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媚,鄒 劍,張 璐,高 尚,蘭夕堂,安恒序,高 雙
(1.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2.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天津 300459)
隨著我國對清潔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大[1-2],天然氣的需求也逐步增大。致密氣儲層作為天然氣的重要組成[3],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動用。致密氣儲層的開發中,水力壓裂是一項決定著能否實現高效開發的重要儲層改造技術[4-5]。水力壓裂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儲層改造技術,多項參數均對壓裂改造效果有直接影響[6-8],而目前針對水力壓裂效果的分析多為從理論的角度對效果進行分析,未能很好的結合礦場實際。因此,本文以中海油鄂爾多斯盆地L區塊致密氣藏為剖析對象,歸納分析該區塊自2013年以來統計到的200余層段壓裂參數及改造生產數據,以得到致密氣藏壓裂效果影響因素,最終為致密氣藏水力壓裂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1)儲層縱橫向分布特征
研究區上古生界地層整體上發育齊全,自下而上發育的儲層有:石炭系上統本溪組、二疊系下統太原組和山西組、二疊系中統下石盒子組和上石盒子組、二疊系上統石千峰組。研究區主要開發層位為千3段本溪組,共計15層,包括千3、千4、千5、盒7、盒8、山2、太原組、本溪組等8套主力氣層,埋深在1300~2200 m 之間。氣藏縱向上交錯疊合發育,平均有效砂體厚度一般為2.8~8.6 m,且產層跨距較大。
2)儲層物性特征
研究區以致密儲層為主,屬低孔、低滲-特低滲儲層,對研究區1200采集到的多個樣品數據進行統計,對統計結果分析可知,研究區巖心分析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10%之間,滲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 mD 之間。
3)巖石學特征
研究區巖石組分與沉積環境密切相關,整體上表現為由淺到深石英含量變高,長石整體含量降低。巖性由石千峰組的巖屑長石砂巖變換為石盒子組的長石巖屑砂巖,再到太原、本溪組的巖屑石英、石英砂巖。在膠結物方面,主要為硅質和黏土礦物。
4)含氣飽和度
研究區含氣飽和度以40%~60%為主,60%~80%次之,整體上具有較好的含氣性。
1)壓裂改造設計思路
研究區壓裂改造中基本上是根據儲層厚度確定壓裂規模,針對層厚較大的儲層,增加壓裂規模,增大裂縫有效波及面積;而對于厚度較小的儲層,以增加裂縫的有效縫長為主,控制裂縫縱向延伸。
2)壓裂液及支撐劑
經統計分析可知,研究區大多數壓裂層位選取的是胍膠壓裂液體系,其中99.3%的層位使用胍膠壓裂液(93.4%的層位使用胍膠濃度為0.3%)。
研究區目的層延伸壓力梯度在0.017~0.023 MPa/m 之間,地層閉合壓力在35~45 MPa 以內,考慮流壓 10 MPa,支撐劑實際承壓25~35 MPa。研究區一般使用20/40目陶粒,前置液階段加入40/70目陶粒,打磨近井地帶。
3)工藝參數
在施工參數方面,5 m 以下薄層加砂強度5.0~8.0 m3/m,5 m 以上厚層為3.0~5.0 m3/m,平均砂比20~25%,施工排量為2.5~4.0 m3/min,單翼縫長150~270 m。
由于直井和水平井在結構和滲流特征上具有本質的不同,因此本文分別按照直井和水平井進行了分類匯總和分析。
截至目前,共統計到研究區實施了61口井209層的壓裂,其中統計到直井共壓裂53口井,共158層;水平井共壓裂8口井,共51段。具體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區壓裂參數統計表
由表1可知:
1)直井的液量、加砂量、裂縫半長等設計參數,處于一個較大的區間范圍。進一步對數據進行分析,其原因是隨著儲層條件越來越差需要更大改造規模,且壓裂技術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因此施工規模逐步加大。水平井分段壓裂為本研究區近年開展的新技術,整體上施工參數較為平穩,且施工成功率高。
2)直井和水平井進行對比,可知水平井的加砂完成率更高。這是由于水平井往往為壓后投產,而很多直井是在生產后擴射并進行壓裂,導致井筒情況復雜、施工難度大。
3)與直井相對比,水平井施工段數多、改造規模大,其初期產能和累計產量均大于直井。
為進一步分析地質因素與產能的關系,本文對研究區單井產能系數、儲能系數兩個角度進行統計分析,與單井初始產能進行對比,得到產能系數、儲能系數與單井初始產能的關系,如圖1所示。

a.產能系數與初始產能關系 b.儲能系數與初始產能關系
從圖1可知:產能系數與單井初始產能沒有明顯的對應關系,而儲能系數與單井初始產能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經分析,這是由于在單井初期生產時,氣藏的改造帶為主要的供氣區域,此時儲層能量較為充足,因此厚度和滲透率對單井的產能情況有直接的影響。
由前文可知,研究區整體上施工均采用胍膠壓裂液體系,支撐劑使用20/40目陶粒。因此在壓裂施工參數方面,本文對施工排量和施工規模兩個方面對壓裂效果進行分析。
圖2為不同施工排量下對加砂完成率的影響。由圖2看出,施工排量的大小對加砂完成率沒有直接的影響,說明研究區整體上工藝方案設計良好、礦場適用性好。

圖2 不同施工排量下與加砂完成率關系
分別對施工排量、加砂量進行統計,并分析這兩個因素對單井日產能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施工排量下單井日產能

圖4 不同加砂量下單井日產能
從不同施工排量及對應的單井日產能數據可知,本研究區整體施工排量多數處于3~4 m3/min 之間,較為平穩。從產能數據來看,不同施工排量對單井日產能無直接的影響。
從不同加砂量及其對應的單井日產能數據來看,除分段壓裂水平井之外,本研究區整體上單井日產能在1.5×104m3以內,且施工規模與單井日產能之間無明顯的關系。從數據上來看,加砂量大的儲層反而產氣量低,經分析此類加砂量大的單井的物性較差,壓裂往往更大,但由于儲層條件的限制未能達到更高的產能。
1)研究區水平井多采用壓后投產,加砂完成率更高,而很多直井是在生產后擴射、壓裂,導致井筒情況復雜、施工難度大,最終影響施工的完成度。
2)與直井相對比,水平井施工段數多、改造規模大,其初期產能和累計產量均更大。
3)從單井產能與地質因素的關系來看,產能系數與單井初始產能沒有明顯的對應關系,而儲能系數與單井初始產能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