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開福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徐仕敏 張媛
開福區位于長沙市北部,具有一江四河的水域優勢,水產養殖生產是推動開福區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掌握開福區水產養殖的水面分類分布、養殖品種的數量和整群結構等現狀,對水產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利弊分析,探索壯大產業發展的有利途徑,可以促進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發展,為全區水產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2022年底,開福區擁有養殖水面586.67公頃,其中精養水面266.67公頃,全區養殖面積1334平方米以上的養殖戶有1336戶。2022年鮮魚總產量1940噸,其中名特優水產品產量1200噸,約占總產量的61.9%。全區水產養殖品種豐富,有魚類良種繁育基地3個,分別為湖南省水產原種場、湖南海博水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子非魚漁業有限公司。
1.全方位提升,水產行業管理體系發展勢頭良好 開福區將水產行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重點統籌鋪排,每年舉辦2期以上名特優水產養殖技術專題培訓班,全面提高養殖戶養殖技能和生產管理水平;組織重點名特優水產養殖企業和專業戶開展技術交流學習活動5次以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長沙大學和長沙市駐開福區科技特派員團隊,在養殖技術上全程提供培訓和跟蹤服務,為養殖戶和企業提供科學技術支持。大力實行“十年禁漁”相關措施,加強宣傳教育,每年組織社會團體、愛護環境人士進行人工放流,2022年組織放流活動18次,共放流四大家魚夏花1445萬尾,促進水資源生態環境更優更好。
2.集“優”扶“重”,水產養殖企業發展趨勢良好 示范養殖場的創建和重點企業的迅速發展,為大力推廣區域名特優水產養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4年至2022年,開福區引進了具有年產30億尾優良魚類繁育規模的良種場,擁有全省最大規模的羅氏沼蝦養殖基地,日本錦鯉規模繁養場和生態養殖鳙魚、美國斑點叉尾鮰和甲魚基地;建設了連片8公頃名特優水產示范養殖場、連片7.34公頃生態甲魚示范養殖場。根據國家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具體要求,結合開福區區位優勢,選擇開福區沙坪街道雙湖村低洼田興建了8公頃稻蝦生態綜合種養基地,通過連續兩年的示范種養,已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成為開福區生態綜合種養的示范基地。
1.魚苗引種不規范 開福區85%以上山塘、農田水域養殖戶以養殖四大家魚為主,多數養殖戶存在不規范引種的問題,魚種質量得不到保障。
2.養殖模式單一 由于受養殖水面責任承包年限及水源、交通等條件的影響,多數養殖戶沒有對養殖池塘定期進行出淤清整,缺少池堤加固保水、池塘加深提質投資建設,普遍采取“一草養三鰱,三鰱搭一鳙,每畝搭三青”的傳統養殖模式,養殖水面的生產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優勢種質資源推廣存在局限性 加州鱸、甲魚等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水面只占全區養殖水面的40%左右。存在部分大面積優質水面沒有引資開發名特優水產養殖等問題,生產潛力待挖掘。
4.疾病防治和管理仍需加強 病害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仍有制約作用,容易造成經濟損失,但養殖戶過量使用藥物又會產生相關藥物殘留問題。經調查,發現魚類打印病在山塘水域及常年不干池的休閑水域中普遍存在,直接影響了養殖成活率。
1.加強水產養殖管理體系建設 建議業務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出臺推進區域水產業快速發展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和養殖技術的正確引導和業務指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完善標準化生產。認真做好山塘、農田養殖戶的技術培訓,正確指導農民規范引種,投放優良品種和大規格魚種;改良傳統的養殖模式,規范山塘、農田池塘水域養殖模式;增大草魚的放養量,在池塘養魚管理、魚病防治、市場營銷方面進行指導。引導培養山塘、農田水域養魚示范戶,組織養殖戶到養殖示范戶參觀學習,挖掘山塘、農田水域生產潛力,提高全區魚產量和經濟效益。同時發揮行業協會重要作用,提升行業內部發展的活力。
2.提高優質種質資源建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著重支持區域內良種場優勢種類的推廣與使用,培養核心競爭力,運用科學技術抓好“苗”頭,支持企業申請科技攻關、提質改造項目。增加區域內引種率,同時,將優良苗種推向全國,實現水產苗種產能和經濟效益成倍增長,提高全區水產養殖的品質和地位。開展羅氏沼蝦標粗蝦苗的培育,滿足開福區乃至全市、全省大規格蝦苗的需求。
3.持續推進轉型升級,打造響亮品牌名片 政府要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原有品牌的影響力,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暢通產銷渠道,發揮品牌優勢,帶動小型漁業養殖(休閑)企業和養殖戶共同養殖,達到提升名牌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農民養殖戶增收雙贏的目的。鼓勵名牌企業幫帶扶,承擔起行業發展重任。扶持新型創新型企業,鼓勵并積極組織規模企業申報省級、市級支持項目,支持湖南漁斯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新養蝦技術,使之成為全省養蝦和苗種標粗的標桿企業。支持湖南莧鮮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草魚等品種的生態養殖模式,為創新企業搭建更大的發展平臺。
4.創新養殖模式,摸索農民致富新路子 在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新型養殖模式,拓展養殖戶高產增收途徑。開福區推廣湖南莧鮮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種植莧菜經發酵糖化、風干打包喂養草魚的生態養殖方式,形成新的養殖特色;創建雙塘稻蝦綜合種養基地農業創新發展的示范點,著力解決種稻技術和南美白對蝦苗種標粗、提高養殖成活率等關鍵問題;積極發展長沙市開福區竹坡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漁業基地池塘主養鮰魚結合休閑垂釣、湖南惟志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池塘主養加州鱸魚結合休閑垂釣的高產高效養殖經營模式。
5.加強水產病害防治和質量監管,促進生態養殖發展 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促進養殖戶形成健康生態養殖理念,科學選擇養殖環境,合理飼養,規范養殖管理行為,重視病害防治工作,注重環境安全,避免造成污染。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強水產品質量檢測把關,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保障食品安全。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督促養殖企業做好尾水治理工作。同時,對養殖企業實行常態化管理,督促其落實好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