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芳
(甘肅隴南成縣城關中學,甘肅 隴南 742500)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初中生物學科知識的理論性較強,知識點蘊含了大量的生物問題、邏輯問題、思想問題等內容,其中帶有思想引導的教育元素內容較多.對于初中階段生物教學而言,內容關乎著“生物現象”“生物發展”“生物觀念”等內容,與初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知識探索能力、思維發散能力、生物知識應用能力等綜合素養和綜合素質有著相當重要的關聯.所以,將核心素養涉及的相關理論和理念作為引導,遵循教材內容有策略、有方法、有思路地開展生物教學,是初中生物課程改革、初中生物學生發展、初中生物教學創新過程的必然選擇.
核心素養培養是社會主義教育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其全稱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具體來說,“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社會生活、社會活動、終身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生物作為初中階段教育教學體系中的理論實驗類學科,其邏輯性、理論性、實驗性和概念性相當強,初中生物知識點“牽一發而動全身”,很多內容都相互印證且通過生物知識和生物概念能夠充分展示出來.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全過程將生物理論、生物概念以及生物現象等內化為自身的生物學科知識體系,并科學合理地將知識融會貫通.核心素養涵蓋了初中生物學科的學習思維、生物觀念、生物探索等內容.初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初中生物教學過程“育人”特色,將初中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生物現象探索的內在驅動力有效激發出來,并將這種內在驅動力轉化為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
相較來說生物知識、生物理論的枯燥感較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所以,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生物教學實施,首先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創設教學的情境,讓初中生可以將生物學科不同板塊中的趣味元素提取出來,并在趣味元素為導向的生物學習過程培育自身良好的學習觀念.具體而言,初中生物教學情境在構建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核心素養作為基本導向,讓生物教學情境可以滲透和融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元素.同時,結合初中生的生物學習思維、生物思維能力、生物探索能力等實際情況,以初中生的生物興趣為核心,創設豐富趣味的生物教學情境,將初中生日常學習、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現象和生物學科建立聯系,盡可能將生物現象或者生物理論呈現出“生活化”狀態.這樣,一旦初中生融入生物教學情境之后,就能在學習過程中發覺生物現象、探究生物規律、歸納生物原理,實現自身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養[1].
例如,初中生物“動物和自然界關系”相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師可以播放“動物和自然界關系”相關的一些影視作品和圖片資料,讓學生沉浸于教學情境中.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找尋“動物和自然界關系”影視作品中能夠體現“動物和自然界關系”“生存法則”“生態平衡”等相關概念內容,進而為學生構建一個接近真實、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針對動物和自然界關系中“自然界食物鏈”的理論概念等開展知識深化和知識學習引導,潛移默化實現學生生物知識分析能力、生物知識觀察能力等核心素養的培育.
開展合作學習可以成為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生物教學實施過程中探究素養、合作素養、協作意識的培養基礎.這是因為依托合作學習開展生物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初中生的合作能力、探索精神、探索積極性、自主學習意識等能夠得到激發,進而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習觀念、生物學習態度、生物探究素養.最為重要的是,依托合作學習開展教學,能夠最大程度構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團結協同和相互學習的教學氛圍,提升生物教學效率.具體來說,初中生物教師需要結合學生情況,科學地按照學生能力、性格等要素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通過營造“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合作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發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并依托主題探究為核心,推動學生生物探究素養的提高[2].
