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潔 BINTI ISMAIL Adibah 董靜懿



摘 要:隨著短視頻行業發展進入下半場,如何提升和完善用戶體驗成為各短視頻平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以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為基礎,構建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模型,運用結構方程方法對模型的適用性進行檢驗,深入挖掘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主要影響因素,為企業和相關平臺方優化用戶體驗、提高用戶留存率提供參考。研究發現:視覺吸引力、界面設計、交互、內容、需求滿足對用戶體驗具有顯著的直接影響,且這五個變量通過中介變量情感感知間接影響用戶體驗。基于此,短視頻平臺在秉持內容制勝的同時還需豐富互動形式,以優秀的界面設計和深厚的情感,抓住用戶眼球、引發用戶共鳴、滿足用戶多元需求,以此構建健康的平臺生態圈。
關鍵詞: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影響因素;五要素模型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23)03-0142-12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媒介消費的碎片化、視覺化以及移動化趨勢愈加明顯,以智能手機為載體,可以快速編輯和美化并用于社交分享的移動短視頻迅速發展,成為新的互聯網風口。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62億,占網民整體的91.5%,超過半數的人每天都會刷短視頻[1]。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短視頻用戶的構成日益多元化,用戶需求更加精益化和個性化。因此,如何精準把握用戶需求,不斷提高和升級用戶體驗,是短視頻發展的關鍵。
當前,媒體用戶體驗研究雖備受關注,但關于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研究還較為缺乏,尤其是對其構成、影響因素以及評價模型等方面的系統化實證研究較少。基于此,筆者以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為基礎,以情感感知為中介變量,分別從信息產品設計的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范圍層和戰略層來構建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模型,通過問卷與實證,找出影響移動短視頻平臺用戶體驗的主要因素,為移動短視頻平臺提升和完善用戶體驗提供參考與依據。
一、文獻回顧
(一)移動短視頻
移動短視頻為用戶提供集文字、圖片、視音頻等形式于一體的全新的視聽盛宴,并以易傳播、強參與、強連接的延展性迅速發展成為新的互聯網社交平臺和超級入口,是人們日常觀點表達和情感參與的主要媒介之一。隨著其平臺的普及化和多元資本的爭相入駐,短視頻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并逐漸發展成為學術界的熱點論域之一,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學界主要集中對其內涵、特征、技術應用、商業服務、社會影響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研究。張星等學者指出,短視頻火爆的同時,仍然存在內容參差不齊、重復率高、用戶流失等問題[2],因此,如何把握用戶需求,刺激用戶進行更多的短視頻瀏覽和創作,成為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鄧若伊等認為,平民媒介的移動短視頻賦予了普通用戶前所未有的主動權,成為用戶觀點表達、情感參與和個性展示的重要通道,但其在發展中存在視像奇觀與用戶審美泛化、用戶惰性化思維與淺表化認知等問題[3]。如何改善用戶體驗、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留存率,成為短視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二)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是指人們對于針對使用或期望使用的產品、系統或服務的認知印象和回應[4]。Law等人對275名用戶體驗的實踐者進行實證調查后發現,用戶體驗具有動態性、主觀性和環境依賴性的特點[5]。加瑞特(Jesse James Garrett)從產品設計的流程出發,提出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將用戶體驗從抽象到具體劃分為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五個層面[6]。Vyas等學者則提出了交互系統用戶體驗的APEC設計框架,從審美、實用、認知和情感四個方面展現用戶與系統之間的動態交互過程和規律[7]。Davis根據理性行為理論提出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強調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等認知要素對用戶信息系統行為的影響[8]。Venkatesh等人則構建整合型的技術接受與采納模型(又稱“UTAUT模型”),強調界面設計、交互和內容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9]。
