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香
(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山東 德州 253000)
德州市位于山東省的西北部,南邊隔著黃河與濟南市相望[1],東邊與濱州市接壤,西南臨聊城市,北邊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滄州市毗鄰,西邊以衛運河為界與河北省衡水市為鄰。全市下轄2 個區、7個縣和2個縣級市,占地總面積為10356 km2[2]。全市屬于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平原之中崗、洼、坡相間分布,地勢起伏不平,總體具有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勢特點。全市海拔高程為5.1~35 m,地貌以黃泛漫流沉積而成的坡地為主,占總土地面積的52.1%,其次為高地(占比34.3 %)和洼地(占比13.6%)。
德州市絕大部分屬海河流域,流經全市的主要河流有漳衛河、徒駭河、馬頰河和德惠新河。全市氣候主要受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干濕界限明顯,屬于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并且豐、枯水年周期變化比較明顯,豐水年年平均降水量可達1000.0 mm以上,枯水年年平均降水量低于400.0 mm,最大年降水量為最小年降水量的3.6 倍。全市降雨量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據統計,全市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可達到424.3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5.8%;而春季降水較少,3—5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76.0 mm,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3.6%,容易形成嚴重春旱災害。
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德州市2010—2019年水資源公報[3]。
德州市供水水源主要包括當地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調水和非常規水4類[4]。其中,跨流域調水包括黃河水和長江水。根據2019年水資源公報數據,德州市供水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德州市供水結構
由圖1 可以看出,在供水結構中,德州市以跨流域調水(占比68.98%)和地下水(占比28.02%)為主要供水水源,地表水和其他水源占比較低,兩者僅占3%。
2010—2019年德州市各水源供水量統計,詳見表1。由表1 可知,德州市多年平均總供水量為196626萬m3,其中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調水和其他水源的多年平均供水量分別為11153萬、67744萬、115745 萬、1829 萬m3。為更好地分析德州市供水情況,根據2010—2019年水資源公報數據繪制德州市近10 a各水源供水量變化趨勢曲線,如圖2所示。

表1 2010—2019年德州市各水源供水量統計萬m3

圖2 德州市2010—2019年各水源供水量變化趨勢
對德州市2010—2019年各水源供水情況進行分析可知,2010—2019年德州市總供水量總體呈現先下降后反彈的趨勢:2010年全市總供水量為204086 萬m3,之后呈現下降趨勢;2013年總供水量最少,為182830 萬m3;隨后總供水量出現反彈,2015—2019年呈現較快增長趨勢。供水占比最大的跨流域調水供水量變化趨勢與總供水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地表水供水量除個別年份如2014、2019年外,年際變化相對穩定;地下水供水量占比由2010年的34%先上漲至2011年的38%,隨后呈下降趨勢;其他水源供水量占比最小,多年平均供水量占比僅為1%,且沒有較為明顯的上漲或下降趨勢。
究其原因,德州市的地表水資源十分匱乏,可利用地表水量較少,且受豐枯水年影響較大。由于壓采,地下水供水量總體呈下降趨勢。跨流域調水供水量大部分年份已經接近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上限。其他水源的供水占比則較小,2010—2019年無明顯變化。總體來說,德州市供水結構2010—2019年尤其2010—2018年變化不大,2019年跨流域調水占比較其他年份出現明顯增大,同時其他水源占比則相應地減小。
德州市的用水類型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生態用水3 類。其中,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城鎮公共用水;生產用水主要包括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生態用水包括城鎮與農村的環境、河湖補水[5]。根據2019年水資源公報數據,德州市用水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德州市用水結構
由圖3 可以看出,德州市生產用水占比最高,農業用水量占德州市總用水量的82.89%,工業用水占比稍次,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7.96%;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占比較小,生活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22%,生態用水僅占總用水量的1.93%。
2010—2019年德州市各行業用水量統計,詳見表2。由表2 可知,德州市2010—2019年多年平均用水量為196626 萬m3,其中農業用水量最大,農業多年平均用水量為164400萬m3,且用水量在一定區間內波動,2019年農業用水量最大,為178551萬m3;其他行業用水量除2017年有波動,其他年份較為穩定。根據2010—2019年水資源公報數據繪制德州市各行業用水量變化趨勢曲線,如圖4所示。

表2 2010—2019年德州市各行業用水量統計 萬m3

圖4 德州市2010—2019年各行業用水量變化趨勢
對德州市2010—2019年各行業用水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德州市農業用水占比最大,由2010年的85.0%下降到2019年的82.9%,多年平均用水量占比為83.6%,2017—2019年稍有下降,在82.3%左右,總體來說,2010—2019年農業用水占比在輕微波動中有很小幅度的下降;其他行業用水量占比在10%以下,各行業用水量占比較為穩定。
為加強對德州市水資源的統一調度管理,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統籌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高效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保障供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環境,結合德州市實際情況,對德州市水資源調度管理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1)由供水結構可知,德州市供水嚴重依賴外調水。目前引黃工程配套較為完善,引黃水指標也已經用足,而引江配套工程尚不完善,其開發利用空間較大。因此,繼續增加引黃水指標或新建一批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進一步提升外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可以有效緩解德州市的水資源供需矛盾。
(2)由于產業結構原因,農業用水仍是德州市用水大戶,加強農業節水刻不容緩。加快現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推進農業水價改革,示范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進一步加強節水宣傳,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可大大提升農業用水效率。
(3)隨著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進步,進一步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是大勢所趨。合理布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污水和雨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及改造,實現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提高污水處理效率與中水回用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