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進一步優化內容策略。內容永遠為王,不論技術如何變遷,都要把第一要務放在內容上面。具體來講,要重視三個方面的策略:平衡新聞框架、善用共情傳播、巧用模因傳播。主流媒體和政務公號要更多地通過“造梗”“融梗”“玩梗”,促進話語“出圈”與二次創作,吸引更多青年群體的關注和認同。第二,進一步深化融合敘事。首先要豐富媒體形態。雖然主流媒體要主打內容,但也不能忽視技術,不能忽視媒介形態。內容好,形式也要跟上。其次要拓展平臺功能。可以通過講解版、動畫版、提要版等形式方便用戶更加快速地接收和理解信息,可以充分利用熱點標簽、熱點話題、熱點推薦、熱點榜單等平臺功能,進一步提升觸達度、認同度和參與度。第三,進一步活化網絡互動。一方面要經營好評論區,要以有形的人際傳播來賦能無形的公共傳播;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引導點,通過和網民的互動,找準公眾關注的熱點、焦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及時調整評論內容的議題和框架,力戒自說自話,隔靴搔癢,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精確性。第四,進一步強化主體協同。一是要壯大主流媒體的評論員隊伍;二是要加強主流媒體之間的協同聯動;三是要加強媒體和網民之間的協同聯動。只有多元主體協同聯動,才能形成輿論引導共同體,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據韋路于《新聞記者》2023年第1期)
第一是常規情形,即企業產品或服務供給和消費需要已經形成最佳的一一對應匹配。當消費者即將需要某種產品或服務時,需求代理AI 機器人會提前透過AI 互聯網平臺與供給代理AI 機器人對接,并及時將產品或服務呈現給消費者。此種情形,任何一個供給者想主動與大多數需求者匹配很難,任何新的供給者要找到需求者匹配更難,而需求者想與供給者匹配則很容易。第二是供給創新情形,即供給者創造出一種略有不同或全然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由供給代理AI 機器人透過AI 互聯網平臺展示給潛在的需求代理AI 機器人,并最終由消費者確定是否購買。在這種情形下,由于多數創新消費者不敢或不愿意接受,所以要取得好的廣告效果并不容易。第三是消費創新情形,即消費者突然產生連個人的需求代理AI 機器人都尚未能洞察出來的某種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或新需求,并由需求代理AI 機器人透過AI 互聯網平臺公示給具有供應潛力的供給代理AI 機器人,進而傳給供給者,由供給者定奪能否供給、是否愿意供給。在這種情形下,供給者可能因為不具備制造能力或利潤有限不一定愿意供給,所以消費者的需求要得到滿足也不容易。(據黃合水靜思宇于《現代傳播》2023年第1期)
一、正確處理好解放思想與守正創新的關系。思想解放是開展一切媒體融合實踐活動的基礎。解放思想就是真正悟透開展融合報道對主流媒體發展乃至社會治理的裨益之處,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系統觀念,敢于在“規定動作”下嘗試“自選動作”,達到強化內容產品可看性的目的。二、正確處理好內容與形式的關系。雖然短視頻借互聯網讓傳播的邊界越來越寬,但短時間碎片化有效傳播也成為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改變焦慮導致的盲目跟風,一個觀點必須明確:優質內容本身自帶流量。短視頻中的任何形式都不可喧賓奪主,必須始終服務內容,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三、正確處理時效性與真實性的關系。作為信息提供者和把關者的主流媒體應清醒地認識到,短視頻僅是新聞業界適應新媒體傳播選取的表達形式載體,一切新聞活動都必須遵守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在這一廣泛共識基礎上,媒體從業者開展短視頻新聞生產與傳播時,要做好事件真實性的求證工作。在真實性具有保障的前提下,短視頻新聞報道時效性要遵循快速發布原則,提升主流媒體短視頻的傳播效果。(據李言于《視聽界》2023年第1 期)
對標社會的現實訴求,算法審計在問題發現的前瞻性、問題分析的因果性和問題治理的協同性三方面有較大的可提升空間。從戰略管理的全局視角出發,這三方面需要分別在算法審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階段得到落實。一、事前階段:見微知著,防患未然。算法審計在事前階段發現問題的前瞻性有待提升,旨在通過早發現、早治理,最小化算法引發的現實風險。事前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明確審計工作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案。二、事中階段:因果推斷,抽絲剝繭。在事中階段,算法審計可以引入因果推斷方法分析問題,厘清算法問題的癥結與成因,明確后續整改方向。事中階段是審計人員按照實驗方案有序地推進工作,從相關分析到因果推斷的方法升級有助于厘清問題成因,定位整改靶點。三、事后階段:多方制衡,協同增效。作為算法治理的有力抓手,算法審計的價值實現需要最終落地于解決問題,協同機制能夠為問題整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扭轉平臺“裝糊涂”、用戶不知情和監管部門管不住的現實窘境。事后階段則是依據審計結果,完成算法問題的整改工作,第三方機構與多方主體的協同合力有助于提升整改效率。通過對算法審計“事前—事中—事后”各階段的系統化縱向審視,以全流程、精細化的效能把控和策略調整來指導和優化實踐部署,使算法審計真正成為算法治理的有力抓手。(據徐明華魏子瑤于《當代傳播》2023年第1 期)