這些用戶體驗理論模型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用戶體驗的要素、層級和框架,為學者們進一步測量和評價各類信息系統的用戶體驗提供了理論指導,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平臺的用戶體驗上。如徐中陽等以五要素模型為基礎,采用DEMATEL方法對電子健康網站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發現交互性體驗、資源內容建設、功能服務建設、界面和感知設計為電子健康網站用戶體驗的關鍵影響因素[10]。張睿智等則圍繞用戶體驗五要素對建筑史APP進行架構和設計,分別從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等五個層面對建筑史APP產品設計提出針對性的建議[11]。陳娟等利用APEC模型,采用回歸分析法對移動社會化問答平臺和移動社交平臺的用戶體驗進行研究,證明了需求滿足和交互對用戶體驗具有顯著影響[12]。彭柯等利用技術接受模型評價數字閱讀平臺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享樂性對用戶體驗有顯著的正向影響[13]。彭鑫媛等綜合考慮APEC模型和UTAUT模型,構建移動視頻平臺用戶體驗的綜合模型,通過問卷收集數據并利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14]。以上探討既豐富了信息系統用戶體驗研究,也為企業和相關平臺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提供了重要參考和標準。
(三)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
學者們雖對信息系統用戶體驗進行了較為豐富的探討和研究,但將用戶體驗運用于移動短視頻平臺的研究并不多。隨著移動短視頻由野蠻增長轉向精耕細作,移動短視頻的行業競爭進入“下半場”,各短視頻平臺的戰略重心也逐漸從拓展用戶規模向完善和提升用戶體驗轉移。因此,部分學者開始對移動短視頻的用戶體驗給予關注,主要集中在對移動短視頻用戶價值、需求滿足、內容生產和評估、使用行為等方面進行研究。如張天莉等深入分析短視頻用戶的社交價值和商業價值,對未來短視頻的發展提出具體對策[15]。丁邁等通過對全國范圍內過去半年看過短視頻的10歲及以上網民進行調研,系統性解讀短視頻用戶生態,探究用戶需求[16]。劉鳴箏等結合信息系統成功模型,對短視頻用戶生產內容建立評估體系,為短視頻應用提供參考[17]。黃艷等結合SOR理論模型,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政務短視頻的用戶信息分享行為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用戶滿足感和系統性能可以促進用戶的信息分享行為[18]。蔣璐珺等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聚焦高校圖書館短視頻的推廣策略,歸納和總結增強高校師生對圖書館短視頻體驗感的方法[19]。陳憶金等采用路徑分析法,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基礎,對健康類短視頻的用戶體驗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信息質量、來源可靠度對用戶需求滿足有顯著正向影響[20]。
綜合目前已有的研究可以發現,現有文獻對信息系統用戶體驗進行了較為豐富的研究,且有部分學者從用戶體驗的視角,對移動短視頻平臺的用戶價值、需求、內容生產以及信息分享行為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是,這些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多停留在宏觀理論探討層面,定量的實證研究較少;僅有的少數定量實證研究也多側重于聚焦某一類型的短視頻平臺,如政務類短視頻、健康類短視頻、圖書館類短視頻等;且現有研究多以認知要素來測評和提升用戶體驗,并未深挖用戶體驗的設計和情感要素。隨著移動短視頻行業發展進入穩定期,如何提升和完善其用戶體驗雖備受學界和業界的關注,但從用戶體驗的視角,對移動短視頻平臺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的研究較少,尤其是關于移動短視頻平臺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以及模型建構方面的文獻較為缺乏。基于此,筆者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以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為基礎,以情感感知為中介變量,構建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模型,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搜集數據,利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驗證,對移動短視頻平臺的用戶體驗進行系統化、專門化的研究,深度挖掘影響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主要因素及具體作用機制,助力相關平臺和企業改善用戶體驗,提高用戶留存率。
二、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模型
