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鳳穎
華北、遼河、中原三大油田各顯神通,迎來高速發展新時期。
“希望你們解放思想,開闊視野,繼續努力前進,爭當個‘油老三’。”1984 年5 月3 日晚,胡耀邦、楊尚昆在訪問朝鮮途經盤錦火車站的專列上,接見遼寧省、營口市和遼河油田主要領導,聽取油田的工作匯報,提出殷切希望。
遼河油田職工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賡續前行,奮力拼搏,1986 年原油產量突破1000 萬噸,成為全國第三大油田。
當時“油老大”是大慶油田,從1976 年突破年產5000萬噸已近10 年;勝利油田年產量在2000 萬噸以上,穩居全國“油老二”。當時的“油老三”是華北油田,年產能力在1000 萬噸以上,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984 年6 月召開的石油工業局廠領導干部會議上,歷經兩年多科技會戰的中原油田提出要爭當“油老三”。1985 年,原油年產量550 萬噸,油氣產量當量607 萬噸。當時,遼河油田年產能力760 萬噸,略勝于中原油田。

●遼河石油勘探誓師大會。
遼河油田地下結構卻千變萬化、錯亂紛紜。遼河盆地是一個構造圈閉十分復雜、多套含油層系相互疊加的、中新生代的斷陷盆地。
當時遼河油田經過石油地質勘探已經發現砂巖、灰巖、花崗巖等6 種儲油巖層,有12套含油層系,有背斜油藏、地層超覆油藏、透鏡體油藏、斷層遮擋油藏、上傾尖滅油藏、瀝青封堵油藏和古潛山油藏等7 種油藏類型。
遼河坳陷位于遼寧省中部,三面環山,一面向南深入遼東灣海域,總面積15906 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2400平方公里,占4/5。認識遼河油田斷塊油田的特征,掌握油田的生油情況和勘探規律,經歷了一個艱苦的過程。
胡耀邦希望遼河油田爭當“油老三”的重要指示,極大鼓舞遼河人奪油上產的熱情。遼河石油勘探局黨委作出一系列部署,認真貫徹胡耀邦的重要指示,瞄準“油老三”的奮斗目標,研究落實加快油田開發建設,少投入、多產出,努力爭當“油老三”的具體措施,加快科技進步,積極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創出勘探開發的新水平,油田地質勘探工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突破。
遼河油田奮勇爭先。華北油田不甘落后,為了爭當“油老三”,在連續10 年穩產1000萬噸之后,針對冀中地區潛山油藏已無大的發現、潛山油田遞減速度快等特點,于1985 年實施由“潛山油藏開發為主”向“砂巖開發為主”轉移的戰略部署,加大了古近—新近系砂巖油藏開發力度,以彌補潛山油田遞減的部分產量。
華北油田一方面,強化各類措施減緩潛山油田遞減;另一方面,加快動用已探明儲量,積極開發砂巖油藏,岔河集、留70、晉45 等(區塊)主力砂巖油藏相繼投入開發,確保砂巖油藏年產量以每年20 萬噸左右的速度增長。
中原油田地處河南省濮陽市,所在的東濮凹陷,是典型的多含油層系復雜斷塊,具有高溫、高壓、高鹽、埋藏深、斷塊碎等特點,被地質學家形象地稱為“打碎的盤子又被踢了一腳”。從這樣的地層中把油氣開采出來,難度很大。1982年初,康世恩提出在中原油田進行系統的科技攻關。12 月29日,中原油田正式打響3 年科技攻關會戰。
3 年科技攻關會戰,中原油田同 39 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大型企業建立科技協作關系;從國外引進地質化驗分析、計算機系統等技術設備;80 多家國外公司派出技術人員到油田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油田的勘探開發有所突破、油田生產建設成果顯著、油田技術水平明顯提高,提前完成了國務院批準的“三個五”會戰任務;基本攻克了地質綜合研究、鉆井、測井、試油、采油、集輸等“八個技術關”,創出了油田勘探、鉆井、開發、建設4 項新水平;取得較大科研成果117 項。其中,獲6 項國家科技進步獎,6 項石油部科技進步獎。通過科技攻關,中原油田日產水平由1982 年底的6350 噸,躍升到1985 年底的17500 噸。3 年間,每年增長原油量90 萬噸~150 萬噸,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各油田首位,躋身全國大油田行列。
作為中國最大的稠油、超稠油生產基地,遼河油田是世界上開采難度最大的油田之一。隨著稠油開采工藝技術的不斷突破,稠油開采產量逐漸占到油田總產量的 60%以上。
當時曾流傳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夜晚,一掛偷油馬車陷在油池里,馬的四蹄被死死黏住,成了會喘氣的活標本,最后動用吊車才吊出來。當時還有順口溜:稠油、稠油!有油不流,油稠人更愁!
遼河石油人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探尋深埋1600 米的“稠油龍”。以“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服輸精神,牢記“稠油非攻關不可”的光榮使命,在從美國引進4 套全自動高溫高壓蒸汽鍋爐及附屬設備基礎上,一方面組織科技力量開展工藝工具攻關,一方面又從日本引進3 種規格的蒸汽發生器及相關設備,并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加快國產化生產。
以“苦干實干加巧干”的實干精神,開創中國超稠油放噴生產先河。以“為稠油插上科技翅膀”的創新精神,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成為中國石油開發方式轉換的成功典范。
“油稠人不愁,困難也低頭!”遼河油田的稠油、高凝油開發進入工業性開采,從先期防砂完井,對稠油、高凝油“汽采”,到進行蒸汽吞吐,實行“三階段”開采法,大大提高了稠油及高凝油采收率。到1988 年底,僅高升油田高凝油產量就比1981 年產量提高了4.57 倍。
遼河油田到1988 年底累計稠油、高凝油開采1160 萬噸,相當于一個曙光油田開發以來14 年產量的總和。在稠油開采技術的適用和推廣上有力地發揮了全國最大稠油基地的作用,深井稠油開采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遼河油田原油產量1986年突破1000 萬噸,提前4 年實現了翻一番的宏偉目標,1987 年產量超過華北油田,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全國油田排行榜上的“油老三”。
在復式油氣聚集帶理論指導下,遼河油田繼續努力,以每年多產100 萬噸的速度遞增,1995 年產量達到1552 萬噸歷史最高紀錄,實現了原油產量翻兩番的奮斗目標。
點評
不懈探索 注重創新
油田勘探開發是一項認識和掌握地下事物活動規律的科學。各個油田的地質特點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對油田真正正確的認識,只能來源于實踐。只能在實踐的過程中,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傳統的、經驗的、引進的、借鑒的,這些都只有在深入的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建設者能動的創造性,才能取得成果,發揮作用,帶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