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平
“空殼公司”經常被人們提及但并沒有一個通用、標準的定義,也并非我國《公司法》中的一種公司類型,通常指那些注冊后無實際經營活動也無經營必需人員的一類企業。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截至2023年2月底,全國各級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涉及空殼公司的案件達16866件,其中自2018年以來此類案件數量就多達12659件,占比超過75%,并且有逐年遞增趨勢。近年來,空殼公司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帶來潛在不利影響,2021年,杭州拱墅區檢察機關通過梳理近一年來受理的45起電信網絡詐騙類刑事案件,發現轄區內為實施犯罪提供幫助的虛假注冊公司就多達220家。[1]空殼公司除被用作電信網絡詐騙類犯罪工具外,還常常被一些不法分子當作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洗錢等犯罪的工具,從而對市場交易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因此,完善對空殼公司的監管治理,防范其淪為犯罪工具,成為當前一個重大且緊迫的課題。
一、空殼公司大量存在帶來的問題
1.空殼公司被用來騙取貸款。在銀行信貸業務中,銀行通常會對借款企業的經營時間有一定要求,為了滿足這樣的條件,有人就通過收購、借用空殼公司來達到騙取銀行貸款的目的。2021年,寧波象山檢察機關在辦理一起騙取貸款系列案時就發現,犯罪嫌疑人通過注冊空殼公司、偽造財務報表和購銷合同等方式,騙取銀行貸款上億元,最終導致貸款無法收回。[2]通過檢索公開報道筆者發現,利用空殼公司騙取銀行貸款的案件并非個例。
2.利用空殼公司實施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2021年,在江蘇省漣水縣公安機關辦結的一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團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他人身份證注冊空殼公司達400余家,在無實際生產經營和真實交易的情況下,常年為600余家企業提供虛開發票業務,總金額高達15.6億元。[3]這也僅僅是眾多此類案件中的一例,在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中,不法分子常常通過操控大量空殼公司虛構業務上下游關系,虛構購銷合同、收款收據、送貨單等一系列憑證資料,虛假支付貨款,逃避監管和稅務稽核,使國家增值稅款遭受巨大損失。
3.利用空殼公司進行洗錢犯罪。對公賬戶具有較高的轉賬額度,可以快速將錢洗白和抽逃資金,因而受到洗錢團伙的青睞。[4]浙江省嘉興海鹽縣檢察機關在辦理一起涉及44名被告人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中,就發現犯罪團伙以“注冊網店”等為幌子,大量招募年輕人在全國各地注冊成立290多家“空殼公司”,并將公司對公賬戶賣給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組織,用于轉移贓款、洗黑錢等違法犯罪活動。[5]
除此之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會利用空殼公司從事其他違法犯罪活動,比如虛構投資機會、商務合作或公司招聘,對企業或個人實施詐騙等其他犯罪行為,由于利用空殼公司進行犯罪往往涉及企業眾多、金額較大,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會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二、“空殼公司”大量存在的原因
1.設立企業門檻低但注銷企業比較繁瑣。2014年開始的商事制度改革最突出的變化是將企業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這大大降低了企業設立的門檻,社會上也因此出現了大量沒有實際經營活動的空殼公司。一方面,設立企業比較容易,另一方面,企業退出市場通常要經過解散、清算和注銷等一系列流程,退出前需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清理財產、清繳稅款、清理債權債務等,待清算結束后制作清算報告并辦理注銷,企業再告終止,退出流程相對煩瑣。
2.創業優惠政策刺激了注冊空殼公司的沖動。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客觀上降低了設立和維護空殼公司的成本,國家和各級政府為推進“雙創”改革出臺了很多政策,例如簡化注冊流程、推行集中辦公區、提供托管服務等等,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創新創業環境,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門檻和成本,但客觀上也造成了大量空殼公司被設立。
3.避稅目的帶來空殼公司注冊高潮。近年來,某些地方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陸續推出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但在政策落地過程中,由于監管不到位出現了各種問題,其中利用空殼公司避稅的問題尤為突出。[6]以新疆霍爾果斯市為例,該市實行“五減五免”的優惠政策,一度被視為“避稅天堂”,很多未在當地開展經營或生產活動、也未招聘過員工,僅承擔財務結算、申報納稅、開具發票等功能的空殼公司被注冊,落戶當地僅僅是為了逃稅、漏稅。
