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紅麗
摘要:我國目前各類標準的先進性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新興產業領域,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傳統產業標準,尤其是檢驗檢測行業,其先進性甚至適用性,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檢驗檢測行業標準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問題為背景,探討合格評定技術如何推動檢驗檢測行業標準高質量發展,旨在監督企業的誠信管理狀況,督促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促進消費品標準高質量發展,為質量強國夯實基礎。
關鍵詞:合格評定技術 高質量發展 標準
Probe into the Wa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dustry Standards with Conformity Assessment Technology
Lan Hongli (Shanghai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gressiveness of various standards in China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high-tech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progressiveness and even applic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andards closely related to consumers, especially th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dustry, still have some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problems in the standard level of th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dustry, Discussion on how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dustry standards by conformity assessment technology, it aims to supervise the integrit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urg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goods standard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quality power.
Key words:? conformity assessment technolog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ndards
0 引言
培育發展高質量標準是增加標準有效供給、更好地支撐和引領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近年來,無論是國家還是各地方,都對打造先進標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部署和要求,也涌現出一批具有較高國際競爭力和領先水平的先進標準。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目前各類標準的先進性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新興產業領域,而在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傳統產業標準,其先進性,甚至適用性,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或是難以指導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水平,或是無法讓消費者感知產品的高標準和高質量。在最近一次針對上海3000多家企業的調查中發現,有近半數的企業認為不同級別、類別的標準存在交叉、重復甚至矛盾,使其選用標準有一定的困惑,近兩成企業認為現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滯后于行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這正體現了標準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標準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和檢驗產品質量的依據,也是企業向消費者的質量承諾[1]。先進的標準能夠引領高質量發展,但先進性并不等同于指標絕對的高,還要充分考慮其適用性來真正發揮出引領性的作用,過低和不切實際的高的標準都不能稱之為先進,典型特點如下[2]。
1.1 檢驗檢測行業標準水平“較低”或“過高”
先進標準供給不足的首要特征就是標準水平太低。我們的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和推薦性兩種,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目的在于確保安全、衛生等底線。而很多企業出于短時期內的營利目的,往往遷就于確保符合這些底線標準,盡管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高,但符合標準,能夠維持生產經營和獲取利潤,卻不能發現標準在整個生產經營中發揮的深層次作用,未能看到標準產生的真正價值[3]。在檢驗檢測行業,對于消費者來說,低標準低質量的產品往往價格更低,但是消費者并不能從標準上辨別產品的質量差異,這就很容易導致低質量產品充斥市場。這在某些網絡平臺上已有顯現。再如中國藥典中有關中藥的標準,一定程度上被行業公認為底線標準,實際上不同產地、不同品種的中藥有效成分含量差異很大,高品質中藥材同剛剛符合藥典標準的低品質中藥材在一個市場標準下競爭,到最后只能通過成本提高競爭優勢,而非質量,造成了劣幣驅除良幣的市場環境。
標準發揮最大的作用在于應用,只有標準被嚴格執行,應用在實處,才能保障產業健康發展。但是,如果為了單純地追求高指標高水平,卻不顧是否能夠執行,或是只向消費者吹噓高標準高質量卻無法去證實,那么這樣的標準也遠遠說不上先進性和高質量。此外,高標準嚴要求也要和實踐相結合。充分考慮“高”和“嚴”的有用性,否則就會過猶不及。例如,筆者在以前從事檢測工作時發現,某些知名品牌的移液器出廠檢定為合格,但進行首次計量時結果有時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于標準指標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到移液器的機械結構尺寸對示值誤差的影響。
1.2 檢驗檢測行業標準“缺失”
有些行業甚至缺失標準,標準空白導致行業出現了低質低價競爭的現象,甚至導致質量監管的尷尬,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監管人員無法判斷產品合格還是不合格,更難于對劣質產品進行查辦[4]。例如在中藥材相關的檢驗檢測行業,一方面我國大多數中藥材種子、種苗沒有國家統一標準,更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管理[5];另一方面,我國中藥材采收目前缺乏標準和規范,中藥材的采收是保證中藥材質量的重要環節,很多藥農對采收期、采收方法等缺乏科學認識,大大影響了中藥材的質量。
1.3 中小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較低
