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婦產科疾病治療與護理規范》
作者:張韶蘭 等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07-7193-9
出版時間:2022 年4 月
定價:158 元
婦產科是一個廣泛的醫學領域。近年來,婦科疾病頻發,婦女的身體健康受到廣泛關注。如何提升婦科疾病的診療水平與護理水平,成為護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內容之一。由張韶蘭、王海蘭等編著,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婦產科疾病治療與護理規范》一書,系統講解了婦產科領域常見的生理疾病,介紹了各類疾病的患病特點與表現,指出護理過程中的關鍵點,為提升婦產科護理水平提供了有效參考。該書共分為十一個章節。第一、二章主要介紹了女性生殖系統及常見的婦科檢查技術。第三章主要闡述了婚前和孕前需要做的醫學檢查和保健措施。第四、五章分別闡述了婦科的內分泌疾病和常見的炎癥。第六到九章分別講解了孕期前后會出現的婦科疾病。第十到十一章主要闡述了婦科和產科的護理方法。
結合該書內容,婦產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和護理方法如下。
其一,宮頸炎的臨床表現和護理。宮頸炎是一種常見婦科疾病,多由感染引起。婦女宮頸易受細菌感染,淋病、梅毒等性傳播疾病會使宮頸發生炎癥,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器官間相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宮頸炎發生。宮頸炎患者的宮頸常常會出現宮頸毛細血管擴張,分泌和分解代謝物增多等情況,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和免疫反應。細菌感染:主要是由于外陰瘙癢或正常陰道菌群失調,不潔性生活等可能引起的宮頸炎的發生;炎性反應:由于外陰菌群影響或宮頸健康狀況導致宮頸炎癥狀的加重,并有很強的傳染性;免疫反應:抵抗力低的體質會影響機體對炎癥的自我調節和抵御能力,使得宮頸炎無法及時有效治愈,可能會向上擴散影響到女性生殖系統的大部分。其一,臨床表現:感染宮頸后,細菌會刺激宮頸分泌物的分泌,引起白帶增多,白帶多樣性,如膿性分泌物等不同顏色、氣味的分泌物;炎癥對宮頸神經網的刺激,使患者出現陰道瘙癢,影響患者的睡眠和生活;宮頸炎癥加重后會向上擴散,影響上部的器官,如卵巢、輸卵管等,引起下腹疼痛或壓痛等不適感;宮頸出現了炎癥,使得女性非常痛苦,影響性生活,產生不適甚至疼痛;宮頸口堵塞、炎性刺激也會影響女性月經的規律性和正常性。其二,護理方法:首先應注意個人衛生,注意外部陰道部分的清潔和衛生,防止感染;其次要適量運動、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保持好心態等,提高身體免疫力;再次,在治療期間應盡量避免性生活,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保持心態平穩;最后應注重藥物治療,幫助疾病盡快恢復。
其二,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和護理。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常引起子宮出血和不孕不育。常見于30~50 歲年齡段的婦女。子宮肌瘤通常會引起不同嚴重程度的癥狀,包括盆腔疼痛,月經失調、量多,以及周期延長或縮短等。陰道B 超和盆腔B 超是檢查子宮肌瘤最常用的方法,可通過B 超觀察子宮肌瘤的位置和大小,幫助確定是否需要手術;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簡稱MRI)可以提供更準確的腫瘤位置和大小信息。組織活檢是確認病理類型的最準確方法,但可能導致出血和感染等并發癥。治療時,應根據肌瘤的大小、數量、癥狀和患者的年齡和生育需求等因素進行全面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其中,藥物治療主要用于緩解癥狀和控制肌瘤的增長,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孕激素、口服避孕藥等。手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的最常用方法,分為保留子宮和切除子宮兩種。可以選擇子宮肌瘤根治術、子宮肌瘤剖宮產術、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子宮肌瘤子宮動脈栓塞術等。手術后需要注意術后休息,注意飲食,避免性生活等。對于一些肌瘤較小,或已經絕經、沒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選擇子宮肌瘤摘除術,這種手術更保留了子宮的結構,患者更容易恢復。子宮肌瘤患者在術后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點。休息與運動:術后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運動,重視術后康復鍛煉,如適當的散步和慢跑等。飲食:術后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要保證營養均衡,多吃新鮮果蔬。定期復查:術后需要定期隨訪和復查,注意觀察肌瘤的變化情況和患者的癥狀。心理護理:術后需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鼓勵患者面對治療和生活中的壓力,并及時安排康復治療。總之,在子宮肌瘤患者護理工作上應該讓患者保持好心情,避免過度緊張焦慮,盡量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時,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暴飲暴食,適度運動,降低疼痛程度。
