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輝
近日,多地公布高考分數線,一些高校錄取通知書樣式也再次“翻新”。媒體報道,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首次以“復活”的開化紙為載體,中山大學錄取通知書禮盒里有學校定點幫扶云南省鳳慶縣的普洱茶餅,哈工大每位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子都將得到一份可以登上火星的“超級涂層”,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中有兩枚來自周恩來總理故鄉淮安的蓮花種子……各式各樣、蘊含深意的錄取通知書引發人們的關注。
信息時代,盡管人們獲知錄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但是,大學錄取通知書作為被大學錄取的正式憑證,依然具有相當重要的信息傳遞功能。“十年寒窗勤學苦,一朝金榜題名時”,一紙錄取通知書,承載著多少家庭難掩的喜悅與希冀,紙短情長、意義深遠。從求學者的角度看,錄取通知書與大學畢業證書一道,構成了大學生涯的起點與終點,它不僅是新生入學的憑證,更是大學與學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這張薄薄的紙釋放出的精神氣質,往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正因如此,很多大學都非常重視通知書的設計與制作。
與君未謀面,鴻雁傳書來。錄取通知書是新生與大學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也是一個無聲的課堂,這堂課除了展示大學的歷史文化、辦學成就之外,也向新生傳遞著大學的價值觀。我們既要肯定諸多別具匠心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背后的“用心”,也須倡導節儉樸素,避免在奢華程度上進行攀比。誠然,每一張用心設計制作的大學錄取通知,都濃縮了真摯的祝福與期許。至于那張通知書是什么材質的,倒也無關緊要。(摘自《光明日報》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