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瑜
摘要:2016—2021年,在甘肅省天??h高海拔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試驗引進紅樹莓“海爾特茨”品種,經過連續觀測,該品種生長勢強、果大、色艷,豐產,8—9月成熟,成熟時漿果紅色,單果質量3.0~3.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8%,單株產量2~3 kg,單產20 000~22 000 kg·hm-2。文章對紅樹莓移栽前土壤改良、栽植后根系修剪、“V”字樹形培養、有機無機均衡施肥、提溫降濕、病蟲害防治、中耕除草、采收貯運等進行了總結,對西北寒地日光溫室種植紅樹莓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日光溫室;紅樹莓;引種;觀測;栽培
中圖分類號:S663.2
文獻標識碼:B
樹莓是薔薇科懸鉤子屬半灌木型果樹,原產于歐洲、亞洲和美洲,分布于寒帶及溫帶各國,前蘇聯、波蘭、匈牙利、英國和美國等均有大面積栽培[1]。樹莓在4世紀被當作園藝植物,到16世紀初,美國和德國才有關于樹莓紅果和白果品種的記載。17世紀,前蘇聯有樹莓的栽培記載,19世紀才有樹莓品種的記載。中國樹莓野生種類多,分布廣,但果實品質較差,不宜鮮食,僅作藥用[2]。樹莓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距今只有70年左右,栽培品種大多引自國外,最早由俄國僑民自前蘇聯沿海地區引入中國黑龍江省[3]。近年來,隨著樹莓藥用和保健作用的發掘,樹莓栽培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栽培面積進一步擴大[4]。
紅樹莓“海爾特茨”(Rubus idaeus L. Heritage)是樹莓栽培種歐洲紅樹莓的一個品種,美國紐約州農業試驗站培育,由米藤(Milton)×考藤(Koton)×達奔(Durbam)雜交選育,果硬,品質優,成熟晚,枝條直立性強,無須很多支架,根頸萌枝多,耐黏重土壤,是規模化栽培的優良品種。2016年甘肅省天??h從吉林省白山市鑫達農業有限公司引入該品種,在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試種,顯示較原產地露地栽培延長了生長周期,避免了采收期雨淋,冬季無需埋土越冬,生產的果實粒大、色艷、質優,多年連續結果能力穩定。本文對2016—2021年紅樹莓“海爾特茨”的引種觀測和栽培技術進行了系統總結,以期為紅樹莓栽培提供參考。
1? 試種地概況
試種地設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高原林果示范基地,該地海拔2 450 m,年均氣溫3.8 ℃,日照時數2 600~2 800 h,降雨量450~500 mm,早霜期為9月下旬,晚霜期為4月下旬,無霜期153 d左右,為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試驗地面積10 hm2,栗鈣土,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強,地表0~20 cm土層土壤有機質30.8 g·kg-1、速效氮19.4 mg·kg-1、速效磷162.5 mg·kg-1、速效鉀97.4 mg·kg-1,pH 7.6。地下水位6~10 m,地表灌溉和排水渠溝齊備。試驗地因海拔高、氣候冷涼,無霜期短,霜凍、冰雹和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露地無法種植紅樹莓,是紅樹莓露地栽培的“禁區”,因此采取設施栽培紅樹莓。
試種地紅樹莓“海爾特茨”栽培設施為土墻體、鋼屋架、棉被保溫和自動卷簾日光溫室,溫室長60 m,寬8 m,屋脊高3.5 m,蓄熱保溫性能良好,抗風雪能力強,能將試種地充足的光照轉化為紅樹莓“海爾特茨”生長所需的熱能。生長期(每年4—11月)室內溫度達30 ℃~40 ℃,休眠期(12月—翌年3月)室內溫度2 ℃~12 ℃,室內溫度能滿足紅樹莓“海爾特茨”正常生長和休眠。
2? “海爾特茨”日光溫室引種觀測
2.1? ?物候期
在甘肅省天祝縣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紅樹莓“海爾特茨”物候期主要受人為調控溫度的影響,4月上旬逐步揭開日光溫室保溫棉被,增加室內采光面積,將溫度升高到7 ℃以上時,紅樹莓“海爾特茨”開始萌芽、展葉、抽梢。7月上旬開始開花,8月上旬漿果開始成熟,開花期和成熟期持續30 d左右,9月上旬最后一批果實成熟采收。11月將室內溫度逐步降低到12 ℃左右,“海爾特茨”葉片逐漸黃化脫落。12月至翌年3月覆蓋保溫棉被,進入越冬休眠期。
