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工作了十年的小學語文教師,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疫情之前,我所帶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教學質量在同年級也比較好。疫情三年,線上學習時間增加,許多學生獨自居家學習。如今恢復了線下教學,我發(fā)現(xiàn)班級中許多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大不如前,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時出現(xiàn)的問題更多。比如有的學生不愿參與小組伙伴之間的交流與互助,總是游離于小組之外;有的學生不太會和伙伴合作學習,不知道怎么展開討論和發(fā)言,和組員頻頻產生小矛盾小摩擦;還有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堪憂,總是被動地聽,被動地接受,思考不積極,討論不充分……
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怎樣做到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調適學生的情緒,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讓他們高效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來呢?企盼老師能指點迷津,撥冗指導。
(提問者:廣東東莞市東華小學 青年教師肖亮成)
肖老師:
你好!
讀你的來信時,我在想象,原本“班風正、學風濃”的班級如今“學習狀態(tài)大不如前”,班主任該多么操心又焦急啊!如你所言,孩子們的轉變與長時間的線上學習有關,但你觀察到的小組合作學習容易陷入形式化和低效化的困境,卻是無論疫情前后都一直存在的。
無論在哪個學段,愛思考和探索的老師都喜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優(yōu)點太多了:可以在交流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互動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讓學生在分享中體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等等。那么,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我想與你分享以下策略。
一、設計適宜的學習任務
適宜的學習任務是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是先根據(jù)學科課程標準、學生特點、教材文本等確定學習目標,再整合課程資源以梳理出學習內容,最后選擇相應的學習方式并設計學習活動。也就是說,活動形式是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進而達成學習目標而服務的。因此,當你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思考它與學習任務的匹配度,思考它是否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
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過易,學生很快獲得答案后會把話題發(fā)散到與學習無關的方向,使課堂秩序很難把控;任務過難,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會降低合作的興趣。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選擇難度適中的,具有一定趣味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如知識進階的關鍵點、探究性實驗、課本劇表演等等。
二、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在互相啟迪和教師引領下,修正或完善觀點并表達觀點的過程,它通常需要較多的課堂時間。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在公開課中常常有這樣的場景——教師對學生說:“現(xiàn)在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請小組討論下這個問題。”可以斷定,這樣的討論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因為學生根本無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進行合作與交流。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如果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要么是問題簡單到根本不需要合作,要么是學生無法充分交流而進行了假合作。
當你發(fā)現(xiàn)有學生不喜歡合作學習時,可以反思一下,我們是否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體驗和享受合作;我們是否在教學中過于著急地想獲得正確答案,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又或者,我們只是為了追求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而選擇了這種方式,卻沒有深入思考為什么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三、進行科學分組
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高效進行的必要條件。我們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jù)性別比例、個性特長、學習水平等合理搭配。小組成員4-6人為宜,人數(shù)過多會產生學習活動的旁觀者,人數(shù)過少不利于同伴互助。為了方便學生組內交流,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座次。為了鼓勵學生向更多的同伴學習,小組成員建議每學期更換一次。教師可以鼓勵各小組通過設計組名、組徽,建立小組公約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建小組文化,或者開設以“合作”為主題的班會課等,在多樣化的活動中,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加小組的凝聚力,為開展合作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組建學習小組后,我們要指導學生進行分工,實現(xiàn)“人人有任務”。你可以給出組長、記錄員、紀律員、匯報員等職位,并進行職責的說明;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由組內同學協(xié)商分工,但需要輪換,以促進學生從多方面鍛煉自己。當學習任務發(fā)生變化時,組員的分工可能會有差異,如分組完成一個實驗和解一道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題,兩個任務的分工肯定是不一樣的。建議你在課件或者導學案中明確學習任務及分工要求,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四、建立學習規(guī)則
合作學習是一種相對復雜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學生要經(jīng)歷獨立思考、清晰表達、交流討論、分析推理、反駁批判等過程,對其要求較高。你提到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懂如何討論與發(fā)言、學習被動等等情況,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學生還沒有獲得合作學習的方法與技能。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應通過制定具體的行為規(guī)則來教會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傾聽、如何反駁、如何匯報、如何評價等等。如:在討論前應先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或梳理自己的疑問;討論過程中可以自由發(fā)言或輪流發(fā)言,但應聚焦于學習任務;在他人發(fā)言時仔細聆聽,若有不同意見,應等同學講完后再舉手反駁;簡單記錄別人的發(fā)言要點,后面發(fā)言的小組不必重復同樣的觀點;每個人都應參與到學習中來;表達小組觀點時,用“我們”代替“我”;在小組代表匯報后,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但不能提出相反的觀點……
在合作學習初期,建議你逐一向學生解釋規(guī)則,并根據(jù)學生情況,從易到難、有計劃地選擇練習順序。在學習中先重點練習一項規(guī)則,直到學生掌握該項規(guī)則后,再進入下一項規(guī)則的練習。從反復練習和持續(xù)的正向反饋中,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當學生已掌握基本規(guī)則,并能順利開展合作學習后,可以請他們參與到規(guī)則制定中來,使規(guī)則更適應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五、豐富評價方式
評價是調控小組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促進小組合作學習,也有助于你解決目前的困境。在評價時,既要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如學生的參與度、協(xié)作能力、學習態(tài)度等;既要表揚表現(xiàn)突出的個人,更要對小組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多用主語“你們小組……”等,以增強小組的集體意識;既要有教師評價,還要有組內互評和組間互評,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和點評,促進他們自我反思,從而提升自己。
評價時建議少用“很好”“很不錯”等模糊籠統(tǒng)的用語,而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具體的描述,如“你們小組提出的思路很有創(chuàng)新性”“你的語言簡潔有邏輯”等。除了口頭評價,你還可以運用積分記錄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定期評選優(yōu)秀個人和小組,對學生進行獎勵。獎項的設置可以多樣化,意在肯定學生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可以設置進步突出小組、最具默契小組、匯報最好小組等等,期待你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受到學生喜愛的獎項。
六、充分預設,及時引導
在合作學習中,我們不能充當一個旁觀者,而要通過巡視密切關注到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展,通過細致觀察和耐心傾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認知的誤區(qū)或學習的困難,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易于將學生的思維顯性化,利于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問題,會使課堂創(chuàng)生出多種可能性。我們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設,并在課堂中有意識地捕捉生成,方能在互動中解決學生的真實困惑,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你繼續(xù)實踐和反思,在“做”中獲得更多感悟和經(jīng)驗。
(解答人:四川成都市第十八中學校 正高級教師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