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蘭
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存在于血液中,故被稱為“血尿酸”。其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尿酸是指通過體內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謝產生的尿酸,約占體內總尿酸的80%。外源性尿酸是由人們攝取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來,約占體內總尿酸的20%。尿酸大部分由腎臟排泄,其余部分主要通過腸道排泄。尿酸有抗氧化、保護神經系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被忽視的低尿酸血癥
對于“高尿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血尿酸濃度低常被人們忽視。低尿酸血癥是指血中尿酸水平低于正常值,目前尚無公認的診斷界值,人為規定為<119 微摩 /升。尿酸的合成減少和/或排泄增多均可導致低尿酸血癥的發生。
低尿酸血癥的危害有哪些?
◎急性腎損傷
腎性低尿酸血癥易誘發運動相關的急性腎損傷。腎損傷最常發生在劇烈運動后,如短跑(長跑不易誘發),劇烈的腹痛和惡心常發生在運動后6~12 小時。
◎尿路結石
低尿酸血癥患者容易并發尿路結石。因為尿中的尿酸鹽排泄增加會導致尿酸晶體形成,引起結石。
◎慢性腎衰竭
低尿酸血癥可引起腎臟慢性結構改變,如小葉間動脈內膜增厚、管腔減小,腎小管間質損傷,最終導致慢性腎衰竭。與非低尿酸血癥的男性相比,患低尿酸血癥的男性患腎臟疾病的風險高。
◎神經系統損害
低尿酸血癥患者會增加認知功能障礙及癡呆癥的患病率和嚴重性,因為尿酸可能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綜合征中發揮神經保護作用,低尿酸血癥是疾病進展較快的危險因素。
◎心血管系統損害
研究發現,尿酸水平≤240微摩/升時,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維持尿酸的正常水平,平時要注意哪些?
相較于“降酸”來說,尿酸偏低的人想要“升酸”更容易。尿酸是由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所代謝形成的,如果長時間食用素食且蛋白質和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體內的尿酸偏低。患者可以食用一些高蛋白的營養食物,如肉類、動物內臟、雞蛋、海鮮、豆類等。另外,平時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品,如柑橘類水果、獼猴桃。但是,當尿酸達到正常的數值時,就應該限制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入。若是因腎小管功能損傷使尿酸的轉運過程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偏低,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