2005年,美國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將用戶體驗的過程抽象為五個層次,自下而上分別為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這五個層次相互依賴,共同影響用戶體驗[21]。五要素模型(見圖1)能夠給產品的設計帶來豐富的靈感與可靠的分析依據,幫助企業設計出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產品,因此,該模型具有較強的通用性,被廣泛地應用于各種互聯網產品的設計中。尤其是近些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各種移動終端應用的普及,該模型的經典性和適用性也進一步被發掘,各種移動終端產品運用五要素模型來評估和測量用戶體驗,以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
戰略層是基礎層,主要包含產品目標和用戶需求[22]。鑒于本文主要從用戶體驗視角考察移動短視頻平臺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在戰略層,筆者把需求滿足作為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進行考察。
范圍層主要定義產品功能(功能型產品)和內容需求(信息型產品),即用戶如何通過產品去實現其需求[23]。移動短視頻作為當下主流的信息傳播渠道,對其信息內容進行考察應當成為評價其用戶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文將內容作為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之一。
結構層關注用戶如何通過交互清晰、有序地接觸內容,包括信息架構和交互設計[24]。交互是移動短視頻在瞬息萬變的媒體格局中能夠始終占據互聯網風口的關鍵因素,因此,其應當成為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之一。
產品界面的構成是框架層關注的重點,主要包含界面、導航和信息設計[25]。隨著短視頻的普及,如何設計出易于瀏覽、方便操作的界面,成為各移動短視頻平臺留住用戶的重要切入點。因此,針對框架層,本文選取界面設計作為移動短視頻平臺用戶體驗的影響因素。
表現層為感知設計,是指用戶接觸產品之后最先感受到的體驗要素,包含視覺、聽覺、配色、排版等要素[26]。移動短視頻作為典型的視覺媒體,強大的視覺表現力是其區別于傳統媒體的典型特征之一。基于此,本文將視覺吸引力作為移動短視頻在表現層影響用戶體驗的因素進行模型建構。
此外,情感感知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出現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會直接影響個體對產品的態度,從而影響用戶體驗和決策[12]。陳昊等發現,情感感知在個人使用和用戶持續使用社交媒體意愿的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27]。基于此,筆者將情感感知作為中介變量,在移動短視頻的視覺、界面、交互、內容和需求滿足與用戶體驗之間,考察其是否存在中介效應。
(二)研究假設
視覺吸引力主要包括顏色、字體大小、布局等視覺元素,是指客觀事物的外在表征帶來的一種新穎的、意料之外的視覺體驗。Mahlke認為,具有視覺吸引力的系統外觀會顯著正向影響用戶體驗[28]。Cyr認為,用戶有趣、愉悅的積極情感體驗與視覺吸引力有關[29]。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a1:視覺吸引力正向影響用戶的情感感知;
Ha2:視覺吸引力正向影響用戶體驗。
界面設計是指對用戶界面進行優化和規范的設計,包括內容布置、導航指示、圖標設計等元素。馬嘶風以手機APP廣告為例,發現將情感化因素融入交互界面設計中,既可以輕松實現所有功能的集合,又能達到滿足用戶情感需求的目的[30]。彭鑫媛等通過半結構訪談的方法,對移動視頻平臺的用戶體驗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發現界面設計是影響移動視頻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之一[14]。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b1:界面設計正向影響用戶的情感感知;
Hb2:界面設計正向影響用戶體驗。
發生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一種行為或反應就是交互,包括情感、動作、語言等方面的交流行為[31]。陳娟等發現用戶越容易輕松使用社會化問答平臺,并能夠通過平臺與他人進行社交互動,就越有可能對平臺產生愉悅、滿意等積極情感[12]。趙文軍等認為,用戶通過高質量的人機交互來實現其社交收益和被尊重、關愛等需求,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32]。基于此,筆者提出以下假設:
Hc1:移動短視頻的交互正向顯著影響用戶的情感感知;
Hc2:移動短視頻的交互正向顯著影響用戶體驗。
傳遞信息內容是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在短視頻平臺中,用戶和內容是緊密相連的,尤其是在傳播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馬莉婷等結合SOR理論,對影響短視頻內容消費的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短視頻內容正向影響消費者的情感依賴和購買意愿[33]。彭鑫媛等對移動視頻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內容對用戶體驗有正向顯著影響[14]。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假設:
