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機關幼兒園 柳瑞敏
當前,幼兒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幼兒園對幼兒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其中幼兒園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國不少地方的幼兒園將動態和靜態的音樂游戲作為教學活動,但因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經驗較少,導致幼兒音樂教學理論知識較為缺乏,教師專業水平良莠不齊等問題突出。基于此,本文從動與靜相結合的幼兒音樂游戲教學為切入點進行論述,提出相關建議,以達成幼兒音樂育人目標。
幼兒音樂游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創造出來的學習模式,將藝術教育與幼兒教育有效結合起來,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體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對幼兒而言,以音樂游戲為框架,幼兒自身律動就會啟動。因此,幼兒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發展需求,不斷優化音樂游戲活動設計,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音樂游戲學習環境,進而提升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音樂素質和能力融為一體,通過動與靜相結合的音樂游戲開展音樂教育,真正讓幼兒在“學中樂、樂中學”。
音樂游戲能促進幼兒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幫助幼兒智力開發,因而音樂游戲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所謂音樂游戲,就是主要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游戲活動,將音樂游戲化,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音樂,使幼兒獲得愉悅感,是一種適合學前兒童發展的新型教育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如果能夠利用好游戲,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的一項基本活動。愛做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不僅能使幼兒心情愉快地投入音樂學習中,還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增強其對事物的感知力與理解力。游戲符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能夠滿足幼兒學習需求,對培養幼兒健康快樂的個性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音樂游戲可以利用西方音樂為游戲載體,也可以利用中國民族音樂作為游戲載體。從組織形式來看,音樂游戲可以分為“集體活動型”“個體表演型”及“自由參與型”三種類型。從教學內容來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節奏訓練的音樂游戲,另一類是音準訓練的游戲,針對不同類型的內容中又分別有相應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就結果考查而言,可以分為練習動作游戲和音樂調和類游戲兩大類。在教學實踐中,本文以動作為視角,對幼兒動作狀態進行研究,以此檢驗音樂游戲的影響力,為敘述方便,稱之為動與靜相結合的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夠有效促進幼兒了解與掌握音樂知識以及相關藝術領域的知識,同時還能豐富幼兒的生活閱歷,培養其綜合素養。幼兒音樂游戲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動態的,一類是靜止的。動態類以幼兒肢體動作為主,開展相關音樂技能的學習,靜態類是靠聽辨、感受等途徑來感知和評判外界環境,從而實現對幼兒情感的心靈教育,二者是相通的。幼兒在音樂游戲中,學習活動通常在動態類和靜態類之間不斷重復,教師通過對音樂材料的持續分析以及與其他要素的整合完成教學,所以在音樂游戲中,動態游戲與靜態游戲密不可分,兩者并存。
1.節奏。
所謂節奏,就是音樂的音符、音調與節拍等組成有機整體,由速度與時值兩大部分組成。音樂中的節奏感就是一種感覺,即通過對音高的感受來感知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狀態及其內在規律的能力。節奏可以分為有規律性和無規律性兩種,前者指的是音樂中音符之間的配合關系,后者指的是音樂中音與音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所謂有規律性,就是在音樂上音符之間互相呼應,就節奏而言,任何音樂都不能說是無意識的,任何音樂作品都包含著不同的節拍。所謂節奏感就是人們對樂曲旋律的感知與理解。從本質意義上來說,音樂就是一種具有節奏感的活動方式,其通過各種形式與人的情緒相聯系,并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為人們提供精神享受。所謂節奏上的快慢也就是音樂發展的快與慢,動態音樂的節奏感主要是通過音高和節拍來實現的,動態音樂以傳達快樂、緊張的心情和課堂氣氛,追求速度中的絕對速度。靜態音樂則傳達寧靜而又溫馨的課堂氣氛,整體是比較平緩的節奏型。
2.旋律。
旋律是聲音和旋律相結合的產物,所以它具有很強的主觀情感表現能力。所謂韻律游戲,就是在音樂伴奏下,用協調的身體動作表達音樂。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要從肢體入手,只有當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才會有真正完美的效果。因而,動作是幼兒表現音樂、再現音樂最直接和最自然的方式,教師需要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情景,并將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簡言之,幼兒時期進行合理的音樂韻律練習對提高幼兒的音樂感知水平,激發幼兒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律動。
律動就是指導每個幼兒都能參加,集身、樂、情感于一體,全面發展幼兒聽覺、肢體語言和思維方式的音樂系統。在音樂游戲中,動態律動以肢體語言為載體,激發幼兒自身音樂潛能;靜態律動就是幼兒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其在活動中對音樂形式及內容的認知和體會,并透過自己的內心感受展現自己的行為、表情和其他情感。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節奏感以及表現力。
