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麗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自三年級開始,統編語文教材便在每一冊教材中引入了習作單元,這是語文教材體系的一個創新。通過分析各個習作單元的主要內容可以發現,習作單元在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強化其表達能力。實踐證明,在習作單元展開單元整體教學,有助于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下文將結合統編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案例,分析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具體流程。
教師應認真解析教材,初步找出單元特點,在此基礎上,在課本中找出相關內容?!墩n程標準》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幫助教師明確育人方向[1]。然而,《課程標準》相對籠統,教師需要找出與單元相關的內容,并細致分析這些相關敘述的深刻內涵。在此基礎上重新分析教材,可以自然地明確單元教學活動的育人價值,有助于初步明確回答“學什么”的問題。
通過分析教材可知,本單元的讀寫活動指向培養學生通過事件寫人的特點。《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5~6 年級)學生提出了如下要求:“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睂懭颂攸c對應了“紀實作文”這一要求。結合《課程標準》重新分析教材可以發現,在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育人期間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和習作例文等內容的學習,在參與表達活動期間簡單敘述人物經歷和事件的發展過程,實現“內容具體”的目標,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描寫出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人物和細節。
單元大概念是指能夠將單元不同知識聯系到一起的概念,有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2]。大概念可以由一個短語、一句話或一段話呈現。在明晰育人價值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自然地提煉出本單元的大概念——“選取典型事例,運用描寫人物的方法,具體地表現人物特點?!痹诖嘶A上,教師可以圍繞大概念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鏈,提升單元學習結構性,使單元教學活動的開展指向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本次教學期間,圍繞單元大概念,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所示的問題鏈: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指向語言運用)→為什么要寫人物特點?(指向審美創造)→從課文和習作例文中,可以學到哪些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指向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如何精選典型事例,凸顯人物特點?(指向審美創造)→如何運用細節描寫和側面描寫具體展示人物特點?(指向語言運用和審美創造)→能否通過細節描寫和側面描寫寫好典型事例,具體表現人物特點?(指向語言運用和文化自信)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認真展開學情分析工作,從生活經驗、基礎能力和學習難點等方面展開分析。從生活經歷角度分析,本單元話題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雖然多數學生缺乏系統分析他人特點的意識,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在單元學習活動中有意識地收集寫作素材。從基礎能力角度分析,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寫綜合素養,能夠在研讀教材課文和例文期間,結合教師的指導探索寫作方法,且具備一定的“敘事”經驗,可以通過知識遷移,探索“通過事例寫人”的方法。從學習難點角度分析,要想寫好一個人的特點,需要探索細節描寫。然而,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細寫描寫和側面描寫的能力和意識有一定難度。因此,通過分析學情,在本次習作教學期間,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細節描寫和側面描寫能力”為學生學習生長點。
以上,教師按照“分析教材→明確單元大概念→分析學情的過程,初步明確了單元育人價值、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方向和學習生長點,為解決本單元教學期間學生需要“學什么”的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單元教學的精準目標設計指明了方向。
基于教學背景的分析,教師可以制訂本單元的單元目標,讓學生“學什么”清楚地呈現于教學計劃中。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如下:(1)引導學生品讀課文、例文和補充閱讀素材,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使其在寫作期間,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2)引導學生在與教師、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歸納單元文本特點,總結選取典型事例的方法,提升其根據寫作需求設計作文內容的能力。(3)在寫作實踐中幫助學生養成運用人物描寫方法提高書面表達質量的意識。(4)在單元教學期間,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構思、鑒賞的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運用文字,在提高語言運用、審美創造等素養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
這樣,在單元教學目標的輔助下,教師可以更好地設計教學計劃,將單元教學活動劃分為多個課時,調整教學順序,增刪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刷子李》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卻花費大量筆墨寫“曹小三”的心理活動。期間,學生可以掌握“通過他人表現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人技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將《刷子李》與“人物描寫一組”展開對比,歸納不同作者的寫人特點。教師在設計《刷子李》課時教學內容期間,可以助力單元目標(2)(4)的達成。
為提高單元整體教學質量,高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在圍繞核心素養明確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單元學習前做好準備。教師可以采取前置評價任務的方法,明確任務內容和評價量規,讓學生在學習期間結合評價任務初步明確“學什么”,并結合評價結果明確自己“學得怎樣”。
在本次習作單元整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所示的三個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1——歸納可用于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體會表達效果。(評價量規見表1)

表1 任務1評價量規
任務內容:閱讀計劃內的文本,分析并歸納描寫任務的基本方法。
評價任務2——歸納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點的方法。(評價量規見表2)

表2 任務2評價量規
任務內容:對比單元所讀文本,歸納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點的方法,提升選材能力。
評價任務3——運用所學人物描寫方法寫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評價量規見表3)

表3 任務3評價量規
任務內容:寫一篇寫人的作文,利用文字展示單元學習成果。
任務1 和任務2 共同為任務3 的開展做鋪墊,而任務3則可以再次反饋學生任務1和任務2的學習成果。三個任務均圍繞單元教學活動展開,且教師設計了簡潔明了、內容全面的評價量表。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定期開展反思與自評活動,掌握自己“學得如何”。
讓“學什么”真正落地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科學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所收益,逐步達成單元目標。本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根據“整體—細節—整體”的教學模型設計7 個課時的教學分計劃,具體設計如下。
第1 課時為“單元學習規劃課”,教師通過分享上文制訂的單元學習任務和各項任務的評價量規,通過簡潔的講解,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制訂單元學習計劃,為學生設計如下學習計劃模板(如圖1)。

圖1
教師利用第1 課時與學生共同制訂單元規劃,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
第2~5 課時的主要目標為幫助學生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在四個課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形成“學—思—練”的閉環,即在教學期間,先讓學生學習課文,歸納人物特點,在此基礎上,思考作者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作者如何通過人物描寫突出人物特點。在“練”的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學習和思考成果,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運用所學細節描寫介紹自己觀察的人物的特點,并進一步學習課文,思考如何運用不同文本中的描寫手法和事例選擇技巧塑造人物形象。在此期間,學生可以自然地完成單元評價任務1 和評價任務2,并形成核心素養。
第6~7 課時旨在整體檢驗學生單元學習成果,需要學生系統梳理單元學習期間積累的知識,在任務3的驅使下運用所學達成單元目標。教師可以在第6 課時教學期間,圍繞單元習作模塊中“運用本單元學過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和“要選取典型的事例”兩個關鍵信息,引導學生系統回憶單元學習過程,并設計課堂作業“規定時間寫片段”和課后作業“選擇一個人寫下來”,使學生達成梳理并運用所學知識的目標。在第7 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合作評改課后作業”“小組成果展示”兩個環節。期間,學生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研讀自己和同學的作品,結合所學提出修改建議并完善自己的作品,提升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總之,教師在習作單元組織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有助于提升教學的系統性,助力學生發展。教師需要通過在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設計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明確單元教學大概念,合理制訂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設計評價標準和教學活動,提高習作單元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