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鈺雯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8)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由教育部主辦,自2002 年起每年舉辦,參賽選手來自全國各地的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旨在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對接,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和人才培養。
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是智慧物流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的物流管理、智能化、數字化應用能力[1]。該賽項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客戶需求和企業條件,設計合理的物流作業方案,然后根據該方案實施一次物流運輸活動,最后進行評估與總結,以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和質量。
智慧物流技能大賽對于職業教育意義重大。首先,比賽為職業教育提供了一個展示職業技能的平臺,通過該平臺,職業院校可展示教學成果和實踐能力,樹立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職業教育。其次,比賽為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能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再次,比賽能為職業教育提供更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教材,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最后,比賽可為職業教育培養更多實際操作能力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實用型人才,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力和支撐。
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賽項對高職物流專業的建設有重要意義。該賽項可通過產業需求和賽事經驗的反饋,調整和完善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提高專業的教學質量和適應度。該賽項對高職物流專業的社會聲譽和學生就業前景產生積極影響,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該專業的學科優勢和品牌效應。因此,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賽項是推進高職物流專業發展和提高專業水平的有效手段。
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比賽是一項基于智能技術的物流管理競賽[2]。參賽者需要利用智能倉儲、物流和配送技術,設計并實施一套高效、可靠的物流作業方案,以提高物流作業效率和減少成本。該比賽針對物流管理相關專業進行,旨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其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該賽項設計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職業素養模塊、方案設計模塊、方案實施模塊和仿真搭建模塊。職業素養模塊主要測試選手的專業基本知識與職業素養。方案設計板塊主要測試選手對于物流作業環節的規劃、設計和優化能力;方案實操模塊主要測試選手對于現場情況的應對能力和倉儲、配送操作技能;仿真搭建模塊主要測試選手的倉庫搭建設計、仿真軟件操作與語言表達能力。
在主要評分標準中,方案設計主要從方案的可行性、效益和可操作性方面進行評分;方案實施模塊主要從物流系統掌控、現場協調和問題解決方面進行評分;仿真搭建模塊主要從方案的完整性、清晰度和創新性方面進行評分。評分標準以技術性為主,同時也重視選手在評分標準體系中所表現出的創新和實用性。
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賽項與“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關系密切。首先,該賽項要求選手在實際物流作業過程中,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設計并實施一套智慧物流作業方案。這與“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核心內容——智能化倉儲與物流、信息化管理和配送優化等高度契合。比賽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行業最新的技術趨勢和最佳實踐,優化和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更加貼近實踐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為物流從業人員培養打下基礎。其次,比賽有助于提升學生成績和就業競爭力。隨著技術和行業的不斷革新,設備和系統的集成程度越來越高,對于物流從業人員的技能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參加該賽項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是高職物流專業必修的一門課程,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倉儲與配送管理方面核心理論知識、技能以及實踐經驗,使其具備從事物流倉儲與配送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該課程包括三個部分:①倉儲管理:涉及物品存儲、保護、管理、檢驗和配送等,教授內容主要是倉庫布局、物品存儲分類、倉庫管理系統、貨物入庫接收、貨物出庫管理、庫存盤點、貨物運輸等。②配送管理:涉及產品如何安全、快速、有效地運送,并滿足客戶需求。教授內容主要是配送系統組織協調、貨物配送模式、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配送業務管理、配送運價制訂等。③倉儲與配送管理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培養學生通過實踐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教授內容主要是實際操作技能和實踐經驗,如倉儲庫房實踐、物流信息系統應用實踐、配送效率提升實踐等。
首先,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照智慧物流技能大賽的賽項設計和實施方案,對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補充,進一步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適應性。例如,智慧物流技能大賽中重視物流信息化應用,可將物流信息系統的應用納入課程教學中來,強化學生的信息技術和管理能力。
