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于 洋
成品油消費稅新政的落地對于規范基礎油及潤滑油行業是一劑良藥。

●隨著相關調油原料征稅的啟動,汽油或將迎來一波小幅上漲。
6 月30 日,財政部聯合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部分成品油消費稅政策執行口徑的公告》(下稱《公告》)。《公告》指出,為促進成品油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將17類化工產品列入成品油稅目,等同成品油征收消費稅。至此,近兩個月的成品油消費稅將有所調整的消息塵埃落定。
根據《公告》,將17 類產品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按汽油、溶劑油和石腦油的子稅目征稅。具體而言,將對烷基化油(異辛烷)按照汽油征收消費稅;對石油醚、粗白油、輕質白油、部分工業白油(5 號、7 號、10 號、15 號、22 號、32 號、46 號)按照溶劑油征收消費稅;對混合芳烴、重芳烴、混合碳八、穩定輕烴、輕油、輕質煤焦油按照石腦油征收消費稅。上述調整由6 月30 日起執行。《公告》中所列油品,在《公告》發布前已經發生的事項,不再進行稅收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公告》援引的征稅依據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08]167 號),該文件主要對成品油7 大子稅目的具體范圍作出了解釋。換言之,《公告》的內容是明確此17 類產品符合成品油子稅目的定義,屬于財稅[2008]167 號規定的成品油范圍,“本質上看是擴大了財稅[2008]167 號確定的成品油的征稅范圍。”四川省成品油流通協會研究員王超說。
王超舉了一個例子。例如,財稅[2008]167 號文規定的汽油征稅范圍是指用“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產的辛烷值不小于66 的可用作汽油發動機燃料的各種輕質油。含鉛汽油是指鉛含量每升超過0.013 克的汽油。汽油分為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以汽油、汽油組分調和生產的甲醇汽油、乙醇汽油也屬于本稅目征收范圍。”而《公告》將上列規定未提及的“烷基化油(異辛烷)”納入汽油征稅范圍。
與此同時,北京華稅律師事務所劉天永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主管稅務機關依照稅務總局2012 年47 號公告(視同石腦油)要求企業以前的納稅申報不能再成立,但是《公告》也沒有直接完全廢止稅務總局2012 年47 號公告。“這意味著《公告》明確的17 類產品以外的產品,今后將仍然受到稅務總局2012 年47 號公告的管理和制約。我們建議相關石化生產企業仍然要積極關注此類風險,做好17 類產品范圍之外的產品的檢驗檢測和免稅報備工作,以免引發涉稅爭議。”劉天永表示。
消費稅新政落地后,對于低粘度二類基礎油的避稅現象進行了嚴密的封堵,從5 號到46 號都將按照溶劑油征收消費稅,而溶劑油目前每噸的消費稅為1948.64 元(不含增值稅),這已遠遠超出基礎油的消費稅。
毫無疑問,成品油市場方面,隨著相關調油原料征稅啟動,調油市場將迎來成本方面的挑戰。“短期市內低價調和資源將陸續減少,將為地方煉廠以及主營單位的資源騰挪出一部分市場份額,而當前剛需支撐下的汽油市場行情將更為堅挺,不排除會帶來一波上漲行情。”王超說。
實際上,在《公告》發布之前,市場消息已甚囂塵上,不少煉廠收到征收消息,穩定輕烴消費稅也已經逐步執行。烷基化方面有局部地區煉廠收到征收消息,西北穩定輕烴消費稅也已經逐步執行,西北相關廠家多已調整為石腦油品名對外出貨,有部分廠家轉變為直供,穩定輕烴市場對此有一定準備。
在金聯創油品部高級分析師王延婷看來,雖然市場已有一定的準備,但影響不盡相同。
比如,從C4-烷基化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隨著烷基化消費稅政策落地,C4需求預期萎縮,價格或將再次出現一個下跌的過程,且伴隨部分煉廠開工負荷下降。烷基化方面,對于獨立烷基化廠家影響較為明顯,其運營成本及出貨價格都將面臨上升,成本轉嫁下游的同時出貨將受到明顯影響,但對于煉廠配套烷基化裝置影響有限。
這些影響將進一步減小地煉、貿易商對通過烷基化油(異辛烷)來調和汽油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資源成本,稅費導致成本上漲,進而提高出售價格。”王超說,“另一方面,隨著相關產品消費稅的征收要求逐步明確,油品稅費漏洞將逐步填補,也有助于推動市場的公平化和規范化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公告》的效力可能不會長久。近幾年來,國家在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國務院制定的各稅種暫行條例正在逐漸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的各稅種法律所替代,消費稅也不例外。
我國《消費稅法(征求意見稿)》已于2019 年12 月向社會公布,于2021 年初形成送審稿上報國務院審議。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務院2023 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消費稅法(草案)》預備于今年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因此,我國的消費稅法很可能在今年底公開征求意見,并于未來兩年內出臺實施。”劉天永表示。
近兩年內消費稅法出臺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關于成品油征稅范圍的現行文件均應失去效力,此次出臺的《公告》也不例外。“石化企業應持續關注消費稅立法動態,準確把握消費稅政策的變動和調整。”
《公告》發布后,相關化工產品貿易企業也會受到影響。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 年第1號),成品油發票只能在成品油發票模塊中開具,17 類化工產品被定性為成品油后,相關貿易企業也應當開啟成品油發票模塊,否則將無法在成品油模塊中開具17 類化工產品品名的發票,失去市場競爭力。
“貿易企業則需關注采購環節取得發票的品名,如生產企業向貿易企業銷售17 類產品時為了規避消費稅,開具其他品名發票給貿易企業,貿易企業再開具17 類產品品名的發票的,就屬于變名銷售行為。”王超說。
按照稅務總局2012 年47 號公告第三條的規定,將視同貿易企業自身發生了生產17 類產品的應稅行為,貿易企業將面臨繳納巨額消費稅乃至被定性為偷逃稅甚至虛開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