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 康寧
[摘要]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視域下,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藝術和傳媒行業相結合,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優秀專業人才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文章主要從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理論基礎出發,通過解構AIGC視域下的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重構與優化,探索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的實踐模式和路徑,分析在融合過程中的發展機遇和前景。
[關鍵詞]AIGC;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
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在新文科領域應有更深入的探索。隨著AIGC技術的不斷發展,藝術和傳媒行業面臨所未有的變革和挑戰。因此,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藝術和傳媒行業相結合,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優秀專業人才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新文科視域下,藝術和傳媒專業需要融合更多跨學科知識,以適應未來的社會需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將成為未來藝術和傳媒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高校將AIGC技術融入藝術和傳媒專業課程,有助于培養具備跨學科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一、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理論基礎
(一)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的概念和內涵
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指將藝術與傳媒技術相結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內容生成和創作。這種融合的方式可以讓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創造更為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和媒體內容。通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可以更加高效地創作和生成內容。例如,藝術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算法分析不同的顏色、形狀和紋理,以創作出更為復雜和多樣化的藝術作品。而傳媒工作人員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來創作更具創意和吸引力的媒體內容。
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可以從創新、互動和跨界三個方面進行內涵闡述。在創新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可以促使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媒介出現。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打破原有的創作局限,創作出更具創新性的作品。在互動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使藝術和傳媒作品具有更高的互動性和參與度。比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可以使受眾通過藝術和傳媒作品獲得更加沉浸式的體驗,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使得作品的互動更加智能化。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創造出更具互動性且參與度更高的作品。在跨界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可以使得藝術和傳媒專業與其他學科領域緊密融合,有助于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創作出跨界作品。
(二)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跨界融合與創新理論
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理論基礎包括: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理論、生成對抗網絡(GAN)理論、媒介理論、數字媒體理論、信息美學理論、傳播學與受眾研究理論等。
在AIGC視域下,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為藝術與傳媒的融創提供技術支撐。生成對抗網絡(GAN)作為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可助力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創作高質量內容。媒介理論和數字媒體理論為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理解人工智能內容傳播特性提供理論支持。基于信息美學,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能夠評估AI生成內容的美學價值,提升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創的質量。傳播學與受眾研究則為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理解受眾需求和喜好,實現有效傳播提供借鑒。
二、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重構與優化
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必然趨勢。然而,這一進程也伴隨著一系列挑戰。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產業需和跨領域合作等方面。
從產業需求角度來看,當前,產業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正不斷增長。而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有助于高校培養具備創意思維與相關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需求日益凸顯。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有助于高校培養具備跨領域知識結構的創新人才,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多樣化內容的需求。
從跨領域合作角度來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有助于高校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推動跨領域合作。這種合作可以帶來更多的創意碰撞,促使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創作出更具創新性的作品。跨領域合作還可以促進人才交流與資源共享,提高人才整體創新能力。例如,藝術家可以借助傳媒行業的資源和技術進行作品創作和推廣,而傳媒工作人員也可以在藝術領域尋求新的靈感。面對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挑戰,跨領域合作有助于提高藝術與傳媒行業的競爭力。例如,通過與科技、教育、旅游等行業的合作,藝術與傳媒行業可以拓展市場,實現產業升級。
綜上所述,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產業需求的變化,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必要性愈發凸顯[1]。通過對產業需求和跨領域合作等方面的深入探討,我們可以看到,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不僅有助于推動行業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還能激發內容創新和跨領域合作,為構建更加豐富、多元化的藝術與傳媒生態做出貢獻。
(一)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
1.內容創作與生成
在AIGC視域下,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內容的自動生成和優化。這包括文本、音頻、視頻和圖像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如使用AI技術生成逼真的虛擬角色、動畫場景,以及為影視劇本、新聞報道等提供文本創意。通過應用AI技術,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可以大大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其還可以獲得更多的靈感。
2.個性化與智能推薦
AI技術在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中還可以幫助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實現內容的個性化推薦。通過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瀏覽歷史等數據,AI系統能夠為每個用戶提供獨特的、個性化的內容。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黏性,還可以幫助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更精準地觸達目標受眾,提高內容傳播效果。
3.互動式與沉浸式體驗
AI技術還可以在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中實現互動式和沉浸式體驗的優化。例如,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技術,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能夠為用戶提供全新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基于AI技術的智能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功能,用戶可以與虛擬角色或場景進行更加自然的交互,從而提升參與度。
(二)藝術與傳媒專業的重構與優化
