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靳偉鳳
摘? 要:建設一流財經類學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財經類人才,滿足新時代中國對財經人才的要求,引領中國未來。該文從傳統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固化和學科建設同質化等弊端與新時代面臨的挑戰入手,分析新時代對財經人才培養的要求,構建涵蓋“思想教育、跨學科融合、雙中心發展、教學科研實踐融合、校企聯合、國際交流”六位一體的新時代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保障體系,為中國新時代財經人才培養提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新財經;人才培養保障體系;復合型財經人才;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1-0145-04
Abstract: We should build a first-class 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ipline, form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mod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ersonnel training,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si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personne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f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personnel in the new era, and lead China's future. The study starts with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solidification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homogeneity and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and constructs the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new era, which covers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dual-center develop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joint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he study establishes a sound personnel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This study provides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inanc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of China.
Keywords: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personnel training guarantee system;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mode; safeguard mechanism
財經類專業具有應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當前世界正處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新時代呼喚人文社科教育的創新發展,迫切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財經類人才。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講話,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如何培養人才”的一系列問題,要求創新和升級人才培養模式。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2020年11月,中國《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提出構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新文科”的提出既為我國新時代財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注入新的動力,也迫切需要進行與新財經類人才培養體系相關的高質量研究。如何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構建新形勢下高校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實現新財經人才供應與時俱進,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等財經類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文章從高校傳統財經類人才培養存在的弊端與面臨的挑戰入手,分析新財經人才培養的內涵與要求,明確新財經類人才培養體系關鍵問題,提出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和保障機制的建議。
一? 傳統財經類人才培養的弊端與面臨的挑戰
隨著社會的變革,傳統的財經類人才培養存在著諸多的弊端,面臨著新趨勢、新挑戰。
(一)? 傳統的財經類人才培養模式固化
傳統教育在財經人才本科培養上往往重視基礎理論的夯實,教學方法單一,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了過于注重理論培養而忽視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制約著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對于任何人才培養而言,傳統培養模式過分強調基礎理論和單一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培養。當前面臨新產業和技術革命的到來,需要更多高素質的復合型財經類人才。此外,人才培養結果評價缺乏制度化、規范化,傳統的財經人才培養仍以考試為主,導致功利主義,無法衡量財經教育的價值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無法對學生培養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二)? 傳統財經類學科建設同質化嚴重
傳統財經教育自身定位不明確,學科建設同質化嚴重,缺乏專業特色和核心競爭力。受歷史政策的影響,部分地方高校財經類學科設置高度類似,多學科發展,缺乏專業和地域特點。學科設置不符合自身狀況,仿照國內外名校生搬硬套,無法形成特色學科,嚴重制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此外,傳統的財經類學科設置也較為混亂,眾多大學內部財經類專業資源缺乏合理配置,學科設置混亂,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成為重點學科建設上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 傳統財經人才培養的新趨勢新挑戰
當今世界面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世界大變局的進程,高等財經人才培養面臨巨大的挑戰,財經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勢在必行。經濟全球化和文化信息多樣化趨勢不斷增強,數字技術不斷影響著財經領域,驅動傳統財經業務與數字技術不斷融合發展,通過技術創新與優化資源配置產生新模式、新業態與新產品,推動傳統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與轉換。此外,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響,以“開放共享”為特征的在線教育模式滲入到大學的高等教育,直接沖擊傳統財經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等,引起高等財經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深刻變革。
二? 新時代對財經類人才培養的內涵與要求
