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君
(江蘇省靖江市馬橋初級中學,江蘇 靖江 214526)
問題情境教學法通過問題來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在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去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化被動為主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驗教學又是初中物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中,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關系,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的幫助下以積極的狀態去學習,在實驗探究中去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可以變得更加多元化,通過信息化的途徑以影像的方式引入物理新課,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知識也可以通過圖片傳遞,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從而積極跟隨教師探究物理知識[1].
例如,在上課前播放電影《紅樓夢》節選視頻,學生看到“劉姥姥在寶玉的房間里拿了一面鏡子”,然后教師提出問題:劉姥姥把誰看成了自己的親家母?學生會回答:她自己.教師繼續提問:在哪里見到的?學生說:在鏡子里.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解釋,在物理上,照鏡子的人叫做“物”,鏡子里反射看到的人叫做“像”,今天的課程就是研究鏡子中的“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一些鏡子,請學生描述一下鏡子的形狀.在鏡子中,學生們看到了自己的樣子,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對什么是“像”有了直觀地認識,體現了物理源于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到物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自然而然地走進新課堂.
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直接通過課本展開教學,這種教學比較僵化,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比較低.教師可以嘗試通過游戲的方式來開展實驗教學,通過游戲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一個學生對于游戲都充滿熱情,以游戲為載體來進行物理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游戲可以帶動不同基礎的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共同努力,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做實驗性的猜想和提問,教師請同學們拿一面鏡子,自己可以在鏡子前做出各種動作,然后仔細觀察.教師詢問學生:“你在鏡子里看到的你是怎樣的?你離鏡子遠一點又會怎么樣?”學生們一邊實踐一邊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猜測:鏡像大小是否與物體大小相同?與物體到鏡像的距離有什么關系?當你離開鏡子時是什么感覺?一些學生用鏡子練習,一些互相交談,另一些探索新奇的“自己”…….學生們帶著熱情,在教師的帶領下,自覺進入教材設計的實驗部分,并且開始思考屏幕上的問題:如何確定鏡像的位置?每套實驗設備都有一個玻璃板和一面平面鏡子,學生們迅速進入自學狀態,然后教師讓學生分組,看看圖像和物體是否大小相同.經過學生的熱烈討論選擇了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測量圖像和物體,對其大小進行比較;第二種是查找對象(替身物體)并在鏡子前比較圖像.設置鏡像游戲來再現生活場景,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可以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主動地發現問題,并從學習中找到問題.通過一步一步提出問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探索思維,解決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營造持續學習的良好氛圍[2].
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十分重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如果只是看教師進行實驗,很難對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在實驗過程中,只有學生自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來展開實驗,才能夠對這個實驗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不斷嘗試,更好地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之后的學習做好準備[3].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置不同層次的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探究完一個環節的物理知識之后繼續向下一個環節進行探究,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在實驗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們做一個示范,兩個大小相同的蠟燭,將一根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旁邊,學生可以看到在點燃前面的蠟燭,透過玻璃板看到它的圖像,然后使用另一根蠟燭移動到玻璃板的后面,直到相反的方向有一個蠟燭的影像,教師可以將另一個蠟燭放在第一個蠟燭影像的位置,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和總結.最后,學生了解平面鏡像的特點:圖像與鏡像和鏡面的距離相等,并平行于鏡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把所有的問題都給了學生,教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點拔.探究活動應一步一步地進行,通過循序漸進的設置提問,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避免盲目探究,使學生的想法更加清晰,使實驗更加有趣,更具創造性.讓學生行動起來,讓他們展示成績,相互交流,收獲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團結合作意識.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教師除了基礎教學以外,還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幫助學生發展思維,促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知識,同時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在拓展學習中,學生對于物理的認識變得更加多樣化,感受物理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思考在其他地方是否也可以運用物理知識.教師在進行延伸的時候,可以通過信息化途徑,通過網絡收集更多的與現代教學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途徑將一些生活化的物理知識和學生進行分享.教師在拓展延伸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以此加深記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例如,一節課結束時,教師可以利用5分鐘的時間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思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平面鏡.學生們聽到這個問題后,教室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有學生說要照鏡子,有學生說是用于潛望鏡,還有學生說是牙醫用來觀察病人的牙齒等.當教師想到“使用不當可能是危險的”這個問題時,教師指導學生們思考夜晚房間里的汽車燈,烈日下的鋼化玻璃幕墻.
初中物理生活實驗將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教科書中的知識來源.但是,在實驗這一部分仍有一些物理教師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導致初中生的物理水平低下.這時,初中物理教師必須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在開展實驗教學中,為了激發初中生對實驗的興趣,可以在實驗開始前為學生創設一種特殊的情境,讓學生對實驗內容和結論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在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目的后,可以根據學到的相關內容進行實驗,探索正確的實驗結論.學生更容易接受實驗部分的知識,大大解決了學生對探索性實驗不感興趣的問題[4].
例如,初中物理教師進行“物質的比熱容”探索性實驗時,教師不能簡單地說出比熱容及其影響因素,可以先向初中生簡單講解比熱容的含義,讓學生有一個總體的認識.然后,在此基礎上,可以創設一個實驗情境:在不同的杯子里倒入相同數量的沙子和水,在其中插入單獨的溫度計,然后加熱.通過觀察溫度計讀數的差異和溫度的變化,可以促進初中生對比熱容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比熱容帶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進行舉一反三,比如:在沙漠地區晝夜溫差非常大,就是因為沙子比熱容小,白天吸熱升溫快,晚上放熱降溫也快,沿海地區水多,水的比熱容大,白天吸熱升溫慢,晚上放熱降溫也慢.
學生們習慣于根據感情來判斷事情,如果教師提出的觀點與學生對生活的看法相沖突,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必須合理利用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特性,通過創設與學生認知沖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在實驗模擬雨的形成當中,教師可以首先準備一個燒杯,在燒杯當中注入適量的水,然后在燒杯的底部通過酒精燈進行加熱.在加熱的同時,教師可以在瓶口上方傾斜放置一個加了冰塊的金屬盤,然后與學生一起靜靜等待.不出一會,學生就可以看到燒杯瓶口有白霧出現,接著在金屬盤底部出現了小水珠,然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這個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小水珠到了金屬盤?上面的現象與學生的認知極為相反,水滴是怎么從下面跑到上面去的?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交流,談談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解釋:由于燒杯當中的水在酒精燈的加熱下,沸騰蒸發變成了水蒸氣,然后水蒸氣在瓶口接觸到了冰冷的金屬盤,于是液化形成了小水滴,所以才造成與生活認知相反的情況.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要認識到創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同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自我展示、自我檢驗,對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完善,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