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望劭
據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對于新聞媒體和從業人員來說,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調查研究的問題,其次要理解為什么需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問題,之后應當思考如何開展調查研究以及調查研究結果的轉化運用問題。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毛澤東同志曾經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沒有深入的調研就談不到真正解決問題。對于新聞媒體和從業人員而言,調查研究就是深入群眾,尋找實際問題,就是要提升“腳力”,是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秀作品打基礎的過程,就是推進傳統媒體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當前,新聞媒體和從業者經常面臨選題策劃的困境,不知道什么樣的選題是好的,是讀者、觀眾愿意看的,這都是調查研究不足導致的問題。
新聞媒體在大轉型、大變革的時期面對諸多問題和困惑,譬如媒介如何融合的問題、新聞媒體的定位問題、新聞工作者的能力本領乃至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問題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都離不開調查研究。解決新聞媒體發展中存在的現實困惑,是新聞媒體需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根本原因。
那么,新聞媒體應當如何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首先,要從觀念上樹立尊重調查、尊重科學的概念,新聞媒體的發展規劃、從業人員的觀念和工作方法都源于調查研究,尊重調查研究結果,認可群眾智慧,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其次,要從組織上建立鼓勵調查研究的評價體系,要在獎項評定、人才培養、選人用人等方面建立對調查研究工作的正向激勵機制,在選題策劃、內容選編等方面鼓勵新聞工作者廣泛使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從組織層面保證調查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新聞工作者要改進工作作風,要秉持問題意識,在新聞采訪中找準社會熱點,洞悉不斷發展的客觀實際,感知群眾冷暖,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輿論引導,讓調查研究正確指導新聞媒體的實踐活動。
在媒體深度融合不斷推進的今天,調查研究不僅是新聞媒體提高宣傳質量、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直面自身問題、擺脫發展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不二法門。只有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改進調查研究方式,注重調查研究成果的運用,才能真正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推進新聞媒體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