人才培養是新時代最迫切、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系統闡述了新時代需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提出了“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的指導思想。要以本科教育為核心,人才培養為本,加快構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素質人才。這不僅明晰了新財經人才培養的內涵與定位,也對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具有指導意義。
(一)? 新財經人才培養的內涵
對新財經人才培養內涵的認識和理解,是構建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和邏輯起點。
所謂新財經人才培養對傳統財經人才培養而言,是社會大變革時代,尤其是數字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數字技術演化成生產要素,產生集聚效應提高生產效率,改變生產方式、組織形態與管理方式。數字技術不斷影響財經領域,驅動傳統財經業務與數字技術不斷融合發展,推動傳統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與轉換。新財經人才培養要根據新時代對新財經人才的要求,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財經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優化課程體系,開展跨學科教研,促進跨學科發展,創新財經人才培養制度。從總體上提升新財經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的高素質復合型新財經人才,建設一流財經類學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
(二)? 新時代對財經人才培養的要求
新時代的到來對高校財經類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財經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以建設一流的財經學科為目標。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執行黨的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堅持“傳承優勢,彰顯特色,科教并重,創新引領,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思想,新時代財經學科建設要教學與科研并重,在繼承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更加彰顯自身特色,堅持創新引領,構建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的財經學科發展平臺和管理體制,建設國內知名的一流財經學科。
其次,推動形成新財經人才培養的“特色方案”。依托財經學科的優勢,總結提煉國家經濟基礎人才培養基地的經驗,結合財經類學科特色,構建財經類基礎學科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引領新時代財經類教育的高質量變革,依托學科優勢和特色,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提供財經類人才培養“特色模式”,提出財經類人才培養“特色方案”。
再次,新財經專業建設堅持“融合”發展。“融合”是新財經專業建設強調在交叉融合的新專業新方向上發展,既包括財經類與不同文科的交叉融合,也包括財經類和理工科等學科跨專業的交叉融合,培養新財經復合型人才。在方法論上,融入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方法。
最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新財經人才。高水平的教師和高素質學生是建設一流財經學科和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財經類人才的必備條件。堅持“理論為基,育人為本,學術為根,創新為魂”的原則,凝聚一批具有深厚財經理論素養的學者,用于開拓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科帶頭人,及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者,形成傳承有序,具有鮮明特色的財經類人才培養體系。招收一批高素質學生,努力夯實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融通中西方財經知識,培養引領未來的高素質復合型財經類人才。
三? 構建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
新時代呼喚高素質復合型新財經人才,構建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打破傳統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推進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人才培養目標從側重知識傳授到知識、品德、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課程設置從單一學科設置到多學科交叉發展,教學方法從以“教師”為中心向“教師和學生”雙中心轉變。根據我國當前實際情況,建立符合新財經學科特點及發展趨勢、適應人才成長規律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新財經專業人才。
(一)? 加強思政課程建設,將立德樹人作為新財經人才培養的根本
將課程思政貫徹到人才培養全過程,融會貫通。將立德樹人作為培養人才的重點內容,大力推進思政課程建設,將政治思想工作貫徹到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充分發揮財經課程的育人作用,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通識教育和思政教育融會貫通。通過課堂內外多渠道多途徑,培養具有扎實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高尚品德的高素質復合型財經人才。
(二)? 夯實基礎學科建設
培養高素質新財經人才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把握前沿水平,學以致用。夯實計算機、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及通識學科,為未來研究和高階學習打下基礎。適當改造低學分學科,打造高學分多人授課的重課,使課程更加系統化,從而優化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以及知識含量及知識濃度。開設專題系列講座,將理論與實踐引入課堂建設。
(三)? 創新新興學科課程建設
當前面臨新產業和技術革命的到來,需要更多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財經類人才。課程設置要及時更新,學科交叉更能符合新時代的要求。要改造老課程,開發新興學科課程,不斷運用新時代技術,開發新思維,著力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等課程模式,促進文科教學從手段、方法、理念和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新興學科教學質量。
(四)? 堅持不同學科知識的“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
以“通識教育+寬口徑財經專業教育”為指導原則,要求新財經人才形成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具備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系統開設政治、數學、外語、計算機和體育等基礎課,還開設心理學、哲學、歷史、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等課程,構建文理跨學科的復合知識體系。此外,建立“財經高校教育聯盟”和“高素質財經人才聯盟”,探索高校財經類專業和財經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模式,充分發揮財經人才培養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五)? 綜合運用“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課堂和公共講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既可以完整接受所學學科的知識,還能夠拓展知識面并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導師制指導,分別由至少三位不同學科的導師進行指導,與學生共同構建跨學科體系;采用案例教學法,激發教學活力,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采用研討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研討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創新和跨界整合等能力,實踐教學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學科跨界整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六)? 將科研、教學和社會實踐互融互通,建立立體培養模式
