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慧 唐 瑩 李月娟 姜 婷
鼻咽癌系一種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的頭頸部惡性腫瘤[1],其病灶位于人體鼻咽腔側壁,這一發病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為手術治療困難類型,放療逐步成為鼻咽癌患者的首選優選治療手段,但放療對于病灶周圍正常細胞的損傷效應會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整體功能[2],置患者于營養不良問題困擾之下。專準全細營養護理是專業化、精準化、全面性、細節化護理的集大成者,在解決護理問題、促升護理成效方面具備較高積極性。本文嘗試采用專準全細營養護理對鼻咽癌放療患者施加干預,獲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與分組 選擇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就診的鼻咽癌放療患者100例。納入標準:鼻咽癌未轉移。排除標準:慢性代謝病種,內分泌病種,嚴重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本方案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者均知情同意。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接受鼻咽癌放療常規模式護理,向其行放療價值、配合事宜、禁忌事宜的宣講告知,要求其對放療醫師行主動有效配合,督導嚴格戒除煙酒,合理飲食攝入。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專準全細營養護理干預:① 專業化營養護理。聯合營養治療師構建專業化營養護理小組,由營養治療師評估患者身體營養狀況,責任護士與營養治療師結合評估成果、實際情況行營養管理方案的量身訂制,實際情況包括個體化飲食偏好、病情現狀與可能進展方向及日常生活方式等,由責任護士以項目自制調查問卷行信息收集。② 精準化營養護理。以營養風險篩查表為工具完善相關評估并制定精準化營養護理方案,評分<3分者依身體狀況檢查結果為據行用藥指導,評分≥3分者于常規治療基礎之上加用營養支持。③ 全面化營養護理。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在鼻咽癌病種知識、放療價值、放療不良反應防范等宣教的基礎上,由營養治療師、經治醫師、責任護士聯合面向患者行營養不良成因、營養不良危害性、營養支持價值及方式的專項宣教,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度、營養支持認同度,重點進行正確有效自我護理技術的宣教,幫助患者構建營養不良防范意識,激勵患者維持積極樂觀的疾病應對心態,指導其正確的內心負面情緒宣泄疏通方法。④ 細節化營養護理。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定制個性化的營養支持方案,設置合宜的營養需求目標,如能量攝入值150~200 kJ/(kg·d)、蛋白質攝入值3 g/(kg·d),告知患者放療期飲食細節化原則,叮囑其于放療期以易消化食材為主,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果汁、牛奶及水分的攝取,辛辣刺激食物屬絕對禁食類;黏膜損傷者可開水沖泡菊花茶飲用,亦可口服烏梅,食欲不振者可多攝入酸性/甜性食材,經口進食困難可靜脈方式行營養液輸注或行管飼營養,接受腸外營養支持者完善心理疏導工作,耐心科普化告知患者腸外營養支持必要性、注意事宜等,鼓勵患者主動積極配合治療,以確保營養支持的安全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1個月后健康知識掌握率,干預前與干預1個月后營養評價指標(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紅蛋白及BMI)及生命質量。
1.4 評價方法
1.4.1 健康知識掌握率 以自制量表評估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量表由鼻咽癌病種知識、放射治療知識、飲食管理知識、自護知識四個維度構建而成,總分100分?!?0分提示患者健康知識完全掌握,70~89分提示部分掌握,<70分提示未掌握,完全掌握與部分掌握之和為掌握。
1.4.2 生命質量 采用生命質量測評量表評定患者生命質量,包括患者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焦慮狀態與抑郁狀態四個測評維度,分值愈低提示患者生活質量愈佳。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年齡、營養評價指標、生命質量測評量表評分)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性別、健康知識掌握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平均(55.5±4.5)歲;掌握健康知識8例(16.0%)。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平均(55.7±4.4)歲;掌握健康知識7例(14.0%)。兩組性別、健康知識掌握率、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 0.04、0.08,t= 0.22;P>0.05)。
2.2 兩組干預1個月后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率94.0%(47/50)高于對照組的74.0%(3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7.44,P<0.01)。