其三,乳腺增生的臨床表現與護理。乳腺增生是常見的乳腺良性疾病,它既可以發生在單側乳腺中,也可以同時發生在雙側乳腺中。以下是乳腺增生的詳細分析。其一,臨床表現。乳腺增生患者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乳房脹痛,這種疼痛常常與月經周期有關,尤其在月經前期疼痛最為明顯。乳腺增生病人的乳房可能出現腫塊,并與手指觸摸有明顯的觸痛感。在月經周期后,腫塊常常會變得微小或消失,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會發生這種情況。有時,乳腺增生病人會出現乳房流液的現象,流液可能為透明或帶狀的,這是因為乳腺管的分泌物堵塞所造成的。乳腺增生病人乳頭可能會縮緊或癢痛,多見于月經前期或排卵期。乳腺增生病人有時可能會感到有脈搏跳動的感覺,這可能是由于增生的良性乳腺組織刺激周圍組織所引起的。其二,診治方法。診斷乳腺增生需要家族史、身體檢查、超聲波檢查、乳腺X 線檢查等多種方法,以確保確診。乳腺增生的治療可以采用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兩種方法。對于較小的腫塊,可以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抗生素、口服藥、中藥治療、針灸等;對于較大的腫塊,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其三,護理措施。乳腺增生患者應該定期進行乳房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病情的改變,同時避免乳房受到擠壓和碰撞,不要穿過緊的胸罩,并適當進行乳房按摩和熱敷;適當減輕工作壓力、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運動鍛煉,幫助緩解病情并增強體質;飲食應以低脂肪、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的食品為主,避免攝入含有甜味劑的食品;此外,乳腺增生患者應該避免過于焦慮、緊張、憂慮的情緒,可采取一些放松的調節心情的方法,如社交、旅游或聽音樂等。總的來說,乳腺增生是很多女性在生活中會遇到的一種疾病,但如果可以及早確診,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較早治愈疾病。患者通過嚴密的檢查、科學地診斷和治療方法,以及科學護理,幫助身體得到全面恢復。
其四,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與護理。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指的是子宮內膜在宮腔外的其他部位生長,如卵巢、輸卵管、盆腔等處,其特點是周期性出血和持續性疼痛。臨床表現上,患者會出現月經過多、過長或月經過少等現象;有些患者則是月經推遲或者是周期不規律。此時由于子宮內膜在子宮外的位置,會壓迫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神經,伴隨持續性疼痛,其中以排卵期后最為明顯,也可持續至下一次月經前。同時,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破壞了盆腔內環境,出現子宮、輸卵管的阻塞,導致受孕難度增大。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瀉、便秘、膀胱間歇性壓迫癥狀等。科學診治子宮內膜異位癥,應詳細詢問病史,讓患者定期做身體檢查,并通過B 超、MRI 檢查、腹腔鏡等技術,幫助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方面,常用的藥物包括避孕藥、黃體酮、生長抑素、止痛藥等。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還可以采用艾灸、中藥等中醫療法輔助治療。在護理方面,注重飲食調理,建議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及肉類,多吃蔬菜水果;適度休息,保證足夠睡眠,減少長途旅行、劇烈運動;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大的精神壓力;避免月經期間過度勞累,應保持適度休息和輕松運動。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要太過勞累,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如發現身體狀況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并按醫囑治療,以保持身體健康。
其五,盆腔炎的臨床表現與護理。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內器官由于細菌、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種炎性疾病,其中卵巢和輸卵管是最常受累部位。盆腔炎的最常見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加、宮頸異常、陰道出血及下腹部疼痛;少數患者也可能表現為周期性月經不規律,經量過多或者經期過長;體溫增高也是常見癥狀之一,可能伴隨有乏力、頭痛,并伴隨抵抗力下降,細菌或病毒感染更容易發生,出現性交疼痛癥狀,還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頻、尿急、尿痛等問題。在治療方面,盆腔炎的治療可選用口服抗生素、肌肉注射抗生素、直腸給藥等方式,對于有并發癥的患者可以采取手術切除病灶,還可以采取針刺、艾灸等中醫輔助治療手段。為防止再次感染,應避免性行為、使用安全的避孕方式、勤換衛生巾,及時洗滌外陰等。在疾病護理過程中,需保持外陰清潔,經期常換衛生巾,每日洗澡;吃清淡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運動;避免大的精神壓力,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穿著過緊的內褲,改變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的習慣。總之,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要保持外陰等生殖器官的清潔和衛生習慣,避免使用劣質衛生用品或過度使用藥物。如果患有盆腔炎,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避免不必要的并發癥;同時不能掉以輕心,應保持上述護理措施的常態化,加強自身免疫力,防止盆腔炎等相關疾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不同的婦科疾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和護理方法。在護理工作上,護理工作者對于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要進行充分的溝通和理解,針對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加強健康宣傳教育,引導患者堅持有規律的生活和良好的心態,讓患者盡早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