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摘 要:陶和瓷合稱為陶瓷,陶瓷的發明創造,是人類借助自然資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直觀反映,同時也彰顯人類利用自然之美優化生活的智慧與文明。高溫顏色釉是陶瓷坯胎內基于不同需求融入相應物質,在高溫燒制后,使其呈現不同圖案與顏色。隨著高溫顏色釉裝飾的飛速發展,目前已經與人類審美意識相適應,種類也越來越多,顏色釉裝飾作品從神韻、質感以及觸覺等層面,都更具高雅美,肌理流動下彰顯和諧美感,而且和現代環境裝飾形成一種協調美。本文基于高溫顏色釉特征,分析高溫顏色釉陶瓷材質特性與裝飾性能。
關鍵詞:陶瓷;高溫顏色釉;裝飾特征;材質
1 前言
高溫顏色釉因其獨特、高贊的燒制工藝,備受業界關注,所燒制出的陶瓷極其美觀,尤其是景德鎮高溫顏色釉陶瓷,具有非常高的審美和藝術價值。陶瓷種類較多,每類差異性都比較明顯,所以陶瓷裝飾通常能為人們帶來視覺享受,而高溫顏色釉具有增色添彩的效果,有效裝飾陶瓷外觀,使陶瓷表現出獨特風韻[1]。中國傳統美學大多追求意境美,如山水畫就是這一特點的直觀展現,而很多陶瓷作品是以山水畫為裝飾,同時應用顏色釉,將陶瓷裝飾出受眾喜愛的風格。因此,陶瓷燒制過程中,要注重高溫顏色釉的操作標準,以不斷提升高溫顏色釉陶瓷的燒制質量與效果。本文主要探討高溫顏色釉陶瓷材質與裝飾特征,以期能夠進一步將中國高溫顏色釉陶瓷推向世界舞臺。
2高溫顏色釉的特征
2.1釉
釉指的是瓷胎表面所附著的玻璃體,類似于玻璃,具有不透水、光澤以及透明等特性。與玻璃有所不同,釉的化學組成與微觀組成結構均勻性比較差,通常玻璃被溶解后會獲得均勻的組織,而釉內含有熔化不透的殘余石英,還有新生鈣長石、輝石、莫來石以及尖晶石等,并存在一定量的氣泡。若釉被用于陶瓷表面,會先制為釉漿,施釉過程中,坯體會吸收掉漿水,釉料在坯體表面均勻分布,燒制過程中會發生化學變化,經冷卻會產生薄薄的光亮釉層。釉能夠增加陶瓷的光亮透明度與表面堅硬度,有效避免臟污污染瓷器,實現瓷器制品機械強度的提升,增強陶瓷美觀效果與實用性。此外,釉層具有隔水性,有助于提升其絕緣性能,且具有防酸、防堿特性[2]。
2.2顏色釉
顏色釉,是在釉料內加入金屬氧化物與天然礦物質作為著色劑,經過焙燒,可以呈現出特有色澤,這就是顏色釉。通常將顏色釉分為三類,其中一種為根據燒成溫度分類,1000℃以下的為低溫顏色釉,1200℃左右的為中溫顏色釉,而1300℃以上的為高溫顏色釉。通常陶器會選擇低溫顏色釉,瓷器則多選用高溫顏色釉。作為原始瓷器形成的必要條件,釉是區分瓷器與陶器的重要特征,以釉實現陶瓷制品的美化,同時用顏色釉裝飾,成品豐富,色彩絢麗。特別是高溫顏色釉窯變,高溫燒制期間,器物釉內會有出現大量呈色元素,這些元素在氧化還原后會出現復雜的化學或物理反應,并發生改變,若器物中有兩種不同質的釉或者釉組成不均勻,由于其變化復雜,所以會產生窯變[3]。高溫顏色釉陶瓷燒制中,是否會產生窯變,往往和燒制氣氛、溫度、釉的組成形式等密切相關。
2.3高溫顏色釉
高溫顏色釉主要分為兩種,即:高溫顏色釉與高溫窯變顏色釉。前者燒成前后預判的色彩變化不會相差很大,后者則需要長期的經驗累積,才能在不可控的高溫燒制中尋覓一絲絲的蛛絲馬跡,這也是窯變釉的獨特魅力所在。
3高溫顏色釉陶瓷的材質特性
3.1物理與化學特性
在坯體表面熔融期間,釉會產生一系列化學或物理變化,包括釉料分解、脫水和氧化過程。釉和坯體之間產生化學作用后會產生中間層,在該過程中,釉和坯的部分氧化物會呈相互擴散狀態,此時坯會從釉中獲取金屬氧化物與堿金屬,生成該中間層調和坯與釉,優化坯和釉結合性具有重要作用。為保證坯釉充分發揮相互之間的作用,以得到良好中間層,需要使坯和釉保持一定差別。若坯體具有很強酸性,那么釉則需要調為弱酸性;若坯體酸性比較弱,此時釉可調和為中性。若釉與坯組成存在較大差異性,就會因為反應過于強烈,而導致坯體吸收釉的情況。而如果釉與坯兩者酸堿性差異比較小,或者趨于一致,就會由于釉和坯反應難度大,而不利于生成中間層,影響坯釉結合,該情況極易出現驚釉問題。
