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化學品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許多產品都是化學品生產出來的,如:農藥、化肥、塑料、醫藥和化妝品等等;許多化學品具有危險性,如:易燃、易爆、腐蝕、損害健康和環境等。因此,應特別注意危險化學品的管理,避免造成危險化學品事故以及引發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應該基于科學、風險,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協同合作,達到全面高效管理危險化學品的目的。
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在危險化學品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和廢棄處置階段,必須保持警惕,了解化學品危害和風險,并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相關操作。
根據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危險化學品的危害主要包括其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和環境危害三個方面。物理危害包括爆炸物、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氧化性液體、有機過氧化物等;健康危害包括急性毒性、皮膚腐蝕/刺激,生殖細胞突變型、致癌性,生殖毒性等;環境危害包括危害水生環境和危害臭氧層。化學品危害的識別需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標準進行。
如果對危險化學品認識不清或者管理疏漏,則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從而危及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包括:第一,引發火災爆炸事故。易燃易爆的化學品,或者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燃燒和爆炸的化學品等。第二,引發急性中毒、皮膚腐蝕/刺激和窒息事故。可能導致中毒或職業病的化學物品,如:鉛、苯、汞、海綿、硫化氫等生產性毒物中毒,甚至致癌等。第三,造成環境污染。如果危險化學品流失,可能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進而影響人和環境的安全。
危險化學品可能導致的風險,取決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化學品本身的性質,即化學品固有的物理危害、健康危害以及環境危害。全面掌握危險化學品的信息是預防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的前提,要熟悉工作場所涉及的化學品,包括化學品種類,其危害性和預防措施,各個環節的操作要求,歷史事故等。第二,暴露分析。基于已識別的危害信息,評估工作場所的暴露情況,包括暴露的途徑(如吸入,皮膚接觸等),暴露的時間,人數等等。第三,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等級。建立危險評估體系,基于目前的管理措施,識別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和對應的風險等級。對應不同的風險等級,評估現有的設備和管理措施是否已經可以消除潛在風險,避免事故的發生。定期檢查和回顧風險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確保危險化學品安全。
3.1.1 樹立安全責任意識
政府部門和企業,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安全生產責任:第一,提高意識形態,讓每一個職員樹立起安全意識,用心對待安全的每一項工作,用心做好安全的每一件事;第二,重構權力安全觀,政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改變傳統行政理念的界限,幫助安全職能部門真正樹立最大價值、最大效率和最高責任的安全理念;第三,加強壓力轉移,把責任向下轉移,基層、現場的安全責任應通過行政手段來履行。
3.1.2 強化安全責任考核
政府部門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企業名單,將安全生產納入年度綜合績效考核,成為獎懲的重要依據。自上而下審查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工作效率,并通過審核、檢查、推廣、收集,有效開展職業安全工作。實行政治導向、就業導向、輿論導向和政策導向,以促進責任落實,努力引導相關人員履行職責,切實注重安全發展。確保城市安全和持續健康的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更要建立安全生產責任管理制度,須職責分明,獎罰分明。在財務方面給安全管理留有足夠的預算。
3.1.3 嚴格事故責任追究
對所有安全風險,要確定規劃設計、管理監控、應急響應、政府監督等具體措施,要明確對責任人的監督管理,并嚴格依法承擔責任。通過問責制,真正汲取教訓,改進工作,深刻認識到不認真履行職責的危害,以尊重生命,對安全生產工作負責[1]。
目前,危險化學品的監管是采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涉及多個環節,例如: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廢棄處置等,不同環節和屬地對應不同的監督機構,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減少和整合內容重復、內容沖突的法律法規,實現協調統一。在法規的制定過程中,可以參照國外相關行業已經經過驗證的成熟做法,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和特點的法律法規。需要多重視企業和社會的反饋,確保法規范圍明確,內容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夠切實有效實施。
3.3.1 明確風險管理職能邊界
政府應明確界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職能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界限,減少重疊或空缺。首先,明確每一級別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各級別人員對其管轄范圍內的危險化學品管理負主要責任。建立逐級匯報的管理制度,通過上下級之間的指導、監督、審核,進一步促進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企業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并對施工現場進行安全巡邏,及時發現問題并向政府職能部門報告,充分發揮周邊監控功能。其次,要明確橫向管理體系中不同部門的職責分工,利用政府權力清單、問責清單,明確當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職能權力和權限。在類似的危險化學品監測功能或跨部門管理,重疊的職責和不明確的責任領域可以根據功能定位、資源回報和成本效益進行總結。關于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需要職能部門之間的合作,各級職業安全委員會應承擔跨部門合作的角色。