創設音樂游戲情境是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的,采用活動化方式,開展幼兒音樂教育,讓幼兒通過自己的雙手或雙腳來完成各種不同的動作,從而使其獲得美的感受,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力和欣賞力。研究發現,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會獲得快樂的感受,創設音樂游戲情境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及熱愛。游戲化音樂教育需要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愉快的玩耍和輕松愉悅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學習到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技巧。同時,音樂游戲也是一種有效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手段。在音樂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幼兒將得到內心的滿足,獲得教師的認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一定程度上的啟迪和幫助。此外,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不僅具有藝術性,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將這些內容融入音樂游戲中。教師只有深刻認識到音樂游戲所蘊含的精神和特點,才能引導幼兒在參與音樂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發展規律,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幼兒參與音樂創作、表演和欣賞的興趣。例如,節奏創編活動采用拍手、跺腳、拍肩膀等方式實現節奏的變化,教師也可以在游戲中利用一些簡單的玩具代替樂器創造節奏,引導幼兒思考“哆”能使用哪些玩具代替樂器,“啦”又能使用哪些玩具代替樂器,幼兒很容易就想到沙球、盤子、小勺、啤酒瓶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通過多彩的音樂內容,幼兒全身心投入“玩”的過程中,不斷地展示自我。
游戲情境的音樂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教師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吸引幼兒參與其中。針對幼兒好奇心重、愛玩的天性,教師可以設計適合幼兒的有趣的游戲,如“庫企企”音樂活動,為幼兒營造騎在馬背上,穿越大山、穿越江河,歷經千辛萬苦,念咒尋寶的情境。再如,將音樂知識或技巧融入游戲中。休止符可以說是音樂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設計“小肥豬睡覺”的音樂活動,創設幫助小肥豬拍蚊子的游戲情境,加上語言節奏,引導幼兒練習“蚊子飛飛 小豬追追 左右拍拍 哎喲好累(拍手)”,使幼兒感覺并把握最后一拍休止符所處時值,不僅能夠使幼兒體會到音樂的節奏與格調,還能讓幼兒更好地把握四分休止符節奏,增強幼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喜歡歌唱是幼兒的本性,幼兒聽到朗朗上口、熱鬧歡快的歌聲便不由自主地隨之哼唱,主動地去觀察和思考,并積極地表現自己。富有童趣、曲調優美、韻律單純的歌曲符合幼兒的聽覺需求,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喜歡聽這一類的歌曲,在欣賞音樂時也會有一種強烈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體驗可以使幼兒感到快樂、輕松與親切,從而產生愉快感和親切感。
歌唱游戲就是以游戲為載體,使幼兒在歌唱過程中獲得快樂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師在音樂課堂中組織幼兒唱一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歌曲,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高其音樂欣賞能力。此外,將歌唱與游戲融為一體,以競賽的形式開展,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勝心,使幼兒得到較好的音樂教育。如果將充滿童趣、緊貼幼兒生活經驗的歌曲引入動與靜相結合的游戲音樂讓幼兒歌唱,可以較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動與靜相結合的游戲音樂教學活動中,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點來選擇適合的歌曲。
例如,金秋時節教師組織幼兒拾樹葉,可以選取與“秋”相關的歌曲讓幼兒歌唱,在秋天,幼兒看到樹葉變得枯黃,葉子飄起來,在秋高氣爽的天氣,小飛蟲飛來飛去,這些場景是幼兒在生活中可以觀察和接觸到的,極易使幼兒產生共鳴。教師便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既有利于幼兒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又有利于幼兒更好地感受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幼兒園階段,幼兒的歌唱學習也必須依賴游戲這一途徑得以實現。教師可以將歌唱活動改編為小游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熟悉歌詞、旋律和風格,幼兒便能在快樂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歌曲,既激發了幼兒歌唱的興趣,又提高了音樂教學效率。如在歌唱活動“母鴨帶小鴨”情境中,教師將自己打扮成一只母鴨,幼兒則是小鴨,跟著教師一邊唱一邊玩,既能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能使幼兒在音樂游戲中感受到樂趣。
教師組織音樂欣賞游戲,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不僅能夠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發展其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與美術、文學等藝術密不可分,幼兒動與靜相結合的音樂游戲也需要融合其他藝術類課程。音樂與美術如孿生姐妹,盡管表現形式相同,但卻互融互補,以音樂欣賞教學為例,音樂與美術互相借鑒,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運用繪畫語言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借助繪畫開展音樂游戲可以讓幼兒學會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這是因為幼兒聽到音樂時,頭腦中就會出現一幅圖畫,產生“通感”的現象,幼兒便會使用線條、色塊、畫面等美術形式對音樂進行大膽展示,這種“通感”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能力、創造思維以及情感體驗。
例如,《小牧民》這首歌曲,曲調雖然單純,但是幼兒在這一方面缺乏生活經驗,很難明白曲調的內涵,這時教師可以展示內蒙古景色的圖片或視頻,幼兒可以看到大草原上一群群的牛和羊,從而體會到內蒙古大草原的廣袤,然后根據圖片領略歌曲的魅力,便能對歌曲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感情和行動上做出表達,而不是“依葫蘆畫瓢”,生搬硬套式的模仿,有的幼兒聽到音樂后還會不自覺地用雙手、身體做出相應的節奏。這種動與靜相結合的音樂欣賞教學不僅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而且增強了兒童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深化了幼兒對音樂的體驗,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音樂課堂的小主人,以此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的音樂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趣味故事作為導入與鋪墊,將幼兒的注意力放在理解音樂作品方面,幼兒靜靜地欣賞樂曲,教師適時指導,以免幼兒出現因學習難度過大,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總之,在音樂游戲教學中,幼兒教師應本著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幼兒興趣為導向,以體驗快樂為原則,通過豐富多樣的歌唱游戲,激發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透過音樂欣賞,提升幼兒對音樂的感悟,讓幼兒在動態和靜態中享受音樂里每個跳動著的音符,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