2.2? ?植物學特征
在甘肅省天??h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紅樹莓“海爾特茨”樹勢較強,枝條叢狀,枝條基部40 cm直立,頂部彎曲下垂。當年生枝條為綠色,被覆薄層蠟粉,枝基部有少量軟刺,單枝長度1~2 m,基部粗1~2 cm。復合葉有小葉3枚,小葉呈橢圓形,嫩葉葉面呈紫紅色,成齡葉葉面變為綠色,葉背銀白色。漿果成熟時呈紅色,40~60粒小漿果組成圓頭形聚合果,聚合果高3~4 cm、寬3 cm左右。
2.3? ?植株生長及結果習性
調入的根插苗進行栽植后,根頸處萌發的一年生枝條當年不結果,越冬后不死亡,第二年一年生枝條上萌發長出20~30 cm結果枝,果枝頂端形成叢狀花序,每個花序有7~8朵花。紅樹莓“海爾特茨”是兩性花,自花授粉,花序中第一朵花是初花,結果枝上每一個腋芽也可產生花,最后變成果實。第二年越冬后地上部二年生枝條全部死亡,第三年從根頸處抽生新枝,重新形成新的株叢。紅樹莓“海爾特茨”二年生枝條每個生長周期有2個生長高峰期,第一個生長高峰期在每年5—6月,第二個高峰期在8月,8月也是花芽分化盛期,9月枝條停止生長。
2.4? ?果實產量和品質
紅樹莓“海爾特茨”定植后第二年開始結果,第三年進入盛果期。聚合果成熟后易與花托分離,分離后呈圓頭形帽狀,中空,單果質量3.0~3.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8%,可滴定酸含量0.2%~0.4%,維生素C含量120~130 μg·g-1,鮮食時酸甜適口,風味獨特。單株產量2~3 kg,單產20 000~22 000 kg·hm-2。
3? 豐產栽培技術
3.1? ?栽植前土壤改良
紅樹莓品種“海爾特茨”喜肥沃、疏松、透氣的土壤,試種地栗鈣土較黏重,栽植前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改良時沿日光溫室南北行方向開挖寬50 cm、深50 cm栽植溝,栽植溝行距2 m,溝底先鋪墊10 cm麥草、油菜或玉米等農作物秸稈,再將地表耕作層的土壤、細河沙、廄肥按體積比2∶1∶1混合均勻后填入溝內,細河沙粒徑≤0.5 cm,廄肥必須充分腐熟。澆水沉實栽植溝,整平地面用于栽植。
3.2? ?栽植技術
調入的一年生根插苗栽植時,按株距50 cm在栽植溝中心開挖直徑30 cm、深30 cm栽植穴,將苗木放入穴中填土踩實,如苗木根系過長可適當剪掉過長根系,以防根系盤繞在穴中。苗木栽植后每穴澆水量約5 L。栽植溝地表覆蓋白色地膜,將苗干穿出膜頂,地膜邊緣用濕土壓實,可以減少水分蒸發。
3.3? ?整形修剪
紅樹莓“海爾特茨”整形修剪技術比較簡單,幼苗栽植后20 cm定干,苗頸處萌發初生莖后選留生長健壯枝條2~3條,將選留枝條呈60°斜綁在橫截面“V”字形架面上,“V”字形架面由平行的2層鐵絲構成,高1.2 m,斜綁枝條頂部超出架面頂部鐵絲后自然彎曲下垂生長。枝條在引綁過程中均勻分配到“V”字形架面兩側,不可擠在一側。紅樹莓栽植第一年選留枝條自然生長,第二年萌發結果短枝結果,越冬后二年生枝條全部死亡,從基部全部剪除。第三年根頸部重新萌發新枝結果,再次重復以上修剪流程。
3.4? ?肥水調控
試種地栗鈣土改良后肥力達到中上等水平,保水保肥能力強,但隨著紅樹莓“海爾特茨”生長和結果量的增加對礦物離子的消耗也隨之增加,土壤肥力會逐年下降,需定期補充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證紅樹莓營養。幼苗栽植2~3年后,施充分腐熟的廄肥30 000~45 000 kg·hm-2,施肥時期為休眠期(12月—翌年3月),施肥方法與栽植前土壤改良方法相同,即在栽植溝外緣開挖寬30 cm、深40 cm的施肥溝,將充分腐熟的廄肥與土混勻后填入。施廄肥時也可增施過磷酸鈣(P2O5≥16%)750 kg·hm-2,與廄肥、土混勻后一并施入。生長季可追肥2次,第一次在7月開花后追施尿素(N≥46%)300 kg·hm-2,第二次在8月果實發育及新梢旺盛生長期追施磷酸氫二銨(N≥15%、P2O5≥42%)450 kg·hm-2。尿素和磷酸氫二銨易溶、易揮發,追施時要開淺溝,施肥后及時覆土澆水,即在離樹叢40 cm處開挖深10~20 cm淺溝,將肥料施入,埋土后澆水。