其次,在賽項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入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成果,加強賽項中涉及的倉儲與配送管理技能和實踐。例如,可以利用課程中教授的倉庫布局和貨物分類的知識,設計分揀系統,使得物流配送能夠更為高效地實現。同時,利用學生在課程中實施的配送管理實踐經驗,設計賽項的配送流程,以提高賽項的實際可行性。
最后,在課程改革和智慧物流技能大賽中,均需要注重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優化。在這方面,兩者可以共同協作,共享教學資源,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物流管理教師和專家,提升整個物流教學和實踐水平,以滿足社會對物流行業人才的需求。
隨著智慧物流技術的快速發展,物流行業對于員工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種趨勢,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倉儲與配送管理技能,還需要具備應用智慧物流技術的能力[3]。而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需要針對技術的快速進步進行改革。以下將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培訓方式三個方面探討基于賽項的課程改革具體措施。
3.3.1 課程目標
為了使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更加符合現代物流行業的要求,需要將技能培養的目標與智慧物流技術的發展相結合。在賽項中,智慧物流技能需要有全面的應用,包括在倉儲和配送管理中的工作流程、自動化技術、信息管理、節能減排和安全管理。因此,在課程目標的制訂過程中,教師需要從賽項的角度出發,增加對目標的細分,包括:增強學生的倉儲運作素養和相關技能,如存儲、碼垛、裝卸、包裝等等,并注重提高管理水平,適應企業的運作需求。注重互聯網技術與智慧物流技術的整合與應用,掌握業界新技術的應用,深入理解倉儲與配送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趨勢。引導學生實踐掌握物流公司的IMS、AOZ 等系統管理知識,以及ISO9000 和ISO14000 質量管理標準等知識點,理解企業的管理體系。
3.3.2 課程內容
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中,教師需要注重細化內容,使之能夠與智慧物流技能大賽的賽項緊密結合起來。具體措施如下:注重倉庫管理和倉庫技術的改革,包括倉庫布局、倉庫分類、貨架選擇、貨物定位、條碼管理等;注重物料流動技術。在這個環節中,需要重點介紹物料流動的技術,包括智能算法、物流路線規劃、倉庫布局優化、貨物界面改善等,重點關注自動化技術在物流中的實踐應用;信息流管理是倉儲與配送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需要詳細介紹自動化設備的使用,條碼系統的應用,WMS(倉庫管理系統)和MES(制造執行系統)等流程控制系統的應用,以及基于智慧物流技術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內容;資源管理包括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原材料、能源等內部和外部資源的分配與管理,為實現高效的物流運作提供堅實的保障。學生需要掌握常用的資源管理技巧和方法,學習資源管理的關鍵要素,以便于在實踐操作中應對各種情況。
3.3.3 課程授課方式
為了使課程授課方式更加契合實際需求,建議采用多形式的培訓方式,如實踐培訓、職業培訓、競賽培訓等。具體措施如下:①實踐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演練倉庫自動化、物料流動自動控制等技術應用。學生通過實操提升自己的操作技巧,以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②職業培訓。學校和企業聯合,舉辦現場講解和職業技能實訓,邀請行業專家開講,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倉儲與配送管理工作和職業需求,并開展相關培訓,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③競賽培訓。組織一些智慧物流技術大賽的集訓,針對賽事的各個項目展開具體的教學和練習,提供高質量的題庫和模擬考試,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通過實戰應用去解決物流企業智能化管理面臨的問題。
基于智慧物流技能大賽賽項的課程改革需要注重目標、內容以及培訓方式的具體實踐,以使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與智慧物流技術發展趨勢相適應,深化學校與社會合作的良性循環,為物流行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智慧物流技能大賽賽項是高職物流教育發展的重要體現,它有助于促進行業技術立異、提升行業內部的競爭力[4]。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核心目標應當是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物流管理,提高實踐能力,并增強對行業發展的理解和見解。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需要重視實踐教學,并建立與行業合作的機制,以提高培養質量。
智慧物流技能大賽賽項可以作為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和技術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與行業合作的實習和實訓機制,以加強課程與實踐的銜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流管理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鼓勵學生參與智慧物流技能大賽賽項,通過為學生提供輔導、培訓平臺等手段幫助他們提高技能,同時還能為行業輸送更多更優秀的物流人才。課程改革不應當止于課堂內容調整,還應當建立評估體系以及綜合素質培養機制,以保證培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智慧物流技能大賽賽項與倉儲與配送管理課程的改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只有在持續優化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教學、建立與行業合作機制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為物流行業注入新的活力,也才能更好地培養更多優秀的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