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詩琦 佟慶

摘 要:雙循環發展格局下,高新企業隨時代迅猛發展,這些產業極具創新點,與傳統企業的側重點存在差異性。本文以奧迪和比亞迪兩大汽車產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運營狀況,進行對比分析,以便在新能源行業下,為投資者提供新能源行業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營銷模式,并從中得出對于當下現狀的思考。
關鍵詞:雙循環 奧迪 比亞迪 新能源
1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概況
隨著環境污染與能源危機加劇,傳統汽車正在因能源少和污染大逐漸失去競爭力,全球對新能源的關注度逐漸提升。隨著新能源汽車相關科技的進步和國內利好政策的支持,投資商紛紛將關注點定位于新能源市場,與此同時世界大多數傳統車企開始研發并出產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漸攀升。2020年,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相關詞條的新聞報道在近兩年呈井噴式增長,逐漸形成一種新的生態變革圖景。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產業成為我國重點關注發展的支柱產業,據統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增速達到158.6%,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達到455萬輛,超越了2021年全年售賣量,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好奇與需要達到峰值,中國汽車用戶需求的推動必定為關聯汽車企業汽車供應鏈的運轉,為汽車企業構建可行商機。但是,因疫情、技術瓶頸等因素,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暫緩,我國新能源現狀面臨較多挑戰。
“雙循環”環境為新能源汽車帶來一系列發展缺口,但是仍然充滿挑戰性威脅。公司在推動過程中需要考慮技術體系、產品研發、供應鏈流轉、后方市場等一系列協調問題,在該過程中需要更多的顛覆式創新和價值驅動,發揮期間應有的銜接和整合作用,解決相應的銜接問題。回顧新能源相關的研究文獻大多集中在盈利能力問題上,盈利問題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平穩發展的必備基礎。國內學者認為新能源汽車在售賣前期的工作缺乏相應的銜接,因信息接受不到位或不對等,導致雙方沒有建立過于緊密的合作關系。也有國內學者對比亞迪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認為應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積極創新,增添新能源更大的可行度,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還有學者通過對比亞迪、長城等新能源汽車財務因素的研究認為市場存在宣傳力度不足、渠道對接不暢、價格競爭力低等阻礙因素,阻礙了新能源市場的良性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存在著促銷創新不足、渠道數量匱乏、價格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阻礙了銷量的增長,提出市場應加強成本費用管理、應收賬款周轉率低等問題。
2 比亞迪和奧迪財務狀況對比分析
2.1 公司簡介
比亞迪于1995年在廣東深圳建立,在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的業務橫向發展,跨越交通運輸、電子、車輛等器件制造業,在過去的28年中,比亞迪在電子器件電池方面堅持100%的自主研發,在磷酸鐵鋰電方面不斷的進行創新和突破,基于“制造+新能源”的路徑研究,也進一步提升了汽車使用時的節能率,成為新能源行業發展中的佼佼者。其能源控制和車輛設計的綜合素質能夠代表國內新能源發展水平。
奧迪公司于1899年由August Horch創立,后與一汽—大眾達成合作,現在歸屬于一汽—大眾子公司。2020年12月,為了增加奧迪在中國的產業和銷量,一汽—奧迪銷售有限公司成立,很大程度響應了中國用戶的需求,有效刺激了一汽—奧迪公司的銷量。在34年的發展過程中,奧迪主要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在車輛設計研發和外形設計上下了很大功夫,產出了家喻戶曉的奧迪A6L、A4L、Q5L等一系列型號,不同類型的車型和理念真正實現了受眾精準對接。在“雙循環”環境下,隨著市場對新能源的關注屢屢增加,作為中國第一豪車梯隊之一,奧迪在新能源行業也進行了市場布局,開發了e-tron、Q4 e-tron等四款車型。綜合而言,奧迪在產品、服務、供應上都達到了相應的寬度和深度,綜合水平較高。
2.2 整體經營情況對比分析
比亞迪和奧迪公司近3年的銷售情況,如表1所示。
如圖可見,公司發布2019—2021年報中,可以看出2021年比亞迪營業收入達到20.61億,奧迪更是達到了38.99億,兩家公司營業收入正向增長。同時,根據雙方公司的凈利潤明細可以看出兩家公司利潤保持正向增長,在2021年受疫情以及相關政策的影響利潤跌至低谷,疫情緩解之后,人們對新能源的關注也進一步遞增。通過雙方比對數據也可以看出,比亞迪銷量逐年遞增,增長率呈現為82%,總體銷量趕超奧迪銷量。
2.3 比亞迪公司和奧迪公司的償債能力對比分析
比亞迪低于奧迪的總體平均比率,流動比率的均值基本為1.1,在此基礎上,比亞迪在2019—2021的流動比率總體在1左右,低于汽車行業均值1.1,說明企業存在些許不足,償債能力較弱,但是綜合水平問題不大。受電池影響,奧迪的流動比率雖然高于比亞迪,但是本身仍存在電池短缺、新能源研發不足等問題,從長期的角度看,積極進行新能源研發會得到更高的投資性。
資產負債率反映了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公司的資本結構,反映了債務資本在公司資產中的份額。資產負債率高會導致公司日常經營不穩定,還款壓力更大,而資產負債率過低則說明公司負債較少,杠桿率不夠,增大股東資本。從具體財務數據來看,基本穩定在63%-68%之前,奧迪的資產負債率基本穩定在62%—65%之間,雙方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整體波動很小。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能夠對業務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資產負債率應該保持在60%左右。這表明比亞迪和奧迪通過股權激勵計劃保持了良好的長期償債能力。尤其是,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在2019年到2020年間從 68.4%下降到63.7%。2018年至2020年,總體均有下降。這表明,雖然隨著股權刺激的持續增長,公司可能會繼續籌集更多資金以擴大和發展業務,企業為了降低籌資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也開始對資產負債率的增長有所控制。