紅樹莓“海爾特茨”根系較淺,抗旱能力較差,土壤要保持濕潤。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土壤墑情受降水影響較小,每次施肥后要及時澆水,5—6月新梢生長期和7月開花期每月澆水1次,8—9月果實成熟期每月澆水1次,10—11月停止澆水,休眠前應澆足越冬水。
3.5? ?溫濕度調控
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正常天氣室內溫濕度均能滿足紅樹莓“海爾特茨”生長,但遇極端天氣時,要加強室內保溫或降溫措施。低溫極端天氣是指紅樹莓春季萌芽展葉期晚霜和春雪天氣,晚霜來臨時要根據天氣預報及時關閉上下風口,覆蓋保溫棉被,室內溫度保持在12 ℃以上。遇春雪天氣,雪停后要及時進行棚面除雪,揭取保溫棉被,使棚內見光。如果3 d不揭取保溫被,日光溫室內溫度可降至0 ℃,導致紅樹莓嫩芽嫩梢受凍。夏季(7—8月)晴朗天氣中午13:00左右日光溫室內溫度短時可達45 ℃以上,紅樹莓“海爾特茨”葉片會因高溫萎蔫下垂,應在中午及時觀測室內溫度,當溫度超過35 ℃時要及時打開上下風口通風降溫。日光溫室內保持干燥的氣候條件有利于降低紅樹莓“海爾特茨”病蟲害發生率和果實霉爛率。通常條件下,室內濕度保持50%~70%為宜,室內空氣濕度過大時,可采取地面松土,覆蓋地膜等措施以降低地面水分蒸發速度和室內濕度。
3.6? ?病蟲害防治
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樹莓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莖腐病和葉斑病?;颐共“l病時花托、花柄和整個花序覆蓋一層灰色粉塵狀霉菌,嚴重時變成黑色并枯萎。果實感病后小漿果破裂,流水腐爛??稍诩t樹莓“海爾特茨”開花初期和幼果形成期噴施萬霉敵50%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2次進行防治。紅樹莓莖腐病發病時,初生莖表皮傷口或蟲孔處布滿細小的黑色病斑,斑塊進一步延伸,莖的木質部變成水浸狀,呈暗褐色,縱向開裂,直至最后整株死亡。防治時,可噴施萬霉靈65%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1~2次。紅樹莓葉斑病發病時葉面產生環狀壞死斑點,斑點周圍有棕褐色暈圈,當病斑不斷擴大布滿整個葉片時,葉片干枯死亡,植株提前落葉。防治時可在葉面交替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
日光溫室栽培條件下,樹莓蟲害主要有綠盲蝽、金龜子、桑白蚧和果蠅。綠盲蝽危害為成蟲取食樹莓嫩葉,產卵孵化后若蟲取食樹莓花朵和果實。防治時,樹莓開花前和第一次采果前噴施20%觸及潰乳油2 000倍液。金龜子以幼蟲取食樹莓主莖基部幼芽及韌皮部,成蟲取食樹莓嫩葉、花蕾為害,可噴施2.5%甲蟲凈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1~2次進行防治。桑白蚧為害時成蟲和若蟲布滿樹莓枝干,吸取樹莓汁液,造成樹莓樹勢衰弱,秋季早枯,應及時剪除蟲枝,集中燒毀,冬季休眠期和萌芽前樹莓枝干各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1次。果蠅為害以幼蟲在樹莓果內蛀食,造成樹莓果實腐爛或未熟先黃而脫落,可用90%敵百蟲1 000倍液+3%香蕉汁制成毒餌懸掛于樹莓果樹行間誘殺成蟲,也可懸掛殺蟲板誘殺成蟲。
3.7? ?中耕除草
樹莓幼苗栽植初期,枝條稀疏,行間透光多,容易滋生雜草,可人工拔除或行間覆蓋黑色地膜除草。以后隨著樹莓根蘗苗和頸生枝的增加,行間距逐漸變窄,遮陰條件下,雜草變少,但每年必須進行中耕1次。中耕后增加了土壤透氣性,適當地切根、斷根有利于促進樹莓根系萌發新枝或繁殖新苗。
3.8? ?采收貯運
紅樹莓“海爾特茨”漿果成熟期不一致,應分批進行采收,8月份成熟高峰期可1~2 d采收1次,其他成熟期可3~4 d采收1次。采收時應避開早晨露水期和中午高溫期并輕拿輕放。長途銷售應在樹莓七八分成熟時采收,采收后在4 ℃溫度條件下預冷貯藏運輸。
參考文獻
[1]韓振海,牛立新,王倩,等.落葉果樹種質資源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2]陳奎霖,黃達榮,黃少杰,等.覆盆子活性成分及其綜合利用研究進展[J].食品與機械,2022,38(9):219-226.
[3]張玉星.果樹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4]張東升.樹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