Hd1:移動短視頻內容顯著正向影響用戶的情感感知;
Hd2:移動短視頻內容顯著正向影響用戶體驗。
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用戶的媒介接觸活動是基于特定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的,即滿足用戶各種各樣的需求是用戶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Apaolaza等發現青少年使用QQ空間能夠滿足他們的社交、娛樂和信息需求,且這些動機的滿足促使他們產生積極情緒[34]。黃艷等對政務短視頻的用戶信息分享行為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用戶的需求滿足正向影響政務短視頻用戶的信息分享行為[18]。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e1:移動短視頻用戶的需求滿足正向顯著影響用戶的情感感知;
He2:移動短視頻用戶的需求滿足正向顯著影響用戶體驗。
情感感知關注用戶在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所出現的情緒反應,是用戶衡量產品使用是否達到預期的一種態度領悟[12]。Norman強調了情感因素在用戶體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5]。喜悅、興奮、滿足等積極的情感體驗不僅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信息,還能夠提高用戶對平臺的認可度,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感。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f1:移動短視頻用戶的情感感知正向顯著影響用戶體驗。
基于以上假設,筆者構建了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模型,詳見圖2所示。
圖2 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模型
三、研究方法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收集
抖音自上線以來,獲得了無數粉絲的追捧和青睞,并憑借超高的人氣和活躍度,迅速發展成為互聯網新的流量高地。截至2021年1月5日,抖音日活躍用戶數(DAU)已經突破4億,成為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36]。可見,抖音在移動短視頻平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筆者以抖音作為移動短視頻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素實證的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根據圖2所建構的模型設計調查問卷。為保證量表的有效性,所有的量表都是參考已有的成熟文獻,并結合移動短視頻本身的特點進行了適當修改的,具體詳見表1所示。
本次問卷以抖音短視頻用戶為對象,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進行評定。在正式調查之前,通過小范圍的預調查結果對問卷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從而形成了最終的問卷。調查時間為2022年7月25日9月30日,共發放58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5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78.22%。
根據表2樣本統計信息顯示,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女性占比為48%,男性占比為52%,男女比例較為均衡。19~24歲的受訪者占比為50.4%,且受教育程度為本科以上的占比達到84.8%。在職業分布方面,學生群體占比最多,達53.5%,其次是企業員工,占比為19.5%。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使用抖音2年以上的用戶達到了58.1%,14.7%的用戶使用年限為1~2年,而每天使用時長超過30分鐘的用戶達到72%,超過2小時的用戶占比26.1%。其中,21:00~24:00和18:00~21:00這兩個時間段使用抖音的用戶最多,分別達到30.2%和20.6%。豐富的移動短視頻使用經驗和使用時間,讓本研究樣本具有較高程度的代表性。
(二)數據分析
1.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共同方法偏差是指預測變量和校標變量之間因為相同的數據來源、測量環境或評分者而導致的共變,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系統誤差[40]。本研究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對28個題目進行因子分析。采用未旋轉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7個因子,累計解釋方差為79.273%,其中因子1的解釋方差為41.852%,小于50%的標準,因此,本研究數據無嚴重的共同方法變異現象。
2.信效度分析
