2)接受腎移植術,手術順利完成;3)患者可正常溝通。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肝等器官嚴重疾病;2)合并惡性腫瘤;3)合并精神疾病;4)無法定期復查。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28~49歲,平均(38.49±3.72)歲。
1.2.1 個人掌控感評估
采用個人掌控量表(PMS)[5]評估患者的個人掌控感。該量表共7個條目,每項1分(完全不符合)~5分(完全符合),總分7~35分,得分越高,個人掌控感越強。<21為低水平,21~28分為中等水平,>28分為高水平。
1.2.2 基線資料調查
統計患者相關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40歲、≥40歲)、婚姻狀況(未婚、已婚、離異/喪偶)、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大專及以上)、腎移植術后時長、居住地(城市、農村)、社會支持度、焦慮抑郁情緒。社會支持度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6]評估,共10個條目,分為3個維度,總分66分,得分越高,社會支持度越好。焦慮抑郁情緒采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7]評估,該量表共14項條目,分為抑郁(7項)、焦慮(7項)亞量表,每項0~3分,每個亞量表得分>7分為有抑郁或焦慮情緒,得分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
1.2.3 質量控制
調查者均已接受專業培訓,發放問卷時需向患者解釋研究目的、意義,告知其問卷填寫注意事項,由患者當場自行填寫并回收,發現漏填寫需讓患者即時補全,問卷回收率100%。

80例患者PMS評分為(25.19±2.53)分,處于中等水平。
患者腎移植術后時長為(3.58±0.36)年;社會支持度評分為(22.35±2.35)分;HADS評分為(20.12±2.03)分。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患者腎移植術后PM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居住地的患者腎移植術后PM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患者術后個人掌控感水平比較 分
將表1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0,大專及以上=1)及腎移植術后時長、社會支持度和焦慮抑郁情緒(均為連續變量)作為自變量,將腎移植術后個人掌控感作為因變量,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高中及以下、腎移植術后時長較短、社會支持度低下、焦慮抑郁情緒較重是尿毒癥患者腎移植術后個人掌控感較差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尿毒癥患者腎移植術后個人掌控感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個人掌控感較高的尿毒癥患者腎移植術后可以積極應對生理、心理的應激反應,增加患者的滿足、幸福等正向情緒體驗[8]。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患者PMS評分為(25.19±2.53)分,處于中等水平。與趙繼明等[9]研究結果相似,均可說明腎移植手術患者的個人掌控感水平為中等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尿毒癥患者病程較長,患者接受腎移植術后還需定期回院復診,不僅會影響患者對疾病和生活的掌控信心,還可能會降低患者治療信心,對手術結果持悲觀態度,不利于其預后。臨床需積極明確該類患者的個人掌控感不高的相關危險因素,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來提高患者的個人掌控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中及以下學歷、腎移植術后時長較短、社會支持度低下、焦慮抑郁情緒較重是尿毒癥患者腎移植術后個人掌控感較差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議:1)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尿毒癥患者受教育程度較低,獲取尿毒癥相關知識的能力及途徑較少,且無法有效理解護理人員宣教的疾病知識,對于腎移植手術抱有悲觀態度,不利于其術后利用個人資源實現更好的康復;且這類患者對腎移植術后的投入有限,患者自我管理意識不強,個人掌控感較差[10]。建議護理人員主動與尿毒癥腎移植術患者溝通,對于受教育程度低下的患者可采用動畫視頻、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宣教手冊等多種形式來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促使其理智看待腎移植手術治療及術后護理,進而提高其個人掌控感。2)腎移植術后時長較短的患者心理和身體仍處于腎移植手術的應激反應恢復中,且術后早期出現感染、腹瀉、排異反應等繼發癥,患者無法較好地適應此時的身體狀態及社會生活,個人掌控感較低;而腎移植術后時長較長的患者面對術后并發癥的經驗較多,患者可以理智應對各種并發癥,并定期接受復查,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較高,個人掌控感較好。建議護理人員強化對腎移植術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后出現排異反應、感染等為正常現象,并主動添加患者微信,定期微信發送尿毒癥術后護理知識,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護理技能,不定期抽查患者居家護理效果,叮囑患者定期回院復查,以提高其個人掌控感。3)社會支持度低下的腎移植術患者獲取家人、同事、朋友等關心較少,患者極易產生孤獨感,不愿與他人交流,從而消極應對疾病治療與護理,個人掌控感較低;而社會支持度良好的患者可獲得他人更多的關愛,更愿意與他人交流,積極應對疾病治療與護理,且該類患者可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提高對自身的掌控感,增強其康復信心[11]。建議護理人員主動評估腎移植術患者的社會支持度,對于社會支持度低下的患者可鼓勵其家人、朋友等多關心、鼓勵患者,為其提供情感與物質支持,營造良好的康復氛圍,以提高患者的個人掌控感。4)焦慮抑郁情緒較重的尿毒癥患者面對腎移植術后并發癥極易產生消極、逃避等應對方式,不愿學習疾病相關護理知識,康復信心較低,個人掌控感水平較差[12]。建議護理人員對有焦慮抑郁情緒的患者需積極給予一對一心理疏導,通過講述腎移植術后康復良好案例來激發患者的康復信心,使其勇于面對術后并發癥,主動學習自我護理知識,從而提高其個人掌控感水平。
綜上所述,尿毒癥患者腎移植術后個人掌控感水平為中等水平,其主要受高中及以下學歷、腎移植術后時長較短、社會支持度低下、焦慮抑郁情緒較重等因素影響,臨床可據此采取措施來改善患者的個人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