學科科研創新和學生實際能力培養并重,課內課外一體化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訓練為主導、以導師制為保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將科研、教學和社會實踐互融互通,建立多角度、多環節、多層次的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此外,建立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全流程的監控管理體系。探索讓有學術潛質的學生參與到導師課題組研究、社會調研等作為畢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內容。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調研和社會調查等活動。
(七)? 校企聯合,建立跨界培養模式
對實踐性強的財經類專業,要進行跨界培養,走出學校單方面培養人才的邊界,構建企業和學校聯合培養模式。財經高校建立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由兩位老師聯合講授一門課程,其中一位是學校教師講授財經類理論,另一位是從企業或其他相關部門聘請的有實踐經驗的實踐型教師,負責講授實踐中會遇到的問題。學校通過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創業的實訓、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頂崗實習等,將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資源整合,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八)? 加強國際學習交流,吸收國際優秀教育理論
通過國內外交換生項目、聯合培養、學術會議和實驗研究等途徑,鼓勵并資助學生參加國外高水平研修學習、短期學習、國際學術交流的會議、訪問學者及實習計劃等,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和提高工作能力,構建一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聘請國外的學者進行講學,完善雙語或全英文教學體系,培養高素質跨國型財經類人才。
四? 完善新財經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完善新時代財經類人才培養體系,需要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輔助完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 完善新財經人才的形成機制
完善新財經人才培養機制,實行小班導師制,遵循專業化、個性化、國際化的協同培養模式。健全人才管理和培養機制,完善專業、教學、培養、國際交流和實習實訓等環節管理機制。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監督機制,成立學校人才培養領導小組和專家小組,負責指導各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實行“專家督導、校院領導、同行和學生評價”。完善教師綜合考評機制,教師的職稱晉升、業績考核、薪酬激勵等,科研與教學各占50%權重。
(二)? 完善新財經人才培養管理機制
推進新財經人才培養管理制度,設立專家負責制和項目目標責任制,聯動培養高素質新財經人才。完善新人才培養激勵管理機制,完善“自主招生、二次選拔、動態進出、優勝劣汰、全面培養”的聯動激勵培養的管理激勵制度,進行激勵管理。創新教學模式,構建教學資源共享與保障機制,對教學進行分類管理,完善教學激勵制度,建立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新財經人才培養貢獻率”為主要考核指標的考評機制。建設高素質新財經人才國際交流的獎學金制度,與資助單位共建教學和實踐共享平臺,共享財經教學實踐資源。
(三)? 建立系統完備的保障體系
成立財經基礎學科財經人才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領導各學院培養人才,各學院定期向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匯報學科工作情況。實施項目負責人制度,保障人才培養項目管理目標化、決策科學化、責任明晰化和工作制度化。引進高水平財經類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改革教師職稱、考核與職級晉升制度。加大人才培養在職稱、考核和職級晉升方面的權重。經費采用專款專用制度,對優秀的學生在學術交流、課程學習等方面給與資金支出,學生科研和教師科研經費均按照科研成果獎勵辦法予以獎勵。
五? 結束語
面對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沖擊,數字經濟在生產效率、產業結構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響逐漸深入,數字經濟的跨界融合成為新時代的特征和要求。新時代呼喚高素質復合型新財經人才,需要打破傳統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建設并完善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和保障機制。從總體上提升新財經類專業人才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的高素質復合型新財經人才,建設一流財經類學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財經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保羅·梅森.新經濟的邏輯[M].熊海虹,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179.
[2] 吳巖.積勢蓄勢謀勢 識變應變求變——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1):5-11,141.
[3] 樊麗明,楊燦明,馬驍,等.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發展路徑(筆談)[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13.
[4] 任保平.人工智能時代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9(9):35-38,44.
[5] 安豐存,王銘玉.新文科建設的本質,地位及體系[J].學術交流,2019(11):5-14,191.
[6] 寧琦.社會需求與新文科建設的核心任務[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8(2):13-17.
[7] 劉維奇.地方財經類高校學科生態體系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1(6):28-30.
[8] 朱崢,葛軍.一流本科教育:國際經驗與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9):62-65.
[9] 樊麗明.“新文科”:時代需求與建設重點[J].中國大學教學,2020(5):4-8.
[10] 袁彬,何曉雷.我國財經類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1):115.
[11] 童昕,張積林.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設研究與實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3):42-47,57.
[12] 閻琨,吳菡.強基計劃人才的培養實踐研究——以清華大學強基書院為案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10):62-69,79.
[13] 劉江橋.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江蘇高教,2022(10):119-124.
[14] 羅靜,侯長林,蔣炎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區別[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2,38(5):13-22,119-120.
[15] 荊林波,楊佳樂.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成績、問題及建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9(5):150-158.
[16] 李慶豐.論創造性人才培養:系統協同與過程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22(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