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劉月香
學習任務群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提出的新概念,在新課標中出現了32次,學習任務群既是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同時還是發展核心素養的實施路徑。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是由互相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群,要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略讀課文作為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獨特的價值,教師要明確課程思政元素,樹立單元整體意識,建構單元學習任務群來提高略讀課文教學質量。
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為了改變教師灌輸式教學的弊端,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任務驅動使學生在主動的探究和實踐過程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清晰地區分了精讀和略讀課文,兩者在編排上存在較大差異。精讀課文具備完整的助學系統,有課文批注、資料袋、課后習題等輔助學習資源,教學方式主要依托教師的引領和指導,故精讀課文也稱“教讀課文”。而略讀課文只有閱讀提示和簡單的氣泡提示,教學方式主要依托學生的自學,故略讀課文也稱“自讀課文”。小學語文名師虞大明指出:“小學略讀課文旨在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文閱讀實踐中習得的方法策略,進行半獨立或獨立閱讀實踐,從而真正學會閱讀、享受閱讀。”(虞大明《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模式》,《小學語文教師》2019年第3期,第5頁)由此可見,兩者的教學定位比較清晰:精讀課文注重教師指導,略讀課文注重自主運用。故略讀課文的獨特價值體現在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這與學習任務群的價值定位不期而同。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每篇略讀課文都提供了閱讀提示,這些閱讀提示語具有任務導向價值,是教師構建單元學習任務群的“指向標”。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四下第三單元以“詩歌”為人文主題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和《在天晴了的時候》一篇略讀課文。該篇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語指出了三個學習任務:朗讀并背誦課文,交流讀后感受,用詩的形式寫寫自己看到過的雨后天晴的景象。這與該單元的語文要素有共通之處,故在開展該單元學習任務群教學時教師需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和略讀課文提示,以舉辦詩歌朗誦會為學習情境,以創編詩歌作品為主任務,開展各項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在積極的語文活動中創編詩歌作品。在該篇略讀課文教學中,主要抓住閱讀提示重點,嘗試用詩歌創編雨后天晴的景象,從而落實單元學習主任務。
略讀課文教學大多在提示中強調“默讀”“交流”,可見略讀課文最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其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閱讀和合作交流。故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去閱讀和交流,通過自主閱讀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啟迪思想、培養美感,從而充分發揮其閱讀價值。另外,略讀課文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統編版語文教材選文形式多樣,構思巧妙,情感豐富,這些文本從語言、情節、結構、情感、品質等多個方面給讀者帶來了不同的審美體驗。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養教育。新時代的教育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則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必要途徑,也是達成核心素養目標的必然要求。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語文課程教學的實施策略成了諸多一線教師的關注重點,相關的研究文章也體現出對課程思政理念的不同見解。從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傳統課程思政與語文課程的融合多以簡單的說教為主,對學生的正向影響欠缺,難以實現內化情感的作用。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在真實的體驗中汲取經驗,內化情感,故而應將課程思政融入學習任務群活動中,在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中體現出課程思政元素的滲透,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驗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
統編版六上第二單元略讀課文《我的戰友邱少云》講述了邱少云從隱蔽潛伏到在烈火中壯烈獻身的經過,贊頌了邱少云自覺遵守紀律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流露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該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愛國主義情懷的思政元素來引領任務群學習。在教學中可以舉辦 “紅色故事宣講會”,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在師生互動中,課堂便呈現出濃厚的人格精神和愛國氛圍,在此氛圍下再集中學習邱少云的紅色故事,情節銜接合理,情感引領到位,激起學生對偉大人物的敬佩之心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以往的略讀課文教學是獨立實施的,其目標也是獨立設置的,而統編版教材以雙線組元的形式編排課文,每個單元的精讀和略讀課文指向同一個人文主題,且學習任務群也引領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有單元整體教學的意識。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不能獨立于單元目標,而是要在整合單元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單篇略讀課文的學習目標,該目標不僅要緊扣略讀課文內容,還要指向單元教學目標,讓課程思政元素體現在教學目標內涵中。所以,在學習任務群理念下開展略讀課文教學,要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并抓住略讀課文的課前提示語,制訂針對性學習目標,做到“提綱挈領”,在具體任務活動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統編版四下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為“自然與科技”,語文要素有兩個: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展開奇思妙想,寫一寫自己想發明的東西。其中第八課略讀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課前提示語為:默讀課文,說說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是怎樣逐步實現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最新成就。可見,該篇略讀課文提出了閱讀要求和拓展建議,同時也指明了本篇課文的學習要點——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成果。明確課文要點后,教師需分析文本內容,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從而制定該篇教學目標。由于略讀課文重在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故應結合單元閱讀要素,訓練學生邊讀邊提出問題的閱讀方法。基于此,本課的教學目標任務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任務制訂表
學習任務一學生通過自讀和小組合作的方法,利用“飛天夢想歷程單”記錄并梳理中國飛天夢的實現歷程,在此任務活動中落實提示語的第一條閱讀要求。學習任務二借助問題清單,提出并解決不懂的問題,落實單元的語文閱讀要素。學習任務三以開展“航天成就我來贊”的拓展學習活動來落實提示語的第二條拓展要求。
新課標指出,學習任務群需以真實的情境來承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張華指出“素養是在特定情境中通過利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包括技能和態度)以滿足復雜需要的能力”。(張華,《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出發”》,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第7頁)所以,教師要挖掘課文內容中的生活要素,創設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真實情境,將抽象冗長的文章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情境任務,搭建起真實的、可感的、具有探究性的學習任務群情境支架。課程思政元素不僅僅體現在教學目標上,更應該落實到教學過程中。王崧舟認為,創設學習情境要包含三個要素:首先要有真實的場景,其次要有具體的角色,最后要有任務要求。
《梅花魂》教學案例中設置的學習情境引入如下(王崧舟,《學習任務群與課堂教學變革》,特級教師王崧舟新課標系列講座,2023年):
七天七夜的航行,“萬福順”號穿過了深邃遼闊的太平洋。我和媽媽終于回到了日夜向往的祖國,回到了廈門——我可愛的故鄉!
