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簡要介紹了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概況、在試點建設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為國家濕地公園在組織管理、保護恢復、科研宣教等方面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武清永定河故道濕地公園;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恢復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12月,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濕地公園被原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在國家、市(區)林草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濕地公園管理所認真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按照《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要求,積極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等系列工程。2019年12月25日,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濕地公園通過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目前,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永定河濕地公園)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科普宣教功能得到增強,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1? 永定河濕地公園概況
1.1? ?地理位置
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天津市武清區黃莊街道,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9′20″~117°3′30″,北緯39°19′30″~39°22′00″。永定河濕地公園地處京津綜合發展主軸線上,距北京市區71 km、天津市區25 km,有6條高速公路經過,京津城際鐵路武清站緊鄰濕地公園,19 min可抵達北京、10 min抵達天津,交通網絡十分發達。
1.2? ?生態系統
永定河濕地公園以永定河泛區的河流濕地為主,包括永定河故道、龍鳳河故道及兩岸的人工濕地,在海河流域的五大支流——永定河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
永定河濕地公園總面積249 hm2,其中濕地面積210.8 hm2,濕地率84.7%(表1)。公園內有永久性河流濕地、洪泛濕地和草本沼澤濕地,兼有池塘、藕塘、水稻田等多種人工濕地,其中自然濕地面積134.8 hm2,人工濕地面積76 hm2。
1.3? ?永定河濕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永定河濕地公園所處區域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屬暖溫帶半旱生落葉闊葉林地帶華北平原區,整體上屬于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植物亞區的華北地區。植被類型分為水生、陸生和半人工植被,水生生態類型以水生生物為主,其中蘆葦占絕對優勢;陸地生態類型內的植物以天然生長的旱生荒草為主;半人工生態系統主要包括人工魚池和庫堤林帶生態系統。公園內維管束植物有37科89屬104種,鳥類有16目50科80種,魚類有4科9屬10種。
2? 永定河濕地公園建設的主要措施
永定河濕地公園自建設以來,天津市武清區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為主題,以濕地資源保護、生態恢復、科普宣傳、生態休閑為重點,通過擴大與改善野生水鳥棲息空間,營造與提升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等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起到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示范作用[1]。
2.1? ?加強組織領導,依法依規管護
2.1.1 領導重視 永定河濕地公園從籌建初期即得到了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副區長任指揮長、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武清分局、武清區農業農村委員會、武清區水務局、武清區黃莊街道辦事處等多部門參與的濕地公園指揮小組,負責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的全面領導工作,貫徹落實武清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組織推動、督促檢查工作落實,協調解決濕地保護難題。
2.1.2 成立機構 2015年,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做出了《關于天津市武清區森林生態公園管理所加掛天津市武清區濕地公園管理所牌子的批復》,成立了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濕地公園管理所(以下簡稱濕地公園管理所),負責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濕地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具體負責永定河濕地公園的保護、利用與管理[2]。
2.1.3 政策護航 2019年,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制訂并頒布了《武清區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辦法》,明確了永定河濕地公園的保護、利用、管理要求及相關的法律責任,為永定河濕地公園的后續管理和建設工作保駕護航。
2.2? ?科學管理,推動建設實施
2.2.1 組建隊伍 在永定河濕地公園籌建過程中,不斷強化隊伍建設,目前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為正科級單位,核定編制20人,下設辦公室、資源管護站、科研宣教站、巡護隊4個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絕大多數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具備環境工程、園林和園藝等專業從業經歷。
2.2.2 制定相關制度 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按照職責制定工作計劃,嚴格按照工作計劃開展工作。在工作中注重交流學習,多次參加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的國家濕地公園培訓,并前往廣東省、江蘇省等地考察學習濕地公園的先進管理經驗。結合工作需要,制定了《安全生產管理》《管護人員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科研宣教場所管理制度》《應急制度》等多項內部制度,提升了永定河濕地公園的管理水平。
2.3? ?強化保護恢復,加大投入力度
2.3.1 科學修復項目 近年來,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開展了大量的濕地保護修復項目,包括河道清淤600 m,龍鳳河、永定河貫通,水源涵養林建設100 hm2,水鳥棲息地營建2塊,水生植被恢復4 hm2等。天津市武清區水務局在公園內也實施了永定河泛區工程與安全建設項目及龍鳳河綜合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景觀綠化、提防加固等工程建設。
