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久, 谷學偉
(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華東分院, 江蘇 南京 210023)
近幾年,天然氣事業快速發展。根據住建部《2021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可知,截至2021年底,我國城市和縣城天然氣用氣人口為52 874.53×104人,其中城市天然氣用氣人口為44 195.53×104人;天然氣管道長度為113.51×104km,其中城市天然氣管道長度為92.91×104km。
目前,從上游天然氣分輸站至電廠、化工廠等大型工業用戶的直供管道按照長輸管道進行設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各地行業主管部門為省級發改(能源)部門。城市門站后的燃氣管道按照城鎮燃氣管道進行設計,根據《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各地行業主管部門為省級住建部門。對于分輸站與城市門站間的管道,各規范對地區等級劃分、強度設計系數、壁厚計算、與周邊建筑物的水平凈距、與地下地上各種管線的凈距、線路截斷閥門與放散設置、管道焊接質量檢驗、強度試驗與嚴密性試驗、安全設施設計等都有不同的規定[1]。對于該類管道按照長輸管道還是公用管道(以下特指城鎮燃氣管道)進行設計,又該由誰來監管,存在一定爭議。
GB/T 34275—2017《壓力管道規范 長輸管道》(簡稱GB/T 34275)、GB/T 38942—2020《壓力管道規范 公用管道》(簡稱GB/T 38942)對長輸管道和公用管道的適用范圍都有明確的界定[1]。
根據GB/T 34275第1條可知,長輸管道系指產地、儲存庫、用戶間的用于輸送(油氣)商品介質的管道,適用的管道系統范圍主要包括產地、壓縮機站、閥站、減壓站(分輸站)之間的連接管道。從GB/T 34275圖1可以看出分輸站之后的管道不適用于GB/T 34275。
根據GB/T 38942第1.2條可知,公用管道為門站、儲配站、各類氣源廠站等燃氣廠站至用戶之間或廠站之間公用性質的燃氣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從GB/T 38942圖1及說明可知,分輸站至門站之間的燃氣管道應執行GB/T 34275,當敷設在城市建成區時,可參照GB/T 38942執行。
現行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對長輸管道和公用管道的分界并不明確[1],尤其是對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缺少規定。目前,長輸管道設計執行的主要規范為GB 50251—2015《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簡稱GB 50251),公用管道設計執行的主要規范為GB 55009—2021《燃氣工程項目規范》(簡稱GB 55009)、GB 50028—200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2020年版)(簡稱GB 50028)。
GB 50251條文說明第1.0.2條:本規范適用范圍是從上游氣源(廠、站)的外輸管道接口到城鎮燃氣門站或直供用戶之間的陸上新建、擴建和改建輸氣管道工程設計,即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適用于GB 50251。
GB 55009及GB 50028第1.0.2條注1均明確本規范不適用于城鎮燃氣門站以前的長距離輸氣管道工程,即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不適用于GB 55009和GB 50028,但均未量化長距離的概念。
GB 50028歸口單位規范管理組對某設計單位“關于設計壓力5.0 MPa高壓燃氣管道適用于《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的咨詢函”回復:GB 50028第1.0.2條注1的涵義是:當向某個城市、鄉鎮或居民點供應城鎮燃氣的氣源為長距離輸氣管道時,本規范適用于從上游長距離輸氣管道分輸站或分輸閥室接收來氣至燃氣門站的管道、燃氣門站、燃氣儲存輸配及之后一直到用戶的工程,明確了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適用于GB 50028。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的《城鎮燃氣輸配工程設計規范》(征求意見稿)第1.0.2條規定: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或改建的氣態城鎮燃氣室外輸配工程的設計。對城鎮燃氣的解釋為“城市、鄉鎮或居民點中,從地區性的氣源點,通過輸配系統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工業企業生產、采暖通風和空調等各類用戶公用性質的氣體燃料”,且對第1.0.3條“本規范不適用于城鎮燃氣上游的長距離輸氣管道工程”解釋為“城鎮燃氣管道與上游長距離輸氣管道之間以雙方交接計量裝置所在廠站圍墻外1 m作為分界”,即當交接計量裝置位于門站時,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適用于GB 50251;當交接計量裝置位于分輸站時,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適用于GB 50028。
經過對比,從現行規范來看,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既可按照長輸管道進行設計,又可按照公用管道進行設計。
從實際工作中了解到,發改(能源)部門和住建部門對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在安全監管方面存在分歧[2]。
認為該連接管道應該歸發改(能源)部門監管的依據為:①《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二條明確城市門站以外的天然氣管道輸送,不適用本條例,因此,城鎮燃氣管道應以城市門站為起點,城市門站以外的管道屬于能源部門安全監管范圍。②《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對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安全監管有關問題的復函》(安監總廳管三函﹝2015﹞225號)明確,天然氣長輸管道末站至城市門站間的輸氣管道的安全監管參照《油氣輸送管道保護和安全監管職責分工》(安委[2015]4號)及有關法規規定,按照省級政府職責分工實施監督。③《城鎮燃氣輸配工程設計規范》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尚未正式實施,不能作為依據。
認為該連接管道應該歸住建部門監管依據為:①天然氣從分輸站調壓計量裝置進入連接管道時,已進行了貿易交接,不存在商品屬性。該連接管道由城鎮燃氣企業投資建設使用和日常管理,在產權上已屬城鎮燃氣企業,應屬城鎮燃氣管道,理應由住建部門負責安全監管。②《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對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安全監管有關問題的復函》(安監總廳管三函﹝2015﹞225號)規定,納入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范圍的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終點為與下游用戶(包括煉油廠、港口碼頭、油庫、城鎮燃氣門站等)計量交接的末站或分輸站。③《城鎮燃氣輸配工程設計規范》(征求意見稿)規定,城鎮燃氣管道與上游長距離輸氣管道之間以雙方交接計量裝置所在廠站圍墻外1 m作為分界。
綜上所述,最具權威的是《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和《油氣輸送管道保護和安全監管職責分工》(安委[2015]4號)。其中,《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二條明確:城市門站以外的天然氣管道輸送不適用本條例。《油氣輸送管道保護和安全監管職責分工》(安委[2015]4號)第一條明確,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負責指導督促油氣輸送管道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日常安全管理,保護管道安全運行;第六條明確,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油氣輸送管道周邊施工項目審批和日常監督管理,配合管道保護部門嚴查管道周邊違法施工行為。
據此,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從法規上屬于長輸管道安全監管范圍,理應納入發改(能源)部門的統一監管范圍。但實際上,供氣企業處于強勢地位,城鎮燃氣企業承擔了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的投資建設和日常管理,并且城鎮燃氣企業對長輸管道的管理體系、標準體系等并不熟悉。如果判定該連接管道屬于長輸管道安全監管范圍,城鎮燃氣企業需要為了該連接管道單獨建立標準體系,不僅耗時耗力,增加企業負擔,而且需要辦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難度較大。
既考慮管道輸送介質的商品屬性和公共屬性,也考慮建設主體的業務能力,建議采取如下做法。
① 城鎮燃氣企業建設分輸站與門站連接管道且經過交接計量時,該連接管道可以參照GB 55009、GB 50028進行設計,并建議與供氣企業協商在交接計量裝置后的出站總管上增加加臭裝置,由住建部門監管。
② 供氣企業建設的任何連接管道或城鎮燃氣企業建設的未經交接計量的連接管道應按照GB 50251進行設計,由發改(能源)部門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