信效度檢驗選擇驗證性因子分析法。由表3可知,各維度的CR值和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0.8,表明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較好。標準化載荷系數均大于0.6,AVE均大于0.5,表明模型每個維度都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由表4可知,量表也具有良好的區別效度。
3.模型擬合度檢驗
本研究利用Amos24.0軟件對模型擬合度進行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χ2/df=1.894,介于1~3之間,SRMR和RMSEA的值<0.05,AGFI接近0.9,GFI、IFI、CFI和TLI的值>0.9,表明數據與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度,可繼續實證分析。
4.假設檢驗
根據表6和圖3結果所示,所有假設均得到了驗證。其中內容對用戶體驗的影響作用最大(β=0.223,P<0.001),其次是情感感知對用戶體驗的影響(β=0.209,P<0.001),交互對用戶體驗的影響(β=0.206,P<0.001)略低于內容和情感感知。緊接著是需求滿足(β=0.158,P<0.001)和界面設計(β=0.144,P<0.05),排在最后的是視覺吸引力(β=0.108,P<0.05),說明移動短視頻平臺在進行設計時需要遵循內容>情感感知>交互>需求滿足>界面設計>視覺吸引力的原則。
另外,界面設計、視覺吸引力、交互、內容以及需求滿足都正向顯著影響情感感知,其中交互對情感感知的影響最大(β=0.323,P<0.001)。其次是需求滿足(β=0.214,P<0.001)。界面設計和視覺吸引力對情感感知的影響差距不大,標準化系數分別為0.167和0.162。內容對情感感知的影響最低(β=0.123,P<0.05)。情感感知是用戶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產品功能性設計日趨成熟,情感化設計的傾向愈加明顯,短視頻平臺應當優化產品的交互性,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感官設計賦予產品豐富的情感內涵,從而誘發用戶積極的情緒反應。
5.中介效應檢驗
5條中介路徑分別為視覺吸引力→情感感知→用戶體驗、界面設計→情感感知→用戶體驗、交互→情感感知→用戶體驗、內容→情感感知→用戶體驗、需求滿足→情感感知→用戶體驗。采用Bias-Corrected Bootstrap方法對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5條中介路徑Bootstrapping檢驗的置信區間都沒有包含0,說明情感感知在各潛變量和因變量的相互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四、設計原則
(一)秉持內容制勝,凸顯用戶思維
內容正向顯著影響用戶體驗,且在所有潛變量中其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最大,系數為0.223,顯著性P<0.001。這與陳憶金[20]、彭鑫媛[14]等人的研究一致。移動短視頻作為典型的信息產品,高質量的內容既是其立身之本,也是決定其產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當前,短視頻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內容雷同、無新意、意義缺失、泛娛樂化等問題,短視頻用戶流失現象頻發。可見,優質內容是短視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制勝絕招。短視頻平臺可借助大數據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和偏好,為用戶定制個性化內容。同時,應充分發揮“意見領袖”和專業內容創作者的作用,對內容進行再加工和打磨,進一步提升其質量和價值。另外,還需要完善內容審查制度,從嚴把好短視頻內容審核關,以保證優質內容輸出。
內容也正向影響情感感知,系數為0.123,顯著性P<0.05,而情感感知又正向影響用戶體驗,系數為0.209,顯著性P<0.001。說明內容不僅直接影響用戶體驗,還通過情感感知間接影響用戶體驗。作為信息系統重要的精神產品,短視頻不僅為用戶提供信息資訊,還帶來各種情緒體驗,滿足用戶不同的情感需求。因此,可以情感為切入點,將內容與情感相融合,以能夠引發共情、共鳴和共感的優質內容直擊用戶心靈。
(二)豐富互動形式,建立深度情感鏈接
情感感知和互動對用戶體驗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系數分別為0.209和0.206。陳娟等[12]對社會化問答平臺的實證研究也證明互動和情感感知對用戶體驗產生正向影響。可見,交互和情感感知是影響移動短視頻平臺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與短視頻的互動過程不再是單純的功能性滿足過程,而是集信息、社交、情感等于一體的復雜體驗過程。因此,如何使用戶在與短視頻交互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實現情感傾訴和引發共鳴是關鍵。
短視頻平臺在進行用戶體驗設計時,可借助AR、VR等媒介技術,豐富用戶情感溝通和表達的形式,觸發用戶的積極情感。如快手的地標AR特效功能一經推出,即獲得了用戶的廣泛好評和積極參與。尤其是地標魔表通過將虛擬與現實進行緊密連接,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觸發用戶新奇、專注、興奮等積極情緒。互動儀式鏈理論強調不同情境中個體在關鍵的互動儀式過程中,通過生成一種共同關注的焦點而產生高度的情感共鳴,最終形成群體情感符號和內部規范準則。因此,短視頻平臺可對用戶共同關注的話題、事件、賽事等活動發起評選、投票、排名、提問等互動方式,在互動中抓住用戶群體的關注焦點,激發群體成員的共有情感表達,以最大化發揮群體的積極情感能量。
