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玲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300)
強國建設,交通先行,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未來軌道交通將沿著“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方向發展,將建成新一代中國式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2016年至今,國家對交通運輸業的建設投資和運營補貼逐年增加,在政策、規劃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交通運輸業無論規模、還是內涵建設都獲得了迅速發展。現如今,現代交通運輸業在《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 年)》《推進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 年)》《交通強國建設綱要(2019 年)》《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 年)》等政策理論的指導下,正進行高質量內涵建設,如調整運輸結構、建成交通運輸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高效綜合立體交通網等。強國建設,人才是保障。為進一步加快黑龍江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綠色交通的建設步伐,滿足現代交通運輸業技能型、創新型復合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搭建人才成長平臺,進行人才發展貫通研究。
開展高職與本科應用型人才貫通培養試點工作,是人才“貫通”培養的重要路徑,不僅體現了國家對人才儲備的重視,且對院校自身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該項工作由合作企業、本科學校、高職院校共同組建高本貫通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為主,多方協同開展育人工作,共同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標準、確定課程開設、監管教學實施、共建實訓基地等,發揮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引領作用,能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國家“雙高”職業學校及各省重點產業需求專業應根據自身團隊建設、專業特點、實訓設備等情況主動與本科學校聯系、對接,積極申報、開展本科應用型人才貫通培養試點工作,探索人才培養機制,打通應用型人才學歷,特別是知識技能的提升通道。
高職院校各專業育人總目標是針對用人單位所需的職業崗位群而非某一崗位進行設置,鑒于此,專業課程模塊或項目的設計,按行業/企業標準對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呈現出的崗位晉升式培養,既將高職院校與中職學校(某一崗位)人才培養目標做了區分,又實現了學生分類分組因材施教;既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日后努力的方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能高質高效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例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初到地鐵車站,從事的是站務員崗位(含客服中心站務員、站廳站務員、站臺站務員)工作,但地鐵車站每一班組崗位的設置還設有值班員(含客運值班員、行車值班員)和值班站長,所以該專業不僅要培養站務員所具有的崗位技能,還應培養客運值班員、值班站長、站長等職業崗位能力,為學生日后職位的晉升、能力的發展提供知識儲備。以專業課“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及票務處理”為例,根據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行業企業用人需求,課程整合后《票務報表填寫》項目的學習,《乘客事務處理單》填寫側重培養學生作為客服中心站務員崗所應有的規范、熟練填寫票務報表的技能,《TVM 日營收結算單》和《車票耗損日報》填寫則是培養學生具有客運值班員和值班站長對自動售票機錢票箱、特殊票款管理時票務報表的填寫能力,《客服員日營收結算單》注重培養學生作為客服中心站務員與客運值班員和值班站長結算交接時填寫報表的能力。專業課程中無論哪一項目的學習,均呈現出對學生不同票務崗位技能上升式的培養。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目標的達成也是人才發展“貫通”的一種表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下所設的各門學科課程對學生知識、能力培養的側重有所不同,但最終能形成學生對所學專業大類的知識儲備。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中“城市軌道交通車站機電設備運營”和“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課程,前者主要培養學生具有準確的車站運營設備識別、操作運用和監控能力,能夠對自動售檢票、站臺門、火災自動報警、電扶梯、環控等系統及設備進行監視、操作及簡單故障處理;后者則是培養學生具有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及車輛段行車組織、施工協調處理的能力,能組織開展控制臺監視與操作、接發列車、施工行車組織等工作。兩門課程均是為道路運輸行業輸送人才的,通過所有專業課的學習,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學生應具有服務乘客、組織行車、管理車站等職業能力和素質,這就是各門專業課程貫之以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表現。
