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陽楊 陳平軒
金陵石化邁上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快車道,全力打造本質環保型企業。
6 月2 日,藍天白云下,長江滾滾東流,一座座石化碼頭在大橋和青山映襯下,展現著油畫般的特質;滿坡花醉,江岸柳垂,一條條熠熠發光的銀色管廊連接著成片的裝置,高聳的煉塔在綠色環抱下彰顯著石化壯美。中國石化投資者反向路演團隊走進金陵石化現場調研,高度評價了公司綠色高質量轉型發展取得的成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金陵石化嚴格落實各項環保規范標準,完善環境管理體系,加大環保治理投入力度,通過創新節能減排理念、技術、管理和機制,不斷提高能源利用,降低污染,將生產運行可能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力打造本質環保型企業。

5 月29 日,金陵石化儲運部嗅辨師朱媛在鐵路裝運工區汽油裝車臺進行日常檢測時感覺有輕微異味,立即用紅外檢測儀檢測,確認1 號位法蘭處數值超標約380 毫克/立方米,便及時會同技術人員整改,復測后合格。這是公司治理大氣污染防控的特別舉措之一。

●綠色企業,美景引人駐足。
多年來,金陵石化自加壓力,突出廢氣治理,對標A 級企業標準梳理薄弱環節,針對性地實施環保治理和提標改造項目,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逐年減少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讓這家41 年的老石化企業成為綠色企業的標桿。
公司先后實施300 多項節能改造、安全整治和環保提升項目,陸續完成了加熱爐低氮燃燒改造、硫黃尾氣提標改造、熱電鍋爐煙氣超潔凈排放改造等治理項目。公司還在廠界周邊建立大氣自動站,監測因子包括甲烷及非甲烷總烴、苯、甲苯、甲硫醇、乙硫醇、二硫化碳、PM2.5 等,不僅實現了自證清白,而且與仙林大學城等國控源監測數據對比印證。同時,通過現代大氣走航監測車對重點區域、重點工藝廢氣實現定點精確分析,對生產區域內的異常因子,僅需5 秒鐘就能發現并鎖定污染源,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管控異味,為精準治理提供了依據。
針對“人體嗅閾閥值低于監測值和排放標準值”的情況,去年公司組織嗅辨師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特異功能”,靠鼻子“嗅”出異味氣體的種類與濃度,為查找異味污染源收集第一手資料。通過嗅辨師對異味的判定,彌補了儀器閾值的盲區,實現了異味源頭追蹤、源頭治理,用人的真感受提高治污水平,有效破解了無異味難題。
目前,公司在原油加工量增加40%的基礎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約90%,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指標全面達到國內領先,部分指標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 號常減壓裝置VOCs 數據為0。”6月20 日16 時50 分,打開金陵石化VOCs 監測系統,實時數據顯示。
近年來,金陵石化自主研發環保實時監測系統,打造環保地圖,在環保地圖中實現對生產區域24 個環境VOCs 在線監測點和70 余套裝置工藝、排放數據的實時管控,強化源頭預警功能,實現由“管排口”向“管源頭”轉變。
同時,公司建立了異常管理平臺,加強對工藝、設備、人員等異常情況的安全環保監管,實現對異常事件全流程的監控、分析、優化和跟蹤;建立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實現現場視頻、人員定位、氣體濃度監測、氣象信息、現場處置動態等信息的有機整合,大幅提升安全、環保及VOCs 應急響應速度和處置效果;完善直接作業管理平臺,將作業情況與電子地圖集成,作業情況一目了然;完善承包商管理與雙邊作業管理系統,通過“建立一張風險圖、管住一條作業線、構建一張監控網”,打造了全流程作業安全環保監管模式。
“大型煉化企業,結構復雜、裝置眾多、儲運繁忙,治理好VOCs 是一項系統的環保工程,需要技術支撐、資金投入、全面治理。這是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公司安全環保首席專家陸鵬宇表示。
金陵石化堅持“三先”企業精神,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公司以嚴于國家的標準,深入推進主要大氣污染物治理。先后投資新建化工原料密閉裝船、鐵路汽油裝車油氣回收等VOCs 治理設施20套,推動VOCs 治理覆蓋鐵路油品裝車、碼頭油品裝船等環節,形成完整的VOCs治理網絡;科學優化VOCs 末端治理技術,先后實施3 號焦化裝置密閉除焦改造、油品中間罐區及蠟油原料罐區提標改造、隔油池及污油池VOCs 治理等18 個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引進應用先進技術,對裝置尾氣等進行無害化深度處理,實現VOCs 持續減排;通過優化DCS 邏輯,重新局部組態,對Ⅱ催化裂化等裝置煙氣中氮氧化物濃度變化和注氨量調節實施串級自動控制,使煙氣中氮氧化物濃度保持遠低于國家重點區域特別限值。
6 月1 日15 時40 分,金陵石化常減壓裝置電脫鹽罐區,技術員秦文靜正拿著LDAR(泄漏檢測和修復)檢測儀器在現場例行巡檢。走了一圈后,他沒有發現泄漏。他用防爆手機對著裝置上的二維碼標識輕輕一掃,完成了檢測數據的系統上傳。
“以往,LDAR 檢測通過人工記錄,工作量大,很難保證檢測數據的可靠性,漏點有時不能充分暴露。”信息化與計量中心副經理梁維彪說。
近年來,金陵石化大力推進“智能化+環保”建設,結合LDAR 工作要求成功開發投用LDAR 數據傳輸系統,實現了從檢測任務分配、現場掃碼檢測、數據智能傳輸、漏點報警、維修任務下達、修復、現場復測、統計分析等LDAR全過程管控。同時,將LDAR 檢測儀器與防爆手機連接,通過現場掃描組件標識牌上的二維碼,實現智能定位檢測、檢測數據自動記錄并實時上傳。系統檢測數據精確到秒,有效解決了檢測數據不準、虛假檢測、檢測時間混亂等問題,保障了檢測數據的真實準確。
目前,公司對所有生產裝置和罐區的密封點、LDAR 組件標識牌逐一建檔,完成標準化密封點60 多萬個,懸掛二維碼密封標識牌近6 萬個,拍照、編輯組件照片2 萬余個,建立了標準化LDAR密封信息庫。同時,公司實行全員查漏堵漏,將裝置責任區包干,分配到班,承包到人,細查管道、機泵、閥門等部位漏點并專業修復,齊力織密有機廢氣逃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