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科
摘要: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預計2035年,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階段。面對嚴峻的老年人口形勢,積極促進社區的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幫助老年人實現自我價值,對于社會和諧發展以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都有積極作用。本文分析老年人社區參與的現狀及其需求,提出促進老年人社區參與的社會工作實踐過程,以助力構建美好和諧的社區生活環境。
關鍵詞:社區社會工作;社區參與;城市老年人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根基,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快速增長。當前,中國老年人群的需求從經濟需求擴展到精神、心理需求,特別是空巢老人易產生孤獨感、失落感。[1]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社區作為人口聚集的場域,需要更多人員從事與社區治理、社區發展相關的事務。社區中同時存在著大量的有文化素養和知識技能的老年人,積極開展老年人社區參與活動,營造良好老齡化氛圍,不僅可以助力社區治理和社區發展,對于老年人來說也可以通過社會參與方式發揮余熱,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華,促進個人和社會的融合和發展。
一、理論基礎
(一)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對社會交往中的報酬和代價進行分析。社會交換理論即是社會成員之間通過各自的價值資源與另外的社會成員進行價值交換,通過雙方的資源交換分別達到各自想要達成的目的。社區的老年人通常會被認為是無法參與社區活動的,不能夠參與社區的一些決策活動,甚至是被人標簽化了的,認為老年人身體虛弱,無法產生社會價值,只會浪費社會財富和資源,得不到其他社會成員的尊重。社會交換理論認為,老年人通過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參與社區的治理和服務活動,治理社區環境和維護社區安全,幫助社區的弱勢群體參與社區生活,可以獲得社區成員對老年群體的尊重和喜愛,同時可以滿足老年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
(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律,該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包括五個方面: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對于社區的老年人群體來說,尤其是退休或者是賦閑在家的老年人,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有著同樣的需求。老年人年老后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問題,這是他們生活的基礎,同時也是老年人能夠參與社區志愿活動的基礎,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老年人來說,避免孤獨,期待家人、朋友的陪伴則是更高層次的需要。另外,對于一些退休老干部職工,他們更熱心于社區的參與活動,在年老時也積極地發光發熱,讓自己的社區更加美好,同時致力于自我價值的實現。
(三)優勢視角
優勢視角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老年人同樣是具有優勢的,優勢視角認為,老年人更有經驗,對于生活上的事情有更多自己的理解,在與人溝通和交流上面,老年人的溝通能力比年輕人更強,在社區治理中老年人更有優勢。另外,老年人有更多的時間,方便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活動。
二、老年人社區參與的現狀及其需求
目前,我國的法定退休年齡一般是男性60歲,女干部55歲,女性50歲。相較于歐美國家,我國工人的退休年齡較低。多數老年人退休后還有精力從事一些社區工作,并且,剛剛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很難適應退休后賦閑在家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他們很難適應退休后閑散的生活,甚至會有一種空虛感。因此,可以嘗試開展老年人社區參與。在具體服務實踐中,政府通過購買崗位或服務的方式,以期將社會工作專業化的服務理念與方法應用于居家社區及機構養老服務發展當中,關注于老年群體的深層次及多元化服務需求,促進專業化老年社會工作的長效發展。[2]
在我國的城市社區中,老年人扮演兩種角色,一方面是社區服務的對象,另一方面是參與社區治理、推動社區建設的關鍵力量。社會形態進入新時期,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既要實現效益明顯提升的高質量發展,又要實現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代國家戰略體系新格局的重要環節。[3]除此之外,老年人群體相較于其他社區參與群體,對社區有著更高的依賴,同時也有著閱歷廣泛、社會經驗豐富、人脈廣闊、參與時間充裕等優勢。在這種條件下,老年人參與社區管理,無疑是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一種方式。
當前,在一些不發達的中小城鎮,由于缺乏資金、基礎設施、人才等因素,社區的發展速度較慢,居民對社區的參與程度較低,導致社區治理效果不佳。盡管已經有了一定的老年人社區參與實踐,但目前還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老年人的社區活動參與率偏低;老年人參與社區生活的方式比較單一,等。為此,應充分認識到老年群體在社區生活中的主體作用,為老年群體的社區參與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與渠道。在積極老齡化視野下,老年開放大學在建設過程中必須理清思路,打破傳統老年教育窠臼,重新定位老年人群教育需求,探索教育養老服務新模式,激發老齡人群社會價值。[4]
三、社會工作實踐過程
(一)社會工作介入目標
社區老年人在參與社區治理和社區生活的過程中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僅僅是社區的老年群體自身的原因,同時也包含社區老年人的家人、朋友以及同輩群體的影響。主要是因為社區老年人年齡較大,在參與社區活動中容易出現意外情況,進而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和家人。