學生職業成長規劃制訂是人才發展“貫通”的顯著表現。專業課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應以學生職業成長為目標,學生畢業時即為一名合格的職業人,所以學校應引導學生、學生自己也應制訂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
①學校方面。在校第一年,學校應培養學生對專業操作技能的一種感性認識;在校第二年,培養學生對各種專業操作技能以及職業崗位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在校第三年,實習階段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畢業論文設計再次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②學生方面。制訂每一年的成長規劃和職業目標,如在校第一年學習階段,身份是學徒;第二年成型階段,立志成為一名小工;第三年帶徒階段,立志成為一名師傅。
上述是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人才發展“貫通”之表現,是高校與行業緊密對接,提高育人成效的基礎。
推進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協同育人”工作,職業教育(中職、高職),普通高等教育首先要厘清自身的育人使命,使育人目標有序銜接,保證各教育階段學生職業能力不斷提高。
職業教育中的中職教育是針對具體崗位,培養技能熟練的中等職業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高職教育是針對技術領域和用人單位職業崗位(群)的任職需求來培養高素質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知識創造性人才。目前,中高職教育在相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目標的設置上知識、技能點重復,忽略了培養對象的年齡及學情基礎,沒有體現出由易至難的能力提升過程。而普通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特別是偏文科類專業即使有實踐,學生動手的次數也不多;偏理科專業,實踐也多是理論性的演示實驗,缺少對職業教育學生現有職業能力的再提升,這就導致學生在高職教育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與高等本科教育在銜接上出現了斷檔現象,這種現象在專升本學生中表現尤為明顯,即高職學生通過升本考試進入本科學習后,重新獲取的新知識完全脫離了專科的知識基礎。
有鑒于此,高等本科學校牽頭發揚“傳幫帶”作用,加強與高職院校、中職學校的溝通接洽,有序銜接教學,厘清各自的育人職責,在制訂育人育才目標時應重視知識、技能的銜接性、貫通性,使學生在不同類型的教育中職業素養均有質的提升,具有較強的崗位勝任力。這對于推進高本貫通試點工作的進行、對專升本學生的高質量培養,提升人才貫通發展,提升教育成效至關重要。
在科教結合、科教協同基礎上進行科教融匯,將辦學模式、育人方法與科研深度融合起來,強化科研與教學的聯動關系,以科技作為支撐推進教育發展;儲備創新技能型城市軌道交通人才,優化高水平研究型本科院校與“雙高”職業院校、國家省市重點專業群的資源配置,創新人才培養方法,賡續紅色精神血脈,營造創新氛圍,推動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人才的高質量發展。
由交通局、高職院校、交通運輸行業、企業牽頭成立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充分發揮多元聯合辦學主體作用,建設鐵道運輸、城市軌道交通、航空、計算機網絡等專業組成的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培訓項目,提升專業建設質量,深化產教協同育人模式,切實提高人才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服務能力,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對職業教育準入教師實行嚴格的職前把關制度、職后繼續教育制度,有助于人才發展貫通培養。德國的職教師資培養規定:“專業理論課教師除在綜合性大學完成8 個學期的學業外,還應修完與職業有關的專業課、選修課、教育學三門課程。畢業通過國家考試,取得畢業證書后,再到工廠企業實踐三至五年才能成為教師”。這樣的教師既具有師范教師資格,又具有豐富的企業經驗。德國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招聘方式具有借鑒的價值,即注重教師職前培養基礎環節,國家制訂嚴格的教師把關制度,使準教師通過職前培訓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實踐能力與教育經驗很好地融合起來,提升育人質量。
入職后,新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團隊建設,通過團隊間的相互協作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教學核心能力,積極參與符合團隊建設需求和發展規律的專項培訓,汲取雙高院校優質專業資源建設和國家級團隊建設模式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并結合自身團隊建設情況將這些好的經驗、做法融入能力提升、師德建設、校企合作等具體工作中。強化新老教師去對口企業實踐基地和企業進行技能培訓和兼職鍛煉的力度,更新其知識、技術、方法,使其更具有新思想、新文化,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雙師型”教師,從而使繼續教育培訓的效果達到質的提升。
職前把關制度,職后建設創新團隊,能夠為高職院校學生貫通培養提供較強的師資力量,為黑龍江經濟建設提供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儲備提供保障。
強化學生綜合能力(一般能力、職業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應建立校中廠實訓、實習基地,不斷更新完善設備,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場景,快速提升崗位能力,強化職業道德的養成,特別是服務理念的培養,如交通運輸業票務行車設備的操作能力、語言溝通技巧、崗位法規條文熟知內化的運用能力等。高職院校校中廠基地的建設是學生職業能力貫通培養的前提,建設中有難度,但建成后能加快交通運輸業人才培養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