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擎宇 白大明
中國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SGC2135 隊掀起了高原項目生產熱潮。
西藏北部的羌塘盆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不足-8℃,含氧量只有內地的45%左右。這里被稱作“生命禁區”,無路、無電、無信號。
今年4 月,由中國地質科學院部署的西藏地區二維采集工程科研項目啟動。測線全長225 公里,需穿越丘陵、雪山、沖溝和湖泊等地形。承擔該項目的中國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SGC2135隊來到了這里,以“圓滿完成地質任務,創精品工程”為目標,戰高寒、斗高反,與甲方一道攜手并進,迅速掀起了高原項目生產熱潮。
青藏高原發育了眾多的中生代、新生代海相、陸相沉積盆地。其中,羌塘盆地是我國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氣盆地,資源潛力大,但截至目前勘探程度很低。

●戰高寒、斗高反,SGC2135隊快速開展工作。
中國石化地球物理公司是西藏油氣勘探和地質調查的主力軍。“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承擔了西藏地區70%以上的地震工作任務。在倫坡拉盆地拿到了西藏地區的第一桶油,而且首次實現了穿越喜馬拉雅山—岡底斯—羌塘盆地—可可西里—昆侖山—柴達木盆地施工。”中國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首席專家、西藏項目負責人陳明春介紹說。
馬超是南方分公司征戰青藏高原的參與者和見證者。2010 年,從事施工技術組長的他,被任命為項目代理技術隊長兼生產隊長首批進藏施工。從此,他每年都要上西藏承擔高原項目施工任務。
“有時候是一年進藏一次,有時候是一年兩次。最多的一年我上西藏三次,足足在藏北雙湖無人區待了7 個月。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西藏項目施工專業戶。”馬超笑著說。
由于年年進西藏,馬超那張原本帥氣白皙的臉,已經染上了“高原色”。他常開玩笑說,如果穿上藏服,扎堆在一群藏族同胞中,很難分辨出他是內地人還是藏族人。一次項目任務結束回家,走進家門時他的愛人竟然沒有認出他。
近年來,隨著高原施工管理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技術突破,南方分公司先后完成了10 余個高海拔地震勘探項目,均獲甲方高度贊譽,牢牢站穩了西藏市場。
“多年高原施工積累出的豐富的‘雙高雙復雜’地震勘探技術經驗,培養出的優秀高原施工技術管理人才團隊,形成的綠色高效的生產組織模式,建立的較為完善的高原支撐保障體系,為南方分公司順利中標該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陳明春說。
該項目啟動后,SGC2135 隊黨支部書記江勇是第一批上西藏的人。為了適應高原反應,他提前抵達海拔3650 米的拉薩,在拉薩適應了一個星期,再向海拔4700 米的那曲進發。
在拉薩適應期間,他一點兒沒閑著。一方面與SGC2135 隊隊長張波和在家準備出發的各班組保持密切聯系,參與項目施工方案設計、指導人員選聘和設備物資組織準備,另一方面在拉薩城里來回奔波,積極申辦施工批文,協調地方關系,為后續進藏人員尋找物美價廉的酒店賓館作為中轉營地,做足各種方案預案和準備。
“ 雖然我們基本每年都上西藏,對高原生活適應較快,但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執行嚴格的體檢程序和不同海拔進行適應調整,避免劇烈運動和洗澡,有不舒服的必須馬上就醫。我嚴格要求自己,對大家同樣嚴格要求。”江勇說。
盡管多方面注意,在那曲時,江勇還時不時出現頭暈、喘不上來氣的輕微高原反應。“畢竟這里海拔太高,含氧量和氣壓都低,出現暫時的缺氧和不適都屬正常。”江勇說。
西藏是旅行者的天堂。藍天、白云、雪峰、牦牛、高原湖泊……隨時拿起手機都能拍出美麗大片,可江勇的手機里沒有任何風景照。
“不是我不想拍,是因為前期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又非常緊張,每時每刻都忙著處理事務,完全無暇顧及身邊的風景。”江勇解釋說。
為了給大家創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江勇和陸續趕上來的前期各班組人員,精心選址,籌備物資帳篷,努力按照“賓館式營地、物業式管理、家政式服務”標準建設營地,推動各項前期工作開展。以盡可能舒適的高原生活環境,讓員工保持良好心態,快速推動工作開展。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后一塊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處女地。它更是重點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區,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環境保護形勢和壓力與日劇增。
如何在保護好高原生態環境的同時,高標準、嚴要求滿足甲方資料采集要求?
針對西藏嚴苛的環保要求,及時調整施工方案,使用可控震源采集施工代替鉆井下藥放炮施工。對五大高原施工作業技術難點進行分析,提出了七大措施技術解決方案。從法國引進了目前全球最為先進的WING節點陸地采集系統20000多道,全面升級設備系統。采取一系列控風噪強耦合技術手段,有效解決以往資料在斷層或褶皺發育區成像效果不好的難題,努力獲得最佳品質資料……
南方分公司精心籌劃,人、財、物、管、技、服、保等全方位升級作戰指揮和實戰體系,升級觀測系統,使用全新節點設備,優選優化激發方式,采取全可控震源施工,推動高原地震隊向自動化、智能化、輕裝化發展。
“該項目雖然是二維采集項目,但我們投入的設備、技術、人員、物資,堪比內地三維項目。”西藏項目副組長、現場總指揮陳杰說。
與此同時,力爭不在高原丟一張紙、留一個瓶、產生一袋垃圾……真正讓安全、綠色、低碳、高效的施工理念深入人心,SGC2135 隊努力實現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項目高質高效推進、完全滿足甲方質量技術要求“多贏”目標,為青藏高原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截至目前,SGC2135 隊已完成兩次營地搬遷,累計采集15000 余炮,完成了今年工作量的70%。“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地質目標,給甲方一個滿意的答卷。”江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