在祖國的懷抱里,我完成了高等教育。上學期間,外祖父一直從經濟上支持我。十來年間,老人來信時常要提起:“鶯兒,待你學有所成,一定前來接我歸去!”
可是,天不從人愿。我上大學三年級時,一個冬日午后,一封加急電報,帶來外祖父離開人間的噩耗——真沒想到,昔日星島碼頭一別,竟成永訣。重洋萬里,冥路茫茫,媽媽和我,真是悲慟欲絕。
外祖父去世后的次年初春,我在老家的山坡上,種下了兩株樹……
師:“我”種下的兩株樹是為了祭奠誰?懷念誰?銘記誰?
生:外祖父。
師:以你對《梅花魂》這篇課文的了解,你猜一猜“我”種下的那兩株樹很可能是什么樹?
生:梅花樹。
師:為什么你們那么肯定就是梅花樹,答案在——(生:課文中),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梅花魂》。
王崧舟認為,一個理想的學習情境還要符合三點要求:第一,學習情境要指向學習目標。該單元學習目標的主題為文學意象,梅花就是該課的文學意象,因此,該學習情境中作者種下的兩株樹就指向梅花這個意象。第二,情境要契合學生的認知。即情境是真實的,能被學生理解的。學生都種過樹,知道種樹寄托著某種情感。第三,情境要聯系學生生活。《梅花魂》的情境設置沒有脫離文本語境和學生生活實際,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情境的創設要結合語文要素和學習主題,聯系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并整合多種學習資源,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才能搭建起學習任務群的情境支架。
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中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葉圣陶,《略讀指導舉隅》,中華書局,2013年)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定位雖有所不同,但兩者都指向同一單元同一人文主題。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具備整體意識,從單元主題入手,分析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從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的內在聯系來建構單元學習任務群,并通過整合單元學習資源,展開略讀課文教學,從而踐行單元人文主題,落實單元語文要素,體現課程思政的任務旨歸。以統編版五下第二單元為例,該單元以古典名著為人文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其中《草船借箭》《景陽岡》為精讀課文,《猴王出世》《紅樓春趣》為略讀課文,口語交際是表演課本劇,習作主題為寫讀后感。通過整體分析、對比發現并建立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明確任務群學習。
1.以語文要素為主線連接略讀與精讀課文
該單元四篇課文出自四大名著,前兩篇精讀課文中教師需精講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即朗讀、默讀、邊讀邊猜大致意思等多種閱讀方法,并將方法運用在后兩篇略讀課文中,讓學生自主閱讀和交流表達,從而落實語文要素。
2.以學習情境為驅動串聯略讀與精讀課文
鑒于口語交際主題是“怎么表演課本劇”,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舉辦“我是名著傳承人”的課本劇表演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言語,從而創設出真實生動且與單元主題相關聯的學習情境來串聯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
3.以學習任務群為載體統籌安排略讀與精讀課文
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設置以下任務群。
任務一:感知名著人物形象。即通過教師講讀與自主閱讀學習四篇課文,體會文本刻畫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任務二:品鑒名著經典情節。即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名著片段,說明理由并與同伴分享體會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
任務三:再現名著橋段。即通過改寫劇本,小組合作以表演課本劇的方式演繹《猴王出世》與《紅樓春趣》場面,學生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的同時產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任務四:傳承名著經典。統整單元學習內容,緊扣喜歡的名著寫讀后感,并溝通閱讀鏈接和課外閱讀,拓展更多的經典作品,評選最優“名著傳承人”,發揮傳統優秀文化的思政理念。
總之,略讀課文具有獨特的價值,教師需要立足新課標,在學習任務群理念下開展略讀課文教學,綜合考慮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整合單元學習資源,分析課文提示語,抓住重點制定學習目標,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安排略讀課文教學過程,從而更好地發揮略讀課文的獨特價值,在略讀課文學習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發揮課程思政的導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