2.3.2 加大投入力度 自永定河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天津市武清區政府整合各方資源,舉全區之力推進永定河濕地公園建設,累計投入資金9 000萬元,包括濕地恢復項目5 500萬元、保護管理項目1 540萬元、科普宣教項目1 400萬元、科研監測項目560萬元等。
目前,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保護設施布局合理,公園的邊界及重要路口設有7個界碑、35個界樁,永定河濕地公園四周界限明確。同時,為加強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外聘15人組建巡護團隊,配置巡護電動車、高倍望遠鏡等設備,巡護線路可覆蓋95%的監控區域。
2.4? ?構建宣教體系 加強科普宣傳
2.4.1 構建宣教體系 永定河濕地公園搭建了“室內戶外”相結合、“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科普宣教體系。其中“室內”以宣教中心為主體,是永定河濕地公園全方位綜合展示的窗口,集公園管理、監測、科普、宣教于一體;“戶外”以科普宣教區為重點,建成科普廣場、科普步道和科普互動裝置等;“線上”開設公園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介紹永定河濕地公園的動態、專題活動、濕地科普以及旅游活動等信息;“線下”開展豐富的科普宣教活動。該體系布局合理,內容科學,特色突出,可基本滿足不同受眾宣教需要。
2.4.2 加強科普宣傳 近年來,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積極加強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傳,一是制定了環境解說方案和宣教活動計劃,初步形成了《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環境教育手冊》;二是策劃宣教中心科普內容,形成以“小白鷺”為主角的擬人化宣教方案;三是增加科普牌的互動性,設計“濕地救治”“鳥類十問十答”等主題科普牌;四是在“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等活動中開展科普活動1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5 000余份;五是拍攝制作了永定河濕地公園宣傳專題片。通過廣泛宣教活動,不僅提高了永定河濕地公園知名度,為周邊社區居民、游客、中小學生提供了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濕地知識,也讓更多人加入了濕地保護行動。截至目前,公園科普受眾已達1萬余人。
2.5? ?搭建合作平臺,開展持續監測
2.5.1 搭建合作平臺 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通過與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和天津美術學院合作,搭建合作平臺,強化技術支撐,同時為學校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實習基地。
2.5.2 開展持續監測 目前,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建有1座監測站和2個監測點,配備高倍望遠鏡、手持GPS、便攜式溶解氧分析儀、電導儀、分光光度計等設備,長期開展的各類監測活動包括濕地水質、鳥類、植物、魚類、哺乳動物監測。其中,水質監測點設置在龍鳳河故道上的東洲揚水站閘、南麻揚水站以及兩個揚水站的中游河段,主要記錄水體物理性狀和化學性狀。鳥類和植物監測點設在龍鳳河與永定河故道交匯處,主要監測記錄植物變化和鳥類活動情況。
通過長期監測,目前已完成了《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調查及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面源污染報告》《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濕地資源報告》等,為指導永定河濕地公園下一步保護恢復計劃提供了科學依據,并為科普活動提供了宣教素材。
2.6? ?加強社區共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6.1 向公眾免費開放公園 永定河濕地公園各類景觀和游覽場所均免費開放,使周邊社區居民能夠充分享受到濕地公園的自然景觀、環境保護、科普教育的發展成果,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健康休閑的活動場所與設施。近年來,永定河濕地公園管理所與所在地武清區黃莊街道社區合作,舉辦了旗袍大賽、廣場舞大賽、太極拳等文體活動,有效提高了周邊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2.6.2 吸納社區居民就業 永定河濕地公園在試點建設過程中,為周邊社區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使居民在植樹造林、綠化養護、巡護、保潔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既美化家園,又得到經濟利益,實現了濕地與社區村莊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2.6.3 發展生態旅游 永定河濕地公園在堅持不影響保護對象和不干擾公園巡護管理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游,定期開展趣味環境教育、濕地義工、自然生態萬花筒攝影活動及濕地科普等項目。提高游客對濕地保護和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認識,更為中小學生提供了自然教育和科教活動的場所。
3? 建 議
濕地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繼續優化資源配置,加強濕地的保護管理,完善濕地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永定河國家濕地公園提檔升級和跨越發展。
3.1? ?嚴格實施規劃
在《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嚴格實施各項工程建設項目,將永定河濕地公園打造成形象鮮明、生態環境良好、自然文化生態和諧發展的精品工程,最終實現保護與利用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城市與鄉村和諧的濕地可持續發展之路。
3.2? ?加強生態保護
完善永定河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設施設備和配套的科研監測設施設備,提升濕地的保護管理能力;擴大濕地保護面積和恢復面積,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構建結構更加穩定和功能更加完善的濕地自然生態系統。
3.3? ?擴大社會宣傳
充分挖掘永定河濕地公園特色,利用地處京津腹地的區位優勢,開展科普宣教工作,向社會推介永定河濕地公園,將濕地生態文化深植人心。
3.4? ?建設智慧平臺
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網絡技術,建設永定河濕地公園智慧平臺,將永定河濕地公園建成服務便捷、管理高效、操作便捷、信息高度集成的智慧型國家級濕地公園。
參考文獻
[1]張希祥.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方法初探——以天津武清永定河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中國房地產業,2015(13):204,206.
[2]劉國權.天津市武清區森林生態公園管理所提升改造項目[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3):1134.
收稿日期:2022-10-03
作者簡介:馬蘭(1985—),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風景園林研究工作。E-mail:1969383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