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蘭
(石家莊市寧安路小學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1.1 歷史社會環境因素。我國的家庭教育有深厚的歷史根基。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和清初的《朱子家訓》從家族子孫的教育出發,用“整齊內門,提攜子孫”,“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規范孩子的言行品德規范。近代的曾國藩家書,堪稱家庭教育的典范。曾國藩對子弟要求極其嚴格,在做學問、勤勞、簡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發展,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安粸槭ベt,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為耕耘”為后世家庭教育之楷模。隨著學校教育的興起和展開,學校教育成為了教育的主流和焦點,人們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度逐漸淡漠,家庭教育沒有明確的要求準則和原則規范,因而對家庭教育忽視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當前我們強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繼往開來,結合時代的特色將過去的家庭教育理念推陳出新。
1.2 家庭內部因素。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和諧美滿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自信、陽光、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包容別人的想法和建議。單親家庭的孩子分為兩類,一類性格偏內向,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略顯膽小和怯懦。例如班里的學生小博一直跟隨媽媽生活,平時在班級里謹小慎微,在和同學交流方面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被班里的同學要了文具和零用錢,也不敢拿回或求助于老師。談心后發現小博害怕自己的反抗會失去朋友,害怕說出自己想法得不到認可,顧慮太多。家庭教育中父愛的缺失,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乏,易形成討好性人格。另一類則特別愿意表達自己,學習努力,積極配合老師工作,略比一般同齡學生心理成熟;相反還有的學生,會有稍微偏激的行為,會用其他方式來獲得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但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家長給予孩子較為恰當的關注和教育,孩子的身心也會健康的發展。
1.3 個體差異因素。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只認準一種方式,一種傳統。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較為合理的溝通教育方法。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也要采取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在家庭教育中,經常會出現延續性現象。比如父親會經常對孩子說:“你的爺爺當時就是這樣教育我的,所以我這樣做就是正確的。”例如,班里的小雨有一天哀愁地告訴數學老師,因為錯題多,他的媽媽要求他跪在地上反省。他的媽媽認為自己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教導自己學習的。她并沒有意識到時代不同教育觀念也不同,同樣的教育方式會產生相反的教育效果,令孩子感覺難堪和羞愧。現代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倡“軟管理教育”,“硬管服”的方式不但很難令孩子信服,還易引起后遺癥。能令行人脫下衣帽的是溫暖和煦的陽光,而不是呼嘯的北風。同樣循循善誘的勸解孩子更容易解開孩子的疑惑,促使他們改正自己的行為;譏諷嚴苛的語言則會讓孩子關閉心門。
2.1 創造和諧平等的家庭環境。和諧平等的家庭環境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從調研總結來看,許多孩子的不良習慣是由于其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以“孩子為王”和“父母專制”的家庭環境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或“自我無力感”的意識,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中平等的一員,沒有獨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利。
2.2 父母應做好榜樣示范教育。教育孩子要言必行、行必果,樹立父母在家庭中的形象。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少看手機而自己卻手機不離手,那么在孩子心里這項要求也就形同虛設了。父母愛看書的家庭,孩子的閱讀量也不會小,自古書香門第、醫藥世家,孩子都是在家庭教育環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習得了知識、技能、思維品質。要想孩子有良好的習慣、優雅得體的言談,父母首先要自己做好示范。
2.3 培養家長學習意識,增強家長學校課程的引領性和示范性。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需要系統的學習,不斷的把理論經驗和實踐相結合。隨著國家對家庭教育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課程可供我們學習。家長學校的推廣和普及是時代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