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楊 青
(銅仁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貴州 銅仁 554300)
妊娠期糖尿病(GDM)屬于妊娠期常見的并發癥。高齡孕產婦年齡較大,各組織器官生理功能有所下降,因此其發生GDM 的風險較高[1]。GDM 的發生會增加巨大兒、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還會引發產褥感染,對孕產婦自身及胎兒的危害極大[2-3]。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影響因素較多,但目前臨床尚未一一明晰,以致難以針對性采取相關措施控制和預防GDM[4]。因此,臨床應盡早對高齡孕產婦進行GDM 高危因素篩查,并依據高危因素制定相關的管理和干預措施,以減少GDM 的發生,保障母嬰安全。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48 例高齡孕產婦的臨床資料,借助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探究導致其發生GDM 的危險因素,以便臨床更早識別高危人群,預防GDM 的發生,具體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于我院建檔的高齡孕產婦148 例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年齡≥35 歲;(2)單胎妊娠;(3)臨床資料完整;(4)在我院建檔,且孕期能夠定期產檢;(5)可配合完成相關調查。排除標準:(1)非正常受孕者;(2)孕前有糖尿病者;(3)患有感染性疾病者;(4)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5)孕前24 周內服用過糖皮質激素者。148 例高齡孕產婦的年齡為35 ~46 歲,平均(40.18±2.09)歲;孕前體質指數:<25 kg/m295 例,≥25 kg/m253 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31 例,中專及大專68 例,本科及以上49 例。
(1)GDM 的發生情況:對孕產婦進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分別檢測其空腹狀態、服用葡萄糖1 h、2 h 后的血糖值,空腹血糖超過5.10 mmol/L或餐后1 h 血糖超過10.00 mmol/L 或餐后2 h 血糖超過8.50 mmol/L,則可以診斷為GDM。(2)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148 例高齡孕產婦的臨床資料,制作高齡孕產婦一般資料調查表,分發給高齡孕產婦,相關人員在旁指導其填寫,確保調查表填寫的完整性,調查表主要包括年齡(35 ~40 歲、≥41 歲)、孕前體質指數(<25 kg/m2、≥25 kg/m2)、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中專及大專、本科及以上)、糖尿病家族史(有、無)、高血壓病史(有、無)、產次(<2 次、≥2 次)、高脂血癥(有、無)、每日運動時間(>1 h、≤1 h)、孕期營養過度(有、無)、每日靜坐時間(<5 h、≥5 h)、不良生活習慣(有、無)。對上述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之后將有統計學差異的單因素項目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中,以此分析導致高齡孕產婦發生GDM的危險因素。
采用SPSS 20.0 統計分析軟件處理各項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 表示,行χ2 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分析導致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危險因素,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48 例高齡孕產婦中,共有25 例發生GDM,GDM 發生率為16.89%(25/148)。
單因素分析顯示,文化水平、高血壓病史、產次、高脂血癥與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無關(P>0.05);年齡、孕前體質指數、糖尿病家族史、每日運動時間、孕期營養狀態、每日靜坐時間、不良生活習慣與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有關(P<0.05)。詳見表1。

表1 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單因素分析[例(%)]
以高齡孕產婦是否發生GDM 為因變量,將相關影響因素包括孕前體質指數、糖尿病家族史、每日運動時間、孕期營養狀態、每日靜坐時間、生活習慣作為自變量,按照表2 的賦值方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41 歲、孕前體質指數≥25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每日運動時間≤1 h、孕期營養過度、每日靜坐時間≥5 h、生活習慣不良是導致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3。

表2 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影響因素變量賦值情況

表3 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多因素分析
妊娠期女性易受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甲狀腺素分泌旺盛等因素的影響,出現血糖升高情況,加之高齡孕產婦的各項生殖功能有所下降,因此其發生GDM 的風險較高[5]。而GDM 的發生會降低胎盤對胎兒的血氧供應,還會刺激羊膜分泌增加,引發胎兒窘迫、羊水過多等不良妊娠結局[6]。同時,GDM 孕產婦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為病原菌的侵襲創造了條件,易引發產褥感染,危害母嬰健康。因此,早期識別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危險因素,并加以管控,對減少GDM 的發生至關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148例高齡孕產婦中,共有25 例發生GDM,GDM 發生率為16.89%(25/148);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41 歲、孕前體質指數≥25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每日運動時間≤1 h、孕期營養過度、每日靜坐時間≥5 h、生活習慣不良是導致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危險因素(P<0.05)。分析原因在于:(1)年齡≥41 歲:隨著孕產婦年齡的增長,其胰腺動脈持續硬化,可能造成胰腺缺血、缺氧,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抵抗血糖升高能力較弱,故易發生GDM。(2)孕前體質指數≥25 kg/m2:高齡孕產婦孕前體質指數過高,表明其存在超重或肥胖情況,會對胰島β 細胞造成不良刺激,且脂肪儲存較多的靶細胞會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孕期胰島素抵抗明顯,降低攝入能量的消耗速度,造成血糖不斷升高,最終誘發GDM[7-8]。(3)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的孕產婦孕期更容易發生糖代謝異常,GDM的發生風險更高。同時,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產婦其胎兒在高血糖環境中可能造成胰島β 細胞功能異常,增加其成年后肥胖及GDM 的發生風險。(4)每日運動時間≤1 h :每日進行不少于1 h 的有氧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齡孕產婦的糖耐量異常,減輕胰島素抵抗,還能減少脂肪沉積,預防血糖升高[9]。高齡孕產婦每日運動時間若不足1 h,將達不到上述效果,可能造成脂肪沉積及血糖升高。(5)孕期營養過度:多數高齡孕產婦對妊娠期的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足,過于食用肉食、甜食,造成營養過度,增加脂肪含量,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增加了GDM 的發生風險[10]。(6)每日靜坐時間≥5 h :高齡孕產婦孕期靜坐時間過久會減少機體能量的消耗,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加重胰島素抵抗,導致糖代謝紊亂,引起GDM。(7)生活習慣不良:有吸煙、熬夜、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狀態等不良生活習慣的高齡孕產婦可導致孕期內分泌紊亂,限制胰島素的分泌,以致血糖難以正常代謝,增加GDM 的發生風險。
針對上述危險因素,筆者認為臨床應采取以下干預措施:(1)在高齡孕產婦建檔后,關注其年齡及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針對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齡孕產婦,需及早實施血糖監測,以便及早從飲食、運動等方面著手積極控制血糖。(2)通過播放視頻、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告知孕產婦GDM 的危害及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囑其孕期以低糖飲食為主,適量進食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的食物,并以少食多餐為原則,營養不要過量;指導孕產婦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每日步行時間不少于1 h[11-12]。(3)在高齡孕產婦產檢時,告知其每日長時間靜坐的危害及不良生活習慣對血糖的影響,囑其每隔2 ~3 h 起身活動10 min,并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情緒穩定、勿吸煙、早睡。
綜上所述,高齡孕產婦GDM 的發生率較高,而年齡大、孕前體質指數高、有糖尿病家族史、每日運動時間短、孕期營養過度、每日靜坐時間長以及生活習慣不良是導致高齡孕產婦發生GDM 的危險因素。臨床要盡早篩查識別GDM 高危人群,從指導孕產婦加強孕期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縮短靜坐時間等多方面著手對GDM 進行防控,從而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