1.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藝術與傳媒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2]。因此,藝術與傳媒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需要與時俱進,融入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如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生成對抗網絡(GAN)、深度學習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際應用案例。此外,教育工作者還須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藝術與傳媒課程相結合,如在平面設計課程中引入計算機視覺技術,或在新聞寫作課程中探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應用。通過這種跨學科的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在藝術與傳媒領域的實際價值。
2.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
藝術與傳媒專業教育工作者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實現更高層次的知識融合。教育工作者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在實際項目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如編寫代碼實現自動化文本生成、圖像合成等,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的學習過程能使學生在理解藝術與傳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掌握并運用人工智能技術。
此外,高校還應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可以通過設置相關課程或組織各種活動來實現,如引導學生學會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相融合,從而使作品更具創新性。高校還可以搭建跨學科的創新實驗室,讓學生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對前沿技術的探索,從而創作出更具獨特性的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也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最終實現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3.跨學科合作與交流
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教育應更加強調與其他相關學科的合作與交流,以推動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其合作與交流的領域包括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通過學科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僅可以實現學科間的知識碰撞,也有利于各學科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具體來說,高校可以定期組織學術研討會、實驗室參觀、項目合作等活動,以促進跨學科的學術研究和產學研合作。這種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展示才能、接觸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機會。高校還可以積極與企業和行業建立緊密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實踐和就業機會。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和需求,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還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為他們的未來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倫理與社會責任教育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藝術與傳媒專業需要進行進一步強化倫理和社會責任教育。這是因為AIGC雖然為創作提供便利,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道德風險和挑戰,如虛假信息傳播、版權侵犯、個人隱私損害等問題。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引導學生認識這些道德風險,使他們能夠在使用AIGC時,充分理解并遵守相關的倫理原則和法律法規。這需要高校設立相關的課程,如媒體倫理、版權法、數據隱私保護等課程,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原則和規定,從而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此外,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其作品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教育工作者應教導學生如何避免因技術的濫用產生不良后果;如何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尊重他人的權益;如何在分享信息的同時,保護個人和他人的隱私。
在人工智能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藝術與傳媒專業的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需要強化對學生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做出符合倫理規范的決策,成為社會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三)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實踐模式和路徑
1.融合實驗室模式
高校建立融合實驗室是促進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一個有效方式。在融合實驗室內,藝術與傳媒專業的學生、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可以共同參與創新項目,以推進藝術與傳媒技術的融合發展。在融合實驗室內相關人員可以進行一系列跨學科合作,例如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大數據與數據可視化的應用等。這種融合實驗室模式可以讓不同領域的人才開展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不僅能夠促進藝術與傳媒專業的發展,還可以提升藝術與傳媒專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水平。
2.跨學科競賽實踐模式
跨學科競賽實踐是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路徑之一。在這方面,高校可以開展各類跨學科合作的項目,例如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音樂創作、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電影拍攝、基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創意寫作等。通過這些項目,高校可以讓藝術與傳媒專業的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可以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生學習與藝術與傳媒相關的知識,促進不同學科人才的交流與合作。此外,藝術與傳媒專業的學生也可以積極參加各類有關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競賽。這些競賽可以為藝術與傳媒專業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交流平臺,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推動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發展。
三、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前景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成為時代發展趨勢。同時,藝術與傳媒行業作為人文領域的重要代表之一,也開始重視人工智能在藝術和傳媒領域中的應用。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的融合創新將迎來發展機遇。
首先,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有利于創意與技術的融合。人工智能的應用為藝術家和傳媒從業者的內容創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技術具有快速處理、分析海量數據的優點,藝術家和傳媒專業人員可以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創意與技術的完美結合。其次,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有利于拓展藝術表現形式。在AIGC視域下,藝術家和傳媒專業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創造出更為真實、更具感染力的作品。最后,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有利于提高傳媒內容質量和生產效率。以往,在傳媒行業,通常是由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決定生產效率。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藝術家和傳媒專業人員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生成更多的內容,并且這些內容質量較高。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幫助藝術家和傳媒專業人員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生產出更加符合受眾喜好和需求的內容。
在AIGC視域下,藝術與傳媒專業融合創新的前景十分廣闊。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拓展藝術表現形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等。當然,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藝術家和傳媒工作人員也需要注重技術和人文的平衡,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技術[3],以保證內容的人性化和藝術性,實現更好的人機合作,進一步推動藝術與傳媒行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少偉.人工智能在計算機信息技術中的標準化應用[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2(12):137-141.
[2]李慧,溫素彬.比物連類:智能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 [J].財會月刊,2023(04):45-50.
[3]夏鵬.基于知識表示與提取的法條預測方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