3.2化學穩定性
陶瓷所用釉,需要重點考慮其化學穩定性,也就是鹽、酸以及堿對釉面腐蝕性。通常情況下,硅酸鹽因為水解作用會產生硅凝膠與苛性堿,硅凝膠可為陶瓷表面涂覆一層保護膜,所以硅酸鹽對破壞表面水解速度具有決定性影響,同時還決定著水向硅凝膠保護層內部擴散速度。溶體內釉化學組成與氧化物數量比例決定著釉的化學穩定性,金屬氧化物數量越大,尤其是堿金屬氧化物越多,釉的耐酸性能也就越低。熔融狀態下,釉粘度主要由其化學組成決定,同時又對釉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釉粘度對其流動性具有決定性作用,高溫狀態下的釉粘度比較小,如果流動性太大會引發流釉、干釉、堆釉等現象[4]。相同溫度時,如果釉Na2O含量比較高,其粘度就較小,與Na2O相比,K2O對釉粘度所發揮的作用較小,高溫狀態下,CaO、BaO和MgO會降低釉粘度,低溫下則會提高釉粘度。釉冷卻狀態下,氧化物會快速縮小,提高粘度的溫度范圍。
3.3釉和坯的膨脹性
加熱陶瓷坯釉會產生膨脹,冷卻則會收縮,通常來說,坯釉膨脹系數直接反映出燒制完成后釉在坯體表面固著是否良好,膨脹系數不適應則會導致瓷釉熱穩定性下降。若釉膨脹系數比坯體膨脹系數小,那么冷卻狀態下的坯體收縮就會大于釉,并對釉施加壓應力,如果該現象大于釉抗壓力,那么釉層會出現剝脫現象。若釉膨脹系數比坯體膨脹系數大,冷卻時的坯體收縮則較小,同時對釉形成拉應力,該拉力大于釉抗拉應力的情況下,會導致釉層出現紋裂,這和坯釉化學組成、膨脹系數密切相關[5]。
3.4高溫粘度
一般由熔融狀態下的釉相對流動性測定其相對高溫粘度。釉干粉內添加適量粘結劑,調制為圓柱體,置于半圓形凹洞內,凹洞與淺槽相連接。釉料瓷板安裝于凹洞中,并放在窯內,保證底盤和瓷板能夠形成45°夾角,熔融溫度下的釉需冷卻一段時間,繼而測量槽內釉的流動長度。該長度就是表征釉相對粘度,通常測量時會和良好釉料作比較,然而該方法所測釉相對粘度具有交叉準確性,其原因是釉相對流動度并不只是由釉自身粘度決定,同時還取決于陶瓷表面釉的潤濕能力與化學作用程度。
3.5釉和坯的適應性
制作坯料為高度與直徑都是3cm的坩堝,裝上釉粉末,放在窯中燒制到釉融化。如果冷卻后的坩堝沒有開裂,釉表面也沒有碎紋,說明釉和坯彼此適應。
可根據以下方法測定坯釉適應性:制作坯料為一個薄片試條,同時在一面施釉,將坯料側放于窯內,燒制到釉溫度成熟后,再冷卻,密切觀察釉的變化。若釉熱膨脹系數比坯熱膨脹系數大,那么試條就會向釉面彎曲,此時釉面就會產生凹面;若釉比坯的膨脹系數小,冷卻后的試條就會彎曲到無釉面,此時釉面就會被迫承受壓應力,因為釉抗壓強度比坯膨脹系數大,此時冷卻后就會使釉層產生壓力[6]。也可通過坯釉應力儀測定坯釉應力,測定過程中,分別測試釉燒制后的試條,指出對坯釉結合性能產生影響的因素不僅有坯釉膨脹系數,而且還有中間層、釉彈性、抗張強度和釉層厚度等相關因素,只有在全面掌握釉料特性,方可有效應用高溫顏色釉裝飾瓷器。
4高溫顏色釉的裝飾特征
4.1設計高溫顏色釉時的多變性與復雜性
高溫顏色釉陶瓷創作構思與繪畫有所差異,繪畫主要表達主觀意念,很少考慮高溫狀態下的色彩變化,僅考慮油畫布、紙以及絹等材料的藝術語言。陶瓷藝術為工藝美術,需要考慮成形成品,而且不以設計師意向而發生轉移,陶瓷藝術所用原材料性能與造型都存在局限性,此為客觀存在的一個矛盾,而人類智慧會轉化該矛盾,可以將工藝流程敗績或缺點轉化成工藝特性。例如,祭紅釉是古代皇宮燒制的一種祭器,是鈞紅之后所形成的特殊高溫銅紅釉。燒制祭紅釉陶瓷難度非常大,對燒制溫度十分敏感,且質量缺乏穩定性,就算相同配方置于一個窯洞內,因氣氛與溫度有所不同,同樣會產生不同色調,燒制范圍非常小,而且釉面呈色也有很大差異。
4.2高溫顏色釉燒制的自然性與流動性
