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嬌
摘要:體育特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融合體育精神、體育文化與城市文化的產物,是建立特色城市名片、打造特色城市體育文化、提升城市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實現體育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本文就體育特色城市發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討,探索體育強國背景下特色城市發展策略,以期為打造體育特色城市、落實體育強國戰略思想提供助力。
關鍵詞:體育強國;體育特色城市;發展研究
體育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十四五” 規劃中的重要目標與任務,是加強國民體質健康管理、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城市建設如何更好地展現體育精神,打造特色城市名片,以體育特色城市的發展助推體育強國戰略的有效踐行,將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
一、體育特色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一)帶動城市經濟快速發展
體育強國戰略思想對于國民的體質健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落實國民身體素質提升提出了新的思路。體育生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城市生活中隨處可見與體育相關的元素。伴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體育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也促進了體育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有研究表明,我國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需求正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以1.5倍的速度增長。而與體育活動相關的產業經濟收入也在呈倍數增長。
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健身行業、體育旅游行業、大型體育賽事行業快速發展,體育活動周邊項目的興起也成為城市體育事業發展的新趨勢。健身行業的蓬勃崛起,讓人們對于健身領域、身體素質培養與鍛煉等方面有了新的認知,人們在健身方面的消費也在逐漸增多,推動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旅游行業通過建設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城市體育旅游設施、項目等,以特色化的體育旅游活動內容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旅游消費,推動本項目及周邊項目效益提升的同時也為城市旅游增添了新的特色。在各種大型體育賽事的快速發展中,城市不僅能夠通過體育賽事的召開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與之相關的體育活動培訓、體育保險、體育會議等服務行業都將迎來整體的發展新格局,并帶動餐飲、旅游、住宿等行業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1]
(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體育強國背景下,不同城市都在挖掘自身獨特的體育發展特色,強化城市體育發展促進城市文化與經濟發展的作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打造城市的特色名片。我們以北京為例進行體育對城市知名度、影響力的影響分析。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已經具有了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較為清晰的形象特點。北京通過2008年奧運會與2022年冬季奧運會等賽事的機會,讓全世界認識了新的中國、新的北京,也讓北京的新形象、新名片進入了世界人民的視線,打造出城市特色形象與文化符號。
(三)推動城市結構改革
城市體育的發展必然伴隨著與之相關的產業共同發展,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第三產業的有效發展。例如,體育與餐飲、旅游等相結合,推動了城市特色旅游行業與房地產、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同步發展。體育行業與傳統生產行業的結合,則通過體育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推動了體育用品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體育消費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須消費之一,不僅進一步推進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同樣推動了城市產業結構的不斷改革,以城市體育行業為核心的產業鏈也隨之產生。廣州作為我國城市經濟發展快速變革的先驅,也正是從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始,開始了體育消費行業新產業結構的發展變革之路。
體育消費市場的巨大需求,以及其對于其他行業產生的經濟推動與產業變革,也推動這些行業對于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以體育行業與傳統生產行業的整合結構為例,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產品的需求,生產行業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實現產品快速生產、企業快速增效的目的,這帶來了一批體育用品生產制造工人的崗位需求。而隨著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專業體育訓練、體育培訓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于專業體育培訓教育與訓練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也為城市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方向。體育行業產生了大量的人才缺口,也更好地緩解了城市人口就業壓力。
(四)促進城市文化發展
對于城市文化的發展來說,借助體育文化、體育精神的傳播,能夠更好地發揮城市特色文化底蘊的作用,讓人們感受到城市文化的獨特魅力。體育文化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出一個城市的開放度與包容度,是城市精神面貌的具體表現,更是一個城市展現自我的重要標志。體育精神是體育領域的核心價值觀,是體育文化的靈魂所在。因此,通過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推動建設體育強國,也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現出不同城市的精神面貌與歷史文化底蘊,讓城市文化與體育文化得到共同的發展。
(五)推動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發展
根據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體育46號文件” 的要求,全民健康管理已經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并針對全民身心健康素質的培養提出了指導方向?!督】抵袊?030規劃綱要》中對全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了落實全民身心健康培養與提升的目標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于2035年基本實現體育強國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全民身心健康素質、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這也更進一步體現出體育發展對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影響與作用,以及體育強國將要面臨的重要工作任務與使命目標。