(三)滿足用戶多元需求,形成平臺健康生態
需求滿足對用戶體驗和情感感知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系數分別為0.158和0.214。該結果與陳娟等[12]研究結果一致,說明用戶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不僅影響其對移動短視頻平臺的使用體驗和滿意度,也對用戶的情感產生影響。這可以解釋為:如果短視頻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就可能會產生積極的情緒或情感,從而產生良好的體驗感。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和動機的,且這種需求和動機在受眾使用媒介的過程中得以滿足。隨著移動短視頻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其用戶構成變得更加多元,單一的信息功能已無法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在移動短視頻轉入下半場的激烈市場競爭中,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成為短視頻贏得主動權和構建良好生態圈的重中之重。
短視頻平臺可通過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和個人特征的識別,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匹配與推送,精準把握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個性化信息定制。同時,還需要警惕“信息繭房”效應導致用戶審美疲勞和思維固化,從而引發大規模的用戶流失。當前,短視頻平臺不僅是人們獲取信息資訊的重要渠道,也是人們放松休閑的減壓器,更是人們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的社交連接器,因此,還需注重用戶的社交、娛樂以及自我表達的需求。短視頻平臺可進一步創新社交功能設計,增加同城、隨拍、連麥等拓展性的社交方式,利用用戶的從眾、崇拜和獵奇心理,提升短視頻的趣味性,通過大V引流、網紅計劃等形式,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從而增強用戶的使用黏性。
(四)優化界面設計,以精致的視覺風格吸引用戶
界面設計對用戶體驗和情感感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系數分別為0.144和0.167。視覺吸引力也正向影響用戶體驗和情感感知,系數分別為0.108和0.162。這與彭鑫媛[14]、徐中陽[10]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簡潔美觀的界面設計不僅能夠幫助用戶減少操作成本,還能給用戶留下美好的印象,從而激發用戶積極的情感體驗。短視頻平臺運營者在了解用戶審美偏好的基礎上,可簡化短視頻的導航指標、創新圖標形式,設計出易于用戶使用的、風格鮮明的操作界面。同時,還應充分考慮用戶的情感需求,以優秀的界面設計呼應用戶情感,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
賞心悅目的視覺設計和風格不僅能夠吸引用戶眼球,還能帶給用戶美的享受,使用戶產生滿意、愉悅等積極情緒,從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41]。而正確的文字和適宜的配色方案,是良好的視覺設計的基礎,因此,短視頻平臺要進一步完善字體和配色設計,確保平臺文字大小合適、清晰可讀,且文字的顏色和背景色能夠形成鮮明的對比。另外,還需要注重頁面整體的排版、文案和配樂的搭配等,力求在減少用戶感知和記憶困難的同時,兼顧視覺的吸引力。
(五)運用情感化設計,以極致的情感體驗打動用戶
根據中介效應的檢驗結果可知,情感感知在界面設計、視覺吸引力、交互、內容、需求滿足和用戶體驗的關系之間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陳娟[12]、尹嗣彤[42]、吳四蘭[43]等人分別對微信、視頻游戲和移動社交平臺的用戶體驗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情感感知對用戶體驗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具有情感價值的產品往往更易于占據用戶的心智,促使用戶產生情感共鳴和認同感。因此,情感化設計是提高用戶體驗、增加產品黏性的重要手段。
情感化設計要求設計師在滿足產品功能性和易用性的基礎之上抓住用戶注意力,誘發用戶情緒反應,它不僅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功能性需求,還能賦予產品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和人文情懷,滿足用戶高層次的情感需求和期望。唐納德·諾曼將情感化設計劃分為本能設計、行為設計和反思設計三個層次。本能層強調產品的外在形象,行為層關注用戶交互,反思層聚焦用戶的安全感。因此,短視頻可簡化導航指標,創新圖標形式,以高顏值吸引用戶注意力和眼球。同時,以豐富新穎的交互形式與用戶進行心靈層面上的互動和溝通,將人性的溫度傳到平臺中,給予用戶滿滿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以極致的情感體驗打動用戶。
五、結 論