2.3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評價指標變化(表2) 干預前兩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紅蛋白及BMI接近,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上述營養評價指標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評價指標變化 ()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評價指標變化 ()
組 別例數血清白蛋白(g/L)血清前白蛋白(mg/L)血紅蛋白(g/L)BMI(kg/m2)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5042.1±1.335.9±1.3267.0±2.4208.9±2.8133.8±1.4104.5±1.922.9±1.017.7±1.2觀察組5042.1±1.342.1±1.3267.3±2.7266.7±5.1133.9±1.5132.4±3.423.0±1.021.5±1.1 t,P0,>0.0523.85,<0.010.59,>0.0570.25,<0.010.34,>0.0550.65,<0.010.50,>0.0516.51,<0.01images/BZ_60_475_2860_505_2909.pngimages/BZ_60_909_2862_957_2911.pngimages/BZ_60_1358_2860_1406_2908.pngimages/BZ_60_1807_2861_1854_2910.png
2.4 兩組干預前后生命質量測評量表評分比較(表3)干預前兩組生命質量測評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焦慮狀態與抑郁狀態評分接近,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上述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命質量測評量表評分比較 ()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命質量測評量表評分比較 ()
images/BZ_61_475_410_505_458.pngimages/BZ_61_918_412_948_461.png組 別例數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焦慮狀態抑郁狀態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504.1±0.73.0±0.64.0±0.83.3±0.64.1±0.83.1±0.74.0±0.83.1±0.6觀察組504.1±0.82.1±0.54.2±0.82.1±0.54.1±0.82.0±0.54.1±0.82.1±0.6 t,P0,>0.058.15,<0.011.25,>0.0510.86,<0.010,>0.059.04,<0.010.62,>0.058.33,<0.01images/BZ_61_1391_412_1420_461.pngimages/BZ_61_1816_411_1845_460.png
營養不良是鼻咽癌放療患者的典型惡性結局之一,主要源于放療所致吞咽障礙、口腔黏膜炎等對進食行為所致的突出負效應影響,優質高效的營養支持照護有助于鼻咽癌放療患者機體營養穩態之維系,降低營養不良結局發生概率[3]。專準全細護理注重以專業化、精準化、全面性、細節化護理的整合模式面向患者供給優質高效照護服務,與鼻咽癌放療患者的營養護理訴求存在內在一致性。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專準全細營養護理有助于鼻咽癌放療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的提升。專準全細營養護理中,營養治療師、經治醫師亦承擔一定的營養宣教職責,使營養支持宣教更具權威性與專業化,依患者個人學習特點施行適用的營養宣教,使營養知識更易為患者接受內化,注重自護知信行的干預,激發患者健康管理知識學習愿景,使其對營養知識的學習行為源于自身內在驅動而非外在強制,營養知識學習成效有所提升,注重對宣教內容的細節化處理,理解記憶難度均有所下降,故實現了較好的健康管理知識掌握度提升成效[4]。
本文將專準全細營養護理應用于鼻咽癌放療患者中,以營養治療師的介入使營養方案的定制與施行處于高度的專業化通道中,以科學營養評估對適用于鼻咽癌放療患者的營養支持方向及內容做出精準研判與掌控,以認知干預、自護賦權賦能、心理紓解等護理內容豐富、充實、拓展營養護理,使可能損及營養護理依從性的因素得以無遺漏式前瞻預控,護理全面性特征鮮明,以量化、具體化、明確化方式定制營養攝取目標、細節化營養支持內容,使科學營養支持方案更易于執行到位。專準全細營養護理的施行,可結合鼻咽癌放療患者身體實際指標設計落實標準規范細化的營養支持方案,于化療期著力培育患者健康良性飲食習慣,針對不同情況采取適用的差異化營養支持方式,確?;颊郀I養支持正常訴求的滿足[5-6],成功改善了鼻咽癌放療患者的營養狀態。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營養評價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生命質量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專準全細營養護理的施行,面向鼻咽癌放療患者提供了高效優質的營養照護服務,強調心理照護、生理照護、社會照護并重,深研細耕護理方案與具體護理舉措,使患者得以在較高健康管理知識內驅下,更好地完成營養治療配合任務與自我營養管理任務,營養狀態獲得較為理想的改善,治療信心有所上升,身心應對能力有所增強,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惡性腫瘤、治療不良反應所加諸于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提高了生活質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