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管理層對質量管理的不重視,表面上看實行的是全面質量管理,實際上只是質量管理部門的職責,進而導致與全面質量管理背道相馳的情況。中小企業雖然設置了質量管理部門,但僅僅把提高質量水平寄托于質量管理部門,殊不知質量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預防和設計出來的;另一方面,質量管理比較粗放,質量管理局限于質檢環節,質量管理部門僅作為一種消極的查找次品和廢品的機構,與全面質量管理的初衷相差甚遠。
2 合格評定技術助推檢驗檢測行業標準高質量發展
標準太高,會讓企業難以執行,不利于行業發展;標準太低,則會造成亂象叢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既要跟蹤技術發展方向,又要對市場有了解,市場急需一套公正、公平、客觀的評價體系[6]。標準要滿足兩個條件——得人心、有水平,最終決定權在市場手中。而讓企業能夠確信標準先進性和可用性并存,向市場證明標準先進并真實,這就需要通過合格評定這一手段,讓企業和消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標準及其所涉產品具有的真正價值。
2.1 促使廠商主動制定相符合的標準,傳遞標準先行的理念
食品包裝上經常看到一句話:“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包裝上的圖片不能算作企業標準自我聲明,日常消費品大家可能已經習慣了宣傳圖片的夸張,也習慣性地接受了這個現實,掩蓋了廠商的真實質量標準,是整體質量意識的倒退。在過去30年快速發展的中國,大家都看到一個現象,內銷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山寨泛濫,外銷的產品質量優異,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質量標準欠缺或者質量標準過低。
合格評定要求廠商必須有質量標準,可以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企業標準,有了標準,企業為了執行標準必然會推動檢測技術和生產工藝優化,會對廠商的供應商再做進一步的要求,以滿足現有的標準的實現。只有如此,全產業鏈的質量意識會逐步提高。產品的質量標準明確并公開,會逐步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參與制造的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為了生存,必然提升質量意識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7]。
企業一般會通過標識、說明書、宣傳資料、產品包裝及網絡媒介向社會宣傳其產品所執行的標準、性能特點和質量水平等特性,是企業針對產品和服務,向社會所做的明示性的質量承諾,又稱第一方聲明。但不乏有企業虛假承諾,而消費者的反饋往往是吃過虧之后才發現,這種消費者通過購買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可以稱之為結果審查,對于用戶來說成本高,耗時長。而對第一方聲明的符合性審查可以稱為源頭審查,通過現場審查或產品抽檢對企業的實際執行情況與自我聲明一一對應,驗證其符合性,將虛假廠商排除在外。尤其適用于電商平臺的管理,京東、淘寶、亞馬遜等平臺對于供應商的符合性評價,能顯著地提升平臺質量[8]。
2.2 倒逼廠商制定標準,并研制符合客戶專業要求的產品
消費者雖然在頻繁使用消費品,但并非是對消費品最熟悉的群體,因為不宣傳國家標準或宣傳力度欠缺,缺失監管,客戶并不能明確描述自己的需求,大多數的選擇是在市面上找類似的產品使用。這就產生一個現象,由于客戶不清楚如何選擇標準,廠商提供的產品參差不齊,如果客戶知道選擇的標準,將直接誘導廠商趨近標準執行。就拿手機行業來說,都說蘋果手機誕生之前,客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手機,但是蘋果手機面市后,客戶好像找到了無形的標準:“我需要智能觸屏手機”,逐漸各個廠商紛紛效仿,加快了行業調整。合格評定會依據產品進行整合,梳理產品應該符合的國家、行業或企業標準,將標準信息公開化,讓客戶知道如何選擇,倒逼廠商研制符合標準的產品,行業逐漸向標準調整。
現在的社會需求多種多樣,產品服務琳瑯滿目,但是社會的標準意識并不強,所以無法做到每個產品都有對應的國家或者行業標準,而企業標準內部使用,甚至有的產品都沒有標準,如此現狀讓整個行業進步緩慢,除非有能力很優秀的企業誕生,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就拿實驗室耗材產品來說,產品種類多,應用雜,行業專屬性強,絕大多數產品都無明確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可尋,通過合格評定,將零落在各處的標準與客戶要求整合,與相應的行業協會、行業領先者溝通,逐步按照需求建立健全標準,讓標準的誕生提升整體行業產品質量。
2.3 指導中小企業梳理質量管理思路
長三角一家小型塑料加工企業,在加工普通日用消費品時得心應手,因為只要來料健康,磨具精度足夠便可應對,但是業務擴展到工業用品領域后面臨非常大的挑戰,質量標準變更,潔凈度、精度、批次穩定性等問題凸顯,關鍵指標不可控,成品率低,造成大量浪費,單純的粗放型管理已經無法解決;客戶通過合格評定對該加工企業進行評審,找到了管理和技術上的缺陷,幫助企業建立了來料質量標準和供應商評審機制,增加了加工環境控制標準,按照國標優化了抽樣原則,通過客戶與廠商的配合整改,現在的指標已經完全可以控制。
小企業一般產品單一,只要控制好產品質量,粗放式的管理也能應對,但是一旦要提升產量,增加新品,就需要科學的管理理念指導。而這類企業并沒有很多的機會接觸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合格評定的專家都是質量管理專家,在產品和管理的評審過程中,專家會給小企業實質性的意見和思路,傳遞質量管理的理念。由于合格評定要求深入產品和管理兩個層面進行細致評審,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管理和標準的經驗,能夠迅速發現問題并給出合理建議,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3 結語
標準不僅是質量的“硬約束”,更是創新成果的重要傳播載體,是推動品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是供應鏈高級化和現代化的基石,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手段。秉承2018年1月1日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合格評定技術為社會、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及實踐指導,助推標準質量的提升,攜手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9]。
參考文獻
[1]高薇. 切實加強企業產品標準的管理[J]. 中國標準導報,2000(02): 13-14.
[2]曹繼斌. 企業標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標準導報,2000(02): 15.
[3]金文. 積極推動行業團體標準建設[J].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8(03): 13-19.
[4]榮爽,馮冠霖,張紅艷,等. 電子電器行業(產品)風險地圖編制及推廣研究[J]. 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21,39(05): 86-95.
[5]焦陽. 我國中藥材種植技術現狀研究及對策[J]. 河南農業,2016(32): 16-17.
[6]李際建. 實施標準化戰略 助推供給側改革[C]//.標準化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創新——第十三屆中國標準化論壇論文集,2016: 618-621.
[7]李凱. 我與維修中心的十年質量之路[J]. 中國質量,2021(07): 44-46. DOI:10.16434/j.cnki.zgzl. 2021. 07.009.
[8]習近平.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J]. 中國人才,2017(10): 2+1.
[9]國務院. 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J]. 水利技術監督,2017,25(04): 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