企業內部與危險化學品運作相關的各部門也應該明確責任,環環相扣做好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負責采購、運輸、倉儲、生產、使用以及廢棄處置的各個部門和人員,都應該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職責,并按照要求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應該建立系統,通過系統管理使各環節責任清晰,人員明確,操作有據可查,使危險化學品安全信息、合規信息、風險信息等可以逐級傳遞。
3.3.2 強化風險管理隊伍建設
首先,應加強對風險管理專業人員的培訓,應探索如何培養風險管理人才,并加強積極的教育和培訓。培訓內容應結合政府以及企業的實際需要,為風險管理人員建立培訓體系。在選擇風險管理專業人員時,應拓寬渠道和選擇方法,如國內外知名大學,選擇優秀的風險管理技能的人才,并部署到安全管理系統的風險管理中。其次,應改進激勵措施。由于風險管理人員的選拔嚴格,招聘要求高,必須給予稱職能干的人員應有的地位和報酬,有效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更好地吸引和穩定風險管理人員。因此,有必要建立基于評估和評價的激勵機制,將激勵和懲罰與風險管理服務相結合,以體現人才的價值,建立一個科學、公正的評估和分析系統。
3.4.1 構建跨部門協作機制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服務合作模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除了正常的安全管理聯席會議制度之外,還有各種模式,如:部門間協調會議、多部門聯合互動和部門間行政協商。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下,政府應制定規章,使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跨部門合作合法化。為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標準化和部門間合作機制制定單獨的制度和法規。只有將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機制的運行制度化,才能有效提高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效率。
3.4.2 打造信息互聯互通機制
公共信息平臺是一個服務平臺,方便風險管理相關信息通過網站、通信、電話、網絡等的流動。其主要職能包括信息咨詢、數據共享、投訴受理、問答、緊急援助和其他服務。這些功能通過電子技術實現,并實時記錄通過平臺共享的信息,以確保平臺有效運行。平臺的建立還可以有助于提高公眾的風險管理意識。安全管理公共監控服務平臺建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加強設計。開發一個獨特、高質量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協調各部門的管理思路,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和信息孤島現象,直接利用平臺獲取應用于安全管理的信息。
第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包括自動收集智能終端信息,收集安全管理信息,并收集公眾對安全管理的反饋意見。
第三,加強信息共享系統開發。安全委員會制定機構間信息交流的具體規則,確定信息交流的框架和標準,并規范信息收集部門的信息使用和保密程序。
3.4.3 完善風險管控考核機制
首先,必須明確考核指標。安全管理委員會應完善風險管理評價指標,在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建立科學合理、適當的評估點,并提高風險管理在年度安全報告中的比例。其次,確保審查結果反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反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保證了風險管理的權威性,因此,在反饋過程中,必須有效存儲不可傳遞的模糊內容,提高內容評估和改進的準確性,增加評估和監控的風險措施,建立相關的電子賬戶,確保反饋不偏離風險管理目標。再次,建立信息報告制度[2]。建立危險化學品風險管理影響的定期報告制度,并代表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向安全理事會成員、市、區政府和公眾報告。其中可包括風險管理合作伙伴的基本信息、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和控制措施、采取的補救措施。最后,建立評價體系和監測機制。為確保風險管理過程是封閉的,反饋內容得到改進,改進措施是可行的,建立審查和監督機制必須具備有兩個主要功能:一方面,科學監測風險管理目標、標準和措施的執行情況;另一方面,監督風險管理決策者和從業人員對風險管理措施的執行情況[3]。同時,應建立反饋機制,以促進更有效、更高效地應用反饋結果,并為更新風險管理奠定基礎。
3.5.1 夯實社會組織合作基礎
在危險化學品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社會組織的作用,即基于社會組織合作,建立相關的合作機制,并以此為基礎。在建立合作機制的過程中,要注意:第一,要將合作雙方的責任和權利明確清楚,避免由于責任不清晰導致的后續問題,在需要相關人員負責時,無法找到對應的處理人員,影響了事故處理效率;第二,在建立合作機制之前,必須保證雙方的溝通達到良好的狀態,這就需要溝通機制,因此要有效促進溝通機制的形成,尤其是在當前的信息化背景下,信息之間的傳播通過計算機等設備,為了更好地促進雙方溝通的有效性,相關單位可以采用信息溝通平臺的形式,更好地促進溝通的有效性;第三,建立合作機制還需要有效的監督考核體系,通過監督和考核,更好地促進雙方合作的有效性,同時能進一步促進雙方積極地態度,在出現問題時能夠積極查找原因,進行分析,為后續合作提供必要的基礎[4]。
3.5.2 加強扶持引導社會組織
努力提高對社會組織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和支持專業社會組織。成立危險化學品管理協會等社會組織。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利用稅收和產業優惠支持合作社會組織的發展,引進社會資本,激發活力,加快人才結構調整,提高服務與合作技能。另一方面,必須增加公共資源,以確保社會組織更多地參與社會管理,并提高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興趣,確保社會組織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并在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危險化學品造成的事故與其自身的特性和暴露情況有關,只有根據這些特點采取最適當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確保所有工作人員的安全。本文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探討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對策。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如何實施安全管理措施,提高預防意識,有效降低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可能性,減少社會因危險化學品事故而遭受的損失,并減少對人員的人身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