例如,初中生物“環境污染和生物的關系”的相關內容教學過程,為提升合作學習效率,確保每個小組能夠揚長補短、人才盡用、人力均衡,教師可以安排2個男生和2個女生組成4人合作學習小組.其中應當有1人是生物水平較高、學習能力較強,1人是生物水平和學習能力較弱.除此之外,可以考慮其中都有外向和內向的學生.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自然就能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進行學習,性格內向的學生和性格外向的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也能進行性格自我調整.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生物水平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搜集和整理“環境污染和生物的關系”的理論知識和生物概念等,并對“環境污染和生物的關系”重難點內容進行分析;水平中等的2名學生負責解決諸如“生活垃圾和污染有什么關系”“大氣污染對生物有沒有影響”等問題;水平較弱的學生則負責協助水平較強的學生搜集和整理進行.通過合作學習、合作探索、合作討論,小組學生不僅完成了對“環境污染和生物的關系”的生物概念的透徹掌握,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感受到了生物魅力、合作趣味、探索趣味等,進一步加深了初中生對生物知識的印象,完成了初中生生物探索素養的培育.
無論什么學科,科學有效的學習思維都是極其重要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切入點.所以,核心素養為主導,初中教師開展生物教學還需要將生物思維構建、實驗探索引導、知識理解加深作為重要路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是學生印證知識、觀察現象的最佳途徑.因此,初中生物教師需要依托實驗教學,將思維養成作為關鍵,引導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多思、多想、多做、多看、多分析,并通過思考和分析逐步完成生物學習思維的搭建,進而讓初中生學會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解決生物難題,尤其是采取靈活簡單的解題技巧解答生物習題.具體來說,生物實驗教育教學開展之前,初中生物教師務必充分研讀教材內容,明確實驗教學方向,歸納總結實驗教學中可實施核心素養培養的元素,并尋找核心素養培養和教學開展的切入點.這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在教師引導之下進行實驗操作、接受知識傳遞,并在這一過程接受核心素養培養.
例如,初中生物中“顯微鏡的操作”涉及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向學生演示顯微鏡的構造、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圖像.同時,引導學生自主觀察,讓學生在實驗操作規范和標準的基礎上進行規范化實驗操作.這樣,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實驗教學也得到了完善;在關于“細胞壁”相關內容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為了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器具制作,讓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白菜和清水開展實驗.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菜市場尋找一些有些枯萎的白菜,將其泡在清水中一段時間,觀察白菜葉的變化.通過這個簡單的生活化實驗,學生就能明白水分子可以通過細胞外進入細胞內,也可以從細胞內流到細胞外,認識到了生物實驗和生活的關系[3].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生物教學實施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師還需要積極轉變自身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摒棄以往單一、乏味、流程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展現生物知識的多維度,讓初中學生將注意力投入在生物教學全過程,潛移默化完成初中學生生物思維的拓展和延伸,推動核心素養的培育.具體來說,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生物教學實施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初中學生在生物理論、生物知識、生物實驗等內容的學習和感知過程主動思考、自主思維,并在教師教學引導之下將難以解決的生物問題和難以理解的生物概念實驗歸納總結,形成有條理、有步驟、有技巧的思考過程.這樣,學生便會將這種思維發展意識轉化為思維拓展能力,在以后的生物學習中可以更好地培養理解思維和學習思維.
例如,初中生物知識體系中涵蓋了生物定律、生物理論、生物知識、生物規律以及生物實驗等.尤其是初中生物實驗現象呈現出了生物概念和生物規律的形成過程,所以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生物實驗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生物規律、生物概念等內容,引導學生在生物規律、生物概念等內容學習過程中把握生物知識和生物實驗兩者間的聯系,建立生物規律的事實依據,最重要的是掌握生物操作的方法.這樣,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生物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憑借著思維拓展、思維延伸、思維學習就能推動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4].
生物是學生認識生物現象、掌握生物知識、應用生物理論的課程,更是最貼近初中生生活的重要理科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生物教學實施為初中學生的高效高質的生物知識學習注入了“強心針”,屬于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重要輔助和核心組成.而且,初中生物教學自身帶有完成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屬性,讓學生在概念學習、理論驗證、知識探索等過程中形成了生物學習思維和生物探究能力.初中生物教師務必及時轉變自身教學理念,貼近初中階段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場景、興趣愛好,科學合理地打造豐富趣味的生物教學情境,將“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等理念徹底融入初中生物教學全過程,推動初中階段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綜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