高溫顏色釉具有嚴格的生產工藝要求,需要設計師在生坯上構圖與著色,同時在釉下顏料與不同釉交融、疊加中操作。燒制過程中會出現抽象意境,釉自然流動下形成肌理現象,將抽象意境轉化為具象境界,例如,表現樹的茂密與山體的重疊。顏色釉若以銅著色,銅會使釉呈現出紅色、綠色與藍色等。事實上,銅的顯色由基礎釉組成、釉內銅含量以及燒制工藝決定,例如,石灰釉或鉛釉中的銅會表現為綠色,而堿釉中的銅則表現為藍色。都是石灰釉,如果燒制氣氛與溫度有所差異,所呈現的色澤也有所不同,其中還原焰下是紅色、氧化焰下是綠色、銅紅釉是最著名的顏色釉。
4.3高溫顏色釉形式的時代性與現代性
隨著高溫顏色釉裝飾的飛速發展,目前已經與人類審美意識相適應,種類也越來越多。顏色釉裝飾作品從神韻、質感以及觸覺等層面,都更具高雅美,肌理流動下彰顯和諧美感,而且和現代環境裝飾形成一種協調美。高溫顏色釉的裝飾,是實用和美觀的統一、科學和藝術的結合、抽象和形象的交融。對于高溫顏色釉陶瓷裝飾而言,為傳統形式增添了現代特色,為外來形式增添了傳統特色,這些都需要圍繞高溫顏色釉形式展開。現階段的陶瓷藝術,應重點彰顯時代性與現代性,才能彰顯時代藝術風格。
高溫顏色釉是陶瓷材料必要組成條件,顏色釉施釉薄厚也有所不同,通常施釉厚度為1mm,經反復歷練萃取,使釉色彩綻放迷人效果。而且高溫顏色釉和粉彩、青花等完全不同,它溫婉如玉、圓潤美滿,在陶瓷裝飾中極具特色。
5結論
新時代下的陶瓷藝術處于不斷變化狀態,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高溫顏色釉陶瓷可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觀性,由于高溫顏色釉采用高溫燒制,因此呈現晶瑩剔透的特點,觀賞起來更為美觀,備受大眾喜愛。因此,陶瓷裝飾應用高溫顏色釉可推動陶瓷工藝的發展,尤其是科技時代下,國外陶瓷工藝和科技材料相結合,產生新工藝技術,促進新型產業的產生與發展。中華傳統工藝傳承對陶瓷工藝發展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在高溫顏色釉陶瓷燒制過程中,需要傳承傳統工藝,不斷提升高溫顏色釉陶瓷燒制技藝,充分發揮其在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中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陳紫鵬,余帥.敦煌千佛元素在高溫顏色釉瓷畫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陶瓷,2023,56(02):58-59.
[2]何華高.火焰的饋贈——淺論高溫顏色釉的審美價值[J].景德鎮陶瓷,2023,51(01):133-135.
[3]成紫云.高溫顏色釉繪畫中裝飾語言的探索與應用[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3,57(02):76-77.
[4]黃雨聰,王夢婷.淺析材料在繪畫創作中的可塑性——以高溫顏色釉瓷畫作品為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2,56(11):55-56.
[5]張泉喜,程顯惠.當代陶瓷高溫顏色釉人物繪畫的特點——以借鑒西方油畫為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2,56(10):90-91.
[6]程顯惠,張泉喜.探析陶瓷傳統人物繪畫與當代陶瓷人物繪畫的異同——以高溫顏色釉為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2,56(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