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澤 陳紅
摘要:在百年光輝歷史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重大問題過程中,科學回答了什么是中國人民的人權,如何解放、尊重、保護、實現中國人民的人權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形成并發展了自己的人權理論,在推動中國人權實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關鍵詞:建黨百年;中國共產黨;人權思想;演進歷程;基本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1 ]。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民生民權的高度重視。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人權工作,推動人權建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權思想。重溫中國共產黨的人權思想的演進歷程與基本經驗,對于做好新時代人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權思想演進歷程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權思想的創建期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以馬克思科學人權觀為指導,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創立了豐富的新民主主義人權的理論和實踐,為創立社會主義人權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人正確分析了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新時代的理論成果,用全新的視角考察世界,認為中國革命必須經歷兩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人圍繞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展開了人權實踐。例如在大革命時期,人權抗爭主要體現在盡可能實現各革命階級、階層大聯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盡可能地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存權。土地革命的開展,通過頒布并實施土地法,廢除封建剝削和不平等債務,以滿足農民土地要求,使廣大底層民眾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的生存權和反抗壓迫的權利成為最迫切的任務,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把保障人權同促進抗日結合起來,取得了新的人權成就。在解放戰爭時期,強調人權的普遍性和平等性,規定了廣泛的人權內容,有效保障了解放區人民的各項權利。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權思想的探索期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人權狀況發生了根本改變,為建立社會主義人權奠定了基礎。廣大人民群眾掌握了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基本權利,人權得到發展,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建設偉大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情空前高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尊重和保障人權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制度保障。在革命勝利前夕,黨提出工作重點轉移到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廢除了封建把頭制等各種舊制度,沒收了控制著民族經濟命脈的官僚資本,解決了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大量失業問題。廢除了封建的婚姻家庭制度對婦女的歧視和壓迫,確立了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和人格。在民族問題上,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和政府始終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對外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原則,維護了國家的民族獨立權利,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尊嚴。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權思想的發展期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我們黨對什么是人權、人權同社會主義的關系、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權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對人民來說,首要的是爭取生存權,但只有在爭得獨立自主權時,才能談得上生存權和發展權。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入探索黨的執政規律,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應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需要發展經濟、穩定社會、實現人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維護和完善中國人民的人權最根本的途徑。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闡明了科學發展觀的價值意蘊,堅持以人為本,為人權發展注入了人本理念;黨的十屆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首次將“人權入憲”,開啟了用憲法保障人權的時代。之后,“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原則和內容又相繼載入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共產黨章程》等一系列黨和國家重要文件之中。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權思想的全面發展期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闡述和回答了推進我國人權事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得到新的發展。
把握經濟發展規律,促進人民經濟利益的實現。進入新時代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提出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實現。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2 ]。這也是世界人權發展史上的奇跡,為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科技保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使得人權保障能夠在黨的領導下行穩致遠,人權保障能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人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
二、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權思想演進的基本經驗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百年奮斗史,集中說明了只有矢志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事業的發展。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強調要解放、發展生產力,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人權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權、發展權問題。黨和國家加強中國民主建設、法治建設,從根本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推動人權法治保障;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確保最廣大人民群眾能充分享有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辟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在新征程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動人權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二)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
從建黨百年的歷史來看,能夠正確認識和判斷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形成對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科學、合理認識和判斷,反之就會出現失誤甚至是錯誤。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當時社會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科學判斷,提出必須首先爭取新民主主義,然后實現社會主義人權;在土地革命期間,提出了尊重人權和保障人權的最初的基本內容和法律體系。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政府僅用了三年時間,迅速醫治戰爭創傷,不失時機地進行“一化三改”,最終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提出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對人權理論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走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面對中國的具體情況,不斷發展變化的局勢,對人權的發展也提出新的發展要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群眾是人權保障的主體,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改革及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有人權。
大力推動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正在為第二個百年目標而不懈努力。中國共產黨為使人民享有更充分的人權,致力于中國人權保障事業建設,進行了百年的艱苦探索,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其偉大而科學的社會主義人權理論與實踐,使得國家更加強盛,人民更加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3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群眾各項權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加強人權法治保障
法治作為人權最有效的保障,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致力于用法律來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初步形成了尊重人權和保障人權的法律體系,還頒布了相關的勞動法,對勞動權和勞動保障作了詳細的規定,在婚姻條例中保障婦女權益。在抗日戰爭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制定了一批文獻,用法律保障人民權益,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兩部重要文獻的頒布,總結了中國人民為爭取人權而斗爭的歷史和經驗,闡明了中國人權的理論基礎、指導原則和基本內容。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91年《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的發表,進一步推動了人權理論的研究工作,特別是1992年以來,中國的法制建設成就顯著,已經制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入新時代以來,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中國人權發展道路以法治為準繩,全面提升人權保障法治化水平,開啟了中國人權法治化建設的新時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繼續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權利和自由。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2] 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共產黨員,2021(6):4-8.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吳金澤、陳紅,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