三、完善空殼公司監管治理的具體建議
空殼公司長期大量存在,給經濟社會發展增加了不穩定因素。為消除空殼公司潛在風險,市場監管部門、銀行等金融機構、司法機關及相關政府部門既應各司其職又應通力配合,多向發力綜合施策,從而構建起對空殼公司的準確識別、提前預警、有效監控、精準打擊的治理體系。
1.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并及時發布空殼公司預警。市場監管部門應堅持“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事前做到嚴格審查,從源頭上杜絕那些利用虛假材料申請設立空殼公司并通過審核登記的行為;事中做到有效監管,建構起空殼公司企業畫像及模型,對轄內企業通過大數據篩查出疑似空殼公司并及時發布管控預警。空殼公司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設立在具有稅收優惠政策地區或者偏遠稅務監管寬松的地區。二是組織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工作人員;公司負責人和管理層人員數據往往不真實,存在冒名頂替或弄虛作假的可能;因為沒有真實經營活動,經常出現零員工、無社保繳納記錄、無繳稅記錄、同一地址注冊多家公司等現象。三是無實際辦公場所且注冊時的場所多為租借。四是無明確經營業務或沒有真實交易。五是企業類型多為個人獨資或個體工商戶。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從上特征入手,構建空殼公司的完整畫像,并對各項風險特征分別打分,同時建立疑似空殼公司預警模型,當疑似空殼公司的風險分值達到預警線時,市場監管部門應及時發出預警,做到早發現、早預警,從而將欲借空殼公司之手實施犯罪的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
2.完善優惠政策消除空殼公司套利空間。各地在制定出臺招商引資或鼓勵創新創業政策時,應堅持科學的政績觀和發展觀,不以轄區企業數量多少論英雄,在源頭上減少設立公司沖動。同時應完善優惠政策,不給空殼公司套利空間,在這個方面,海南就提供一個很好的范例。為避免出現霍爾果斯那種空殼公司大規模避稅情況,強調實質性經營從而將空殼公司排除在外,2022年海南省稅務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企業實質性運營有關問題的公告》的補充公告,明確對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視為不符合實質性運營,不能享受稅收優惠:一是不具有生產經營職能,僅承擔對內地業務的財務結算、申報納稅、開具發票等功能;二是注冊地址與實際經營地址不一致,且無法聯系或者聯系后無法提供實際經營地址。此舉在很大程度上能堵住利用注冊空殼公司避稅、逃稅的目的,值得在全國推廣應用。
3.金融機構加大賬戶審核管理及反洗錢監控力度。資金賬戶是空殼公司實施相關犯罪必不可少的工具,金融機構應加大對空殼公司賬戶開立與反洗錢監測審查力度。一是要嚴守賬戶開立管理關口,做到真正了解你的客戶(KYC)。2021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就印發了《關于做好小微企業銀行賬戶優化服務和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遵循“風險為本”原則,利用稅務、司法、社保等有效數據交叉核實開戶申請人信息,并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及所處行業特點等,提供與賬戶風險等級相匹配的賬戶功能,審慎提供非柜面業務,合理設置非柜面渠道資金轉出限額、交易筆數、驗證方式等。金融機構應嚴格遵守監管規定,履行好賬戶開立的審查職責,把好風險防控關。二是加大反洗錢管控力度。銀行等金融機構應持續完善風險監測模型,將開立和交易存在異常情況的賬戶納入重點監測范圍,對監測發現并經核查無法排除的反洗錢可疑賬戶,區分情形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通過事前差異化盡職調查以及事中有效監測洗錢犯罪,在防范和打擊空殼公司洗錢犯罪過程中發揮金融機構的關鍵作用。
4.構建信息共享綜合施策的治理體系。實踐中,由于監管部門與司法機關之間目前還存在執法數據不透明、信息共享不及時、銜接機制不暢通的情況,導致司法機關對空殼公司犯罪難以做到及時、精準全鏈條式防范打擊。為了有效打擊空殼公司違法犯罪,應構建起信息共享綜合施策的治理體系,建立市場監管、銀行、稅務、社保、公安、住建、水電等多部門信息共享的互通平臺和大數據分析系統,運用大數據開展空殼公司系統治理工作,形成跨部門信用風險聯合管控的機制,對于空殼公司特征明顯的企業做到有效監控、精準打擊。
參考文獻:
[1]范躍紅;王欣雨.空殼公司充當犯罪工具 類案分析推動專項治理[N] .檢察日報,2022-03-17(001).
[2]藍恒;方芳;林玲.“空殼公司”豈能成貸款道具[N] .檢察日報,2022-07-17(002).
[3]趙家新;沈愛華;周培雷.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冊空殼公司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團伙被搗毀[J] .中國防偽報道,2022(6):88-89.
[4]陳功.識別空殼公司 阻斷洗錢風險[J].中國外匯,2020(13):74-75.
[5]范躍紅;魏潔萍;林婷.雇人注冊“空殼”公司大肆倒賣對公賬戶[N] .檢察日報, 2021-11-30(004).
[6]田野;陳宏微.中國空殼公司問題研究報告—空殼公司的成因、來源和目的探究[J].山西農經,202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