促進社區的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社區老年人的參與可以緩解基層工作繁重繁雜的現狀,有助于社區各方面的治理;另一方面,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可以獲得充實有意義的晚年生活,減少晚年生活的煩悶,實現老年人的自我價值。社區內的老年人是社區內潛在的人力資源,帶動社區中活躍的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提升老年人的社區參與度和社區獲得感對社區的高效治理有著重要影響。另外,有利于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的初步形成,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會工作介入的目標包括:(1)提升社區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活動的積極性,緩解社區工作人員不足的困境;(2)滿足社區老年人社區參與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提高老年人的獲得感和成就感;(3)組織老年人參與社區弱勢群體救助活動、社區環境治理、社區文化氛圍構建等一系列社區的經濟社會活動;(4)形成社區互幫互助的社區氛圍,通過一部分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的老年人的帶動,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的活動。
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是“積極老齡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的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參與文明實踐、公益慈善、志愿活動等。在社會治理方面充分發揮老年人的參與興趣,在政策制定方面發揮老年人咨詢建議的作用,搭建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平臺,進而指導和促進基層老年人自治組織的建構和發展,這對于應對人口結構失衡、勞動力人口不足、老齡化嚴重的社會問題具有積極意義。
(二)社會工作介入內容
加強老年人社區參與的宣傳。促進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宣傳是第一步。老年人雖然已經退休,有大量的空閑時間,甚至有些老年人是很熱衷于參與社區活動的,但是由于宣傳通知不到位,可能就會導致有志于參與社區活動的老年人得不到相關的信息,或者沒有激發起老年人參與的興趣。同時宣傳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對于促進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宣傳,要先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老年人參與社區活動可以滿足他們的什么需要,對于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社區融入以及對于社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有何積極作用。一般來說,老年人從社會崗位退休后有自己空閑時間,但是這些空閑時間會用來照顧孫子、孫女,或者老年人因為自身身體原因不愿意參與社區活動,同時老年人的子女為了他們父母免遭意外傷害,也會勸阻老年人參加社區活動等,這些原因是阻礙老年人參加活動的重要因素。
制定社區參與的制度規則。除了社區的宣傳準確到位,社區參與的規則制定和完善也不可或缺。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雖然社區參與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并且參與的成員一般是社區管理者,但是完善、規范的參與制度才是老年人有效參與的保障,也是社區志愿服務長期存在的基礎。目前,在我國基層政府管理中,完善的志愿服務參與制度尤其是關于老年人參與社區建設和發展的規章體系還很少,基層政府將社區的管理和發展工作控制在自己手中,負責大量的社區管理工作,沒有精力制定社區志愿活動參與的規范,這直接導致社區治理和發展的惡性循環。建立社區統一的志愿服務制度,并根據各個社區自身的人口特點和性別比例建立符合各個社區特色的志愿服務制度,建立適合本社區老年人的志愿服務規則,是推進社區居民尤其是社區老年人參與、促進社區發展的關鍵舉措。
給予參與活動激勵鼓勵。一方面有些社區的老年人是愿意參與社區的生活和活動的,他們對建設自己的社區以及幫助社區里的其他弱勢群體是積極的,社區老年人積極參與社區生活,希望可以在自己的晚年時光里發光發熱,為社區的其他人做出自己的貢獻;另一方面老年人也希望實現自我的價值,通過自己的付出,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有意義和有價值。但是,志愿服務雖然是自愿行為,社區并不需要給予這些參與社區治理的老年人金錢或者精神獎勵,但是在中國的國情和社會現狀下,為使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的效果更有成效,社區或者街道對參與社區治理的老年人給予物質獎勵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使老年人參與度更高,并且可以帶動其他人參與。
四、經驗總結
在老年人個體層面上,應采取以下三種方法:轉變觀念,提高參與意識;持續學習,加強能力建設;骨干帶動,培養社區歸屬感。老年人在退休后往往會想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參與社區活動的動機不強,改變老年人對于社會活動的看法,提高老年群體對社區的榮譽感和歸屬感,讓老年人以自覺的心態參與社會活動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一些老年人有參與社會活動的想法,愿意幫助社區內需要幫助的人,增強老年人的能力水平,提供有關活動的知識分享和技術訓練也是提升老年人社區參與的一方面。
五、結束語
老年人參與志愿服務有利于社會志愿服務的持續性發展。參加老年人志愿服務有利于老年人實現自身價值。老年人退出社會,社會參與感較低,志愿服務可以讓他們重新參與社會實踐,提升社會參與感;參與志愿服務也可以讓他們發揮余熱,重建自信心;同時它還能幫助老年人建立起新的社會關系網,增加他們的交友能力。在增權取得較好成效的社會環境中,讓社區老年人有更多的機會參加社區活動,可以推動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并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 唐蘭葉.發展性社會工作取向下老年社會工作初探[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07):73-77.
[2] 李文祥,趙紫薇.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的制度沖突與協調[J].河南社會科學,2021,29(03):101-108.
[3] 韋艷,段重利,梅麗,等.從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看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1,34(05):107-121.
[4] 王攀攀.積極老齡化視角下基層老年開放大學推進策略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19,23(0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