本研究在五要素模型基礎上加入情感感知為中介變量,構建系統的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影響因素模型,深入挖掘移動短視頻用戶體驗的設計和情感因素,通過結構方程模型方法對模型進行了驗證。在戰略層,短視頻平臺不僅要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還需要兼顧用戶的社交、娛樂等需求,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針對范圍層,短視頻平臺運營者需要堅守“內容為王”的法則,實現從“流量為王”到“以質取勝”的轉變。在結構層,不僅要豐富用戶交互手段,還需將情感融入交互設計中,以人性化的交互設計激發用戶的積極情感。在框架層,要以舒適和簡潔的界面設計為目標,同時注重挖掘界面設計中的情感因素。在表現層,要關注字體排版和顏色搭配,以賞心悅目的視覺設計吸引用戶的眼球。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所回收的有效問卷中,被調查者的受教育水平以本科和研究生為主,且學生群體占比較大,導致研究結果無法體現其他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非學生群體對移動短視頻的使用情況和具體影響其用戶體驗的因素。其次,本研究的問卷調查是在某個固定時間段通過網絡的方式發放,而用戶體驗具有隨用戶使用產品過程而不斷變化的特點,因此,今后需要收集不同階段用戶體驗的數據,考察用戶體驗的動態性,以提升研究結論的通用性。
參考文獻:
[1] CNNIC.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2022-08-31)[2022-09-10].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4/c88-10226.html.
[2] 張星,吳優,劉燦.移動短視頻用戶瀏覽和創造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9(6):103-115.
[3] 鄧若伊,余夢瓏.短視頻發展的問題、對策與方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8):129-134.
[4] ISO.9241-210. Ergonomics of human system interac-tion-part 210:Human-centered design for interactive systems[S].Geneva:ISO,2008.
[5] LAW E, ROTO V, HASSENZAHL M, et al. Understan-ding,scoping and defining user experience:A survey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New York: ACM,2009:719-728.
[6] 加瑞特.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M].范曉燕,譯.2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22-24.
[7] VYAS D,VAN DER VEER G C.APEC: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experience[EB/OL].[2022-07-20].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1990033_APEC_A_Framework_for_Designing_Experience.
[8] 謝雪梅,劉泓鐸.基于TAM2-IDT的大學生生鮮電商消費意愿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13-124.
[9] VENKATESH V, MORRIS M G, DAVIS G B, et al.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2003(3):457-470.
[10]徐中陽,尚珊,石艷霞.基于DEMATEL的電子健康網站用戶體驗關鍵影響因素分析[J].圖書館,2020(11):33-39.
[11]張睿智,魏鵬酈.用戶體驗視角下建筑史App設計探析[J].圖書館,2019(4):22-26.
[12]陳娟,鄧勝利.社會化問答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知乎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5(24):102-108.
[13]彭柯,胡蓉,朱慶華.數字閱讀平臺的用戶體驗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5(11):2-10.
[14]彭鑫媛,程諾,裴蕊,等.移動視頻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包裝工程,2021(12):167-175.
[15]張天莉,羅佳.短視頻用戶價值研究報告20182019[J].傳媒,2019(5):9-14.
[16]丁邁,張天莉,羅佳.短視頻的用戶生態與需求演進——《短視頻用戶價值調研報告(2020)》[J].新聞與寫作,2021(2):52-59.
[17]劉鳴箏,張鵬霞.短視頻用戶生產內容的需求及滿意度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1(8):77-94.
[18]黃艷,劉默揚,李衛東.政務短視頻用戶信息分享行為研究——以抖音和快手平臺的“青年學黨史”作品合集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92-101.
[19]蔣璐珺,顧燁青.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高校圖書館短視頻推廣策略探究[J].圖書館,2022(2):107-111.