體育特色城市的建設遵循各項政策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完善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生活與運動鍛煉基礎環境、培養并提高城市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為主要方式,將體育活動、體育建設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培養城市居民的運動習慣,提高城市居民的運動能力,幫助城市居民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并逐步幫助城市居民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二、建設體育特色城市發展策略
(一)構建“互聯網+”體育產業模式
基于“互聯網+” 的背景,將體育服務與智能技術相融合,構建智慧、普惠、共享的體育產業新格局,提升群眾體育鍛煉的獲得感,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思路,促進體育產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多元價值的實現。
(二)構建智慧體育平臺
第一,要以高質量的體育教育為基礎,對體育比賽、場館設施、健身指導、體育用品等要素,建立資源的分享和使用機制。當前體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和市場與公共服務領域之間的不協調問題,不僅影響了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導致體育資源與人們需求的不匹配。第二,依托智慧體育平臺,不斷拓展行業的覆蓋范圍。整合體育服務、體育產品、群眾需求、智能技術等多方面的優勢,構建“一站式” 的體育產業資源共享平臺,滿足廣大群眾的健身需求,提升產業附加值,創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例如,浙江省寧波市研發的“浙里煉” 體育公眾服務系統,通過線上線下的預約、銷售、支付等方式,提高了人們觀看比賽的便利性,提高了體育場館的經營效率。第三,準確掌握“互聯網+體育” 的發展趨勢,不斷開發新的運動產品和運動項目。在人們健身熱潮持續升溫的背景下,云健身、體育直播等新興體育產業形式應運而生,為體育產業鏈條提供了增值擴能的“增值點”。
(三)改善服務的品質和質量
為大眾提供優質的資源、服務,來滿足大眾在各種運動場合下的消費需要,用優質的體育服務來引導全民健康的新潮流。要將網絡的元素與體育產業相結合,利用為民眾提供線上體育教育、在線健身培訓指導等服務,促進民眾的線下鍛煉與在線體育學習相結合。比如,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體育服務品牌,利用各種不同的服務如體育項目的數據查詢、賽事咨詢以及網上消費,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完善的體育服務,從而建立起一個常態化的、互動型的體育服務系統,并對體育行業的智能化發展進行深層次探索。
(四)做好“需求端”建設與管理
運用智能技術,及時、全面地收集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并利用大數據平臺進行需求分析,構建群眾的需求數據庫,從而達到對群眾需求及時響應的目的。要全面激發人民群眾的體育健康需求,必須構建“互聯網+” 信息技術,構建智慧化、即時化的體育健康生活方式,并從體育的角度對大眾的健康生活方式進行調整,為大眾提供高質量的、普惠的體育產品,解決大眾缺乏專業的體育健康指導和優質的體育資源的問題,讓大眾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健康生活方式。要把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作為中心,主動傳達體育的價值,建立一個持續更新、品質優良的體育服務體系。比如,騰訊體育利用其巨大的使用者規模和完備的社會網絡,為廣大群眾提供體育健身體驗,分享運動樂趣,開辟了體育新的商業模式。
(五)加強大眾體育建設
目前,我國的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兩種運動的資源分配不平衡。大眾體育與國民健康密切相關,與人民生活質量密切相關。要在保證政府財政支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多方面籌集經費,加大對大眾體育的投資力度,以改善大眾運動場地設施不足、指導人員不足和組織培養不足等問題。解決體制上的不完備問題,加快民間體育協會的發展,主動開拓適合各類群體的體育運動和健身活動,并為我國的競技運動后備力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營造體育人文精神和價值觀
體育人文精神和體育文化價值觀念是群眾體育文化發展的靈魂和核心。發展當代大眾體育,必須汲取地域在發展歷史進程中所積累的人文體育精粹,并融入當代的社會文化。在此基礎上,構建一種大眾體育的人文精神,它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深厚的體育傳統,同時也能體現出它的時代特點。以湖南省鄉村體育發展為例,多源發生、多元共存、多元統一性是農村地區群眾體育活動發展的常態與規律性。
(七)拓寬大眾體育經費來源
大眾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支持。大眾體育運動的資金來源有上級財政撥款、地方財政撥款以及企業和個體的捐贈等多種途徑。相對于世界先進水平,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盡管近年來一直在增加,但是,在政府開支中,體育運動所占比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低于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有的地區相關經費都沒有納入到國家的公共預算,對鄉村大眾體育的投資更是微乎其微。單純依賴于國家的資金支持不現實,因此,要擴大資金的來源,采取多種方式解決資金的短缺問題,比如吸收社會各界的贊助和捐贈,從而推動大眾體育的發展。[2]
(八)完善大眾體育管理體系
要想發展適合于當地群眾的運動項目,必須要以它的影響和凝聚力為基礎,才能實現“集中精力辦好事”。因此,要建立一套有地域特征的全民健身系統,推動城鎮體育向鄉村的延伸,從而使城鄉之間的體育發展水平更加接近。從點到面,從少到多,逐步擴大大眾的可供選用范圍,這對于促進我國基層體育工作的開源節流具有重要意義。在對特色運動項目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必然要對基礎的體育骨干和體育指導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和評估,這將有利于他們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的充分發揮,促進鄉村大眾體育新的優質項目的發展。常德市東安經常舉辦關于運動健康的專題培訓,組織體育教師、科研人員、武術家對市民進行技術指導,為市民提供有關體育鍛煉的最新資訊和圖書資料。
三、結束語
體育特色城市的發展需要依托城市現有的資源,并深度挖掘、融合城市文化與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蘊,結合城市獨特的人文魅力特點,讓體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融入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推動國民身心素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季春美,劉東升,杜長亮.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生態體育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4):5.
[2] 黃志雄.探析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學校體育的功能及發展路徑[J].文淵(高中版),2019,(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