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
從1993年創刊至今,《檢察風云》在堅持辦刊方針和特色的基礎上不斷求創新、圖發展,善于探索、勇于實踐。本期報道擷取本刊發展歷程中的精彩元素:展現雜志社全體同仁的不懈努力、平臺建設的不斷突破以及法治宣傳的累累碩果。

《檢察風云》創刊號
1993年8月,經由上海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決定,以期刊作為宣傳載體和傳播手段,正式創辦法治新聞綜合期刊《檢察風云》,向社會公開發行。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作為本刊的主管、主辦單位,對辦刊宗旨、刊物定位、發展目標等重大方針作了明確規定。
《檢察風云》可謂因時而生,順勢而為。
1991年,全國“二五普法”拉開帷幕。當年2月,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提出,“二五普法”的對象是各級領導干部、執法干部、宣傳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其中,干部要帶頭學法、守法,依法辦事,為全國人民作出表率。從1991年下半年至1992年,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干部和群眾學習法律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熱潮。在學法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干部和群眾對法治建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崇尚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改革、發展、穩定要靠法治”的觀念進一步確立。
在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果,精神文明建設、法治文化發展全面提速的背景下,全社會對于法治新聞類信息的需求不斷擴大。《檢察風云》應運而生,有力地回應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時代需求。
1997年11月,在創刊4年后,為不斷擴大法治期刊的社會效益,經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批準,《檢察風云》由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與中國檢察出版社聯合主辦。由此,《檢察風云》走出了一條國家級出版單位和地方雜志社聯合辦刊的新路。發展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創新之路。
1999年1月,為了滿足發展需要,提升刊物品質,《檢察風云》在全國法治類期刊中率先采用全彩色印刷,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樣式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極大地增強了期刊的視覺效果和閱讀美感。
2004年5月,為適應辦公網絡化、出版數字化的發展需求,《檢察風云》在各方的支持下,正式開通期刊同名網站,經過不斷努力,逐步形成了網刊融合互動的良性運行機制。網站上傳的各類信息,不僅是期刊內容的部分延伸,還增添或鏈接了大量相關新聞,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各類信息的需求。
搭建全新傳播平臺,豐富信息傳播渠道,努力為讀者提供上佳的閱讀體驗和視覺效果,展現出《檢察風云》在融媒建設方面的先知先覺。在“融媒基因”驅動下,《檢察風云》積極開拓新媒體渠道,進駐各大新媒體平臺宣傳陣地,在今日頭條、新浪微博、微信、抖音和快手等平臺開設官方公眾號,各平臺之間相互呼應,形成頗具規模的新媒體矩陣。
《檢察風云》以紙質期刊為核心產品和堅實基礎,打造有吸引力的原創內容,實現紙媒更深層次的閱讀,通過數字媒體實時與讀者交流,實現融合傳播。新媒體矩陣不斷發展壯大,發布的內容受關注度不斷提高。
2022年,《檢察風云》雜志社視覺設計部正式成立,與編輯部共同推動雜志社在新時期的新發展,成為法治融媒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聞是歷史的第一卷手稿,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檢察風云》既是“大事件”的見證者,也是記錄者和傳播者。
2005年3月,《檢察風云》在期刊界率先提出“弘揚廉政文化”的傳播理念,并先后多次組織邀請編輯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廉政文化”的內涵和社會意義。圍繞這一理念,《檢察風云》在之后的第200期、300期和400期,以專輯的形式對“廉政文化”進行了筆談。
2005年是中華民族抗戰勝利60周年,為了配合紀念活動的宣傳,《檢察風云》本著弘揚愛國主義,振興中華民族的精神,積極發動編輯、記者,及時組織稿源進行重點宣傳報道,刊發一系列紀念抗戰勝利的文章,對進一步喚起民眾愛國熱情,勵志圖強發揮了積極的宣傳效果。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牽動世人之心。本刊多版面,多層次、多視角、多類型地報道各類相關信息,陸續刊發文章30余篇:反映地震救援情況,專門請社科類專家、學者就有關問題發表看法。這些文章的刊發,得到了有關方面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百年世博,全球盛事。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的形象。《檢察風云》積極組織力量,全力投入其中,陸續刊發相關文章50余篇,《世博360゜》新欄目全面報道世博會和上海檢察機關及其他司法機關服務保障世博的有關情況。
2018年,為慶祝改革開放暨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周年,宣傳推介上海檢察隊伍中作出突出貢獻、取得突出業績、體現時代精神及影響力的優秀人物及團隊,展現新時代上海檢察隊伍形象,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政治部與《檢察風云》雜志社聯合開展了“首屆上海檢察風云人物(團隊)風采展示”活動。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