[20]陳憶金,潘沛.健康類短視頻信息有用性感知的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情報,2021(11):43-56.
[21]陳云鵬,周國民,汪濱,等.基于五要素模型的標準影響力評價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11):113-119.
[22]魏清華,王勇.用戶體驗模型對下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建設的啟示[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9(3):68-71.
[23]劉忻汝,鄧珊,于丹,等.基于用戶體驗五要素的翻轉課堂設計研究[J].中國民商,2018(12):227-228.
[24]蔣立兵,萬力勇,余艷.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用戶體驗模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4): 85-92.
[25]吳迪.基于用戶體驗的鄂爾多斯旅游類APP界面設計[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2:28-32.
[26]王詩悅.幼兒語言教育類App用戶體驗現狀及優化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8:33-37.
[27]陳昊,李文立,柯育龍.社交媒體持續使用研究:以情感響應為中介[J].管理評論,2016(9):61-71.
[28]MAHLKE 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xperience of website usage[C]//Proceeding of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Minneapolis:ACM,2002:846-847.
[29]CYR D. Modeling web site design across cultures: Relationships to trust, satisfaction, and e-loyalty[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8(4):47-72.
[30]馬嘶風.交互界面設計中的情感化因素分析[J].包裝工程,2022(12):355-358.
[31]熊安亞,李明.交互語境下游戲與電影的角色行為動畫設計探微[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144-150.
[32]趙文軍,孟凱,倪志飛.信息行為框架下的高校圖書館微信閱讀服務滿意度綜合評價[J].圖書館學研究,2021(6):43-56.
[33]馬莉婷,吳昊迪.短視頻內容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以消費者情感依戀為中介[J].文化產業研究,2022(1):108-122.
[34]APAOLAZA V,HE J,HARTMANN P.The effect of grati-fications derived from use of th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qzone on Chinese adolescents positive mood[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C):203-211.
[35]NORMAN D A. Cognitive engineering[M].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1986:31-61.
[36]2021抖音數據報告[R/OL].[2022-07-26].http://zhongzhiyanjiu.com/redian/78177.html.
[37] VAN DER HEIJDEN H.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age of websites: The case of a generic portalin the Netherland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3(6):541-549.
[38]VENKATESH V,MORRIS M G,DAVIS G B, et al.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J]. MIS Quarterly,2003(3):425-478.
[39]SHELDON K M,ELLIOT A J,KASSER T. What is satisfying about satisfying events? Testing 10 candidate psychological need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1(2):325-339.
[40]PODSAKOFF P M,MACKENZIE S B,LEE J Y,et al.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5):879-903.
[41]高錫榮,周坤露,韓虎.基于物聯網鏡像的在線購物五覺體驗模型構建[J/OL].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6[2022-12-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0.C.20221123.1621.010.html.
[42]尹嗣彤.微信朋友圈用戶體驗研究:情感感知的中介作用[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7:36.
[43]吳四蘭.視頻游戲遷移對游戲忠誠度的影響:情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中介作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28-29.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mobile shortvideo user experience: Based on a survey of Tik Tok APP users
XU Jie1,2, BINTI ISMAIL Adibah1, DONG Jingyi3
(1. School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 Alor Setar 06010, Malaysia;2.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Chaohu College, Hefei 238000, China;3.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Serdang 43400, Malaysia)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short video industry enters the second half, how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user experience become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hort video platforms. Based on the five-element model of user experien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user experience model for mobile short video and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so as to deeply explo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bile short video user experie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and relevant platforms to optimize user experience and improve user retention and activity.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visual appeal, interface design, interaction, content, need satisfaction and emotional perception have a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user experience, and these five variables indirectly affect user experience through mediating emotional perception. Based on this, short video platforms should also enrich the form of interaction while maintaining content dominance. With excellent interface design and deep emotions, they can capture users attention, trigger their empathy, and meet their diverse needs, in order to build a healthy platform ecosystem.
Keywords:mobile short video; user experi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five-element model
(編輯:李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