日前,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開展“清朗·從嚴整治‘自媒體’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這次專項行動的目標是整治“自媒體”亂象,破解“自媒體”信息內容失真、運營行為失度等深層次問題,維護網上信息內容傳播良好秩序。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督促網站平臺健全賬號注冊、運營和關閉全流程全鏈條管理制度,加強賬號名稱信息審核、專業資質認證、信息內容審核等常態化管理。探索運用經濟手段強化“自媒體”監管,遏制“自媒體”違規營利行為,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主要內容包括:堅決打擊“自媒體”發布傳播謠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虛假消息;堅決取締假冒仿冒官方機構、新聞媒體和特定人員的“自媒體”;全面整治“自媒體”違規營利行為。(消息來源:中國網信網)
近日,國家文物局會同中共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海關總署印發《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嚴格管理“鑒寶”“盜墓”等題材的影視和網絡視聽作品,增強人民群眾文物保護意識,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防范打擊文物犯罪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是深化打擊防范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完善聯合長效工作機制,遏制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的重要舉措和具體行動。(消息來源:央廣網)
近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 億,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 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5.6%。《報告》顯示,在信息通信業方面,我國5G基站總數達231 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1.3%,較2021年12月提高7 個百分點。在物聯網發展方面,我國移動網絡的終端連接總數已達35.28 億戶,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18.45 億戶。《報告》還提到,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建設也在加速推進,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240 個;“5G+工業互聯網”發展促進了傳統工業技術升級換代,加速人、機、物全面連接的新型生產方式落地普及。(消息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網絡視頻版權產業的共建共治共享論壇在成都舉辦,該論壇是國家版權局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網絡版權保護與發展大會配套活動,由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主辦。來自司法界、學術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圍繞“網絡視頻版權產業的共建共治共享”主題進行分享,聚焦長短視頻如何合作共贏,兩者協同合作成業界共識。對于長短視頻平臺如何達成良性合作,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短視頻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暉表示,數字視聽產品版權的價值體現在其通過傳播所形成的增量,沒有廣泛的傳播就無法體現版權的價值。長視頻和短視頻平臺共同構建了立體多元的視聽生態體系,視頻版權的價值不再僅局限于傳媒領域,除了重視保護機制,還要建設版權共建共享新機制。(消息來源:《北京青年報》)
日前,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湖南省科協、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開展的2022年大數據科技傳播獎評選活動揭曉。經郭華東、李蘭娟、褚君浩等院士擔綱的大數據科技傳播獎評審委員會嚴格評選審定,依照《大數據科技傳播獎獎勵辦法》規定共評出特殊貢獻獎7 名,作品獎9件,團體獎13 個,個人獎28 名。隨著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機器人、量子科技、元宇宙等)的快速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科技傳播與應用發揮著日益強大的作用。據了解,本屆“大數據科技傳播獎”旨在表彰在大數據科技應用、傳播和推廣事業中作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推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及行業的發展。(消息來源:光明網)
為進一步創新做優首都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為群眾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新視聽技術體驗,2023年,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將在全市范圍內遴選一批視聽科技體驗場所,并統一掛牌為“新視聽空間”,力爭將其打造為服務群眾、展示廣電的綜合平臺。“新視聽空間”的目標定位是成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公共服務線下承載平臺、廣電高新技術展示體驗基地。居民群眾可以通過4K/8K 超高清、AR/VR、無障礙視聽等技術運用,感受到體育運動、文化娛樂、文藝演出、科普教育、電商直播等不一樣的互動體驗。鼓勵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領域企業、園區等市場主體,開發利用企業展覽展示、科技體驗等功能空間,適度增強服務群眾、公共開放屬性,成為“X+公共服務”的利民平臺。(消息來源:北京市廣播電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