2019年至2021年的3年間,受疫情影響,比亞迪和奧迪的流動資產和增速波動較大,整體來看,在疫情影響下,流動比率從2019年的1.023過渡到2021年的1.027,總體水平小于1.1,但是在疫情過后預測會產生回暖現象。計劃中,公司償付能力水平基本保持穩定。2019年至2021年,資產負債率穩定在60%-70%的相對較好水平,流動比率也穩定在1和1.5,由此來看,在經濟和政策環境的影響下,比亞迪和奧迪其整體償債水平是處于穩中有升的狀態中。
2.4 比亞迪公司和奧迪公司的盈利能力對比分析
在新能源環境影響下,比亞迪和奧迪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基于凈資產收益率、毛利率和凈利率三大指標。在疫情下,比亞迪和奧迪的毛利率、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起伏較大,呈先增長后下降的走勢與比亞迪的毛利率、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從 2019-2021 年整體都呈現出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2019年比亞迪受新能源補貼、中美貿易戰等影響,外貿環境較差,比亞迪營收小端下滑。在2020年,汽車營收增加,拓展了漢、唐等高端領域市場,奧迪的e-tron系列能源車銷量也持續穩定中,整體展現出比亞迪和奧迪在新能源市場的強制實力。2021年,傳統燃油車的銷量開始下降,加之汽車企業對于新能源電池、系統的研發,導致原材料消耗與收入呈反比狀態,加之疫情的影響,比亞迪和奧迪的能源車銷量有所下降整體利潤出現下滑。但是就整體發展態勢和市場對新能源的關注度,新能源市場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汽車企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品質和設計不斷加深,耕耘多年的基礎為新能源汽車的售賣構建了很多優勢。
2.5 比亞迪公司和奧迪公司的營運能力對比分析
兩家車企總資產周轉率是呈現上升趨勢的,這充分表明企業在資產變現和資產利用方面的能力較為突出。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比亞迪公司的主營收入上漲,而且成本控制措施也初見成效,當主營業務成本得以有效控制,那么企業資產運營效率自然而然也就得以提升,償債能力也就有所上升了。從數據可以看出,該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樣是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的。說明企業資金流動性強,貨款的回收速度變快,減少了資金積壓的現象,有助于日常經營活動的開展。
總資產周轉率是公司凈營業額與平均總資產的比率。它反映了公司內部資產的質量和業績,是公司整體業績的一個指標。結合具體財務數據,比亞迪總資產周轉率維持在0.5左右,周轉率之間差異不大,奧迪總資產周轉率總體維持在1左右。整體而言比亞迪和奧迪總資產周轉率呈上升狀態,走勢良好。公司的應收賬款對許多流動資產都很重要。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了應收賬款對公司銷售收入的支持,該指標反映了公司資金的有效利用,應收賬款的回收和履行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能力,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增加證明企業經營效率不斷提高。2019-2021三年間,比亞迪的應收賬款增長率由1.929穩步上升至3.703,奧迪由2.83上升至3.97,上漲幅度平緩,應收賬款的金額也在增加。與此同時,比亞迪的存貨周轉率大體呈現上浮,但在2020年出現小幅下降,奧迪作為外企,其存貨周轉率雖然未出現下降,但其走勢也僅僅是小幅上升,總體而言,兩家企業在疫情影響下總體存貨周轉率仍呈現整體上浮。在此基礎上,公司應該更加積極的進行新能源研發,根據政策形式開啟新的產業鏈,推動公司走向新的拐點。
3 新能源行業的前景分析
3.1 精準定位目標市場
從比亞迪和奧迪公司的財務數據看來,中德雙企財務水平良好,奧迪新能源的財務綜合情況略勝一籌。在新能源市場火熱發展下,企業要精準定位區分目標市場。比亞迪作為知名中企,應進一步打造國潮品牌,例如比亞迪旗下已有的“漢服”國潮系列,將國潮理念植入比亞迪IP,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整體關注力,推動比亞迪國際貿易市場的壯大。奧迪作為與奔馳、寶馬并駕齊驅的老大哥,始終坐穩中國豪車、官車市場的交椅,但是由上文所述也可以發現,比亞迪汽車銷售額逐年遞增,由2020年的39.46萬到2021年的79.13萬,增速迅猛,銷售額趕超奧迪企業,而奧迪則由2020年的72.6萬下降到2021年的70.01萬,雖下降幅度不高,但仍應引起重視。奧迪要進一步細分“豪車”市場,在新能源時代,如何實現傳統IP的再創新,在凸顯“尊貴”的同時,不再將“官車”定為主要市場和銷售理念,將理念分散向“家庭”“青年”,推動奧迪品牌理念的年輕化重塑,從受眾層面著手改變奧迪近兩年在新能源市場增速放緩或穩步不前的嚴峻問題。
3.2 提升能源研發配比
中國作為新能源市場的核心力量,在疫情結束后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但是綜上兩車企財務比對數據可以見得,新能源市場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以至于用戶群體對新能源市場仍處于觀望狀態。對于用戶而言,對于新能源考慮更多的因素取決于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差異感、使用體驗感與舒適感、以及電池的壽命性以及安全穩定性等方面,該問題來源的根本源自于汽車行業還未在電池上有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因此,奧迪和比亞迪作為新能源市場的實力車企,應在其原有研發技術領域繼續深入挖掘,增強受眾信心。比亞迪在其主要電池研發領域進行深入挖掘,奧迪研發電池、e-tern等技術上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研發,打造屬于自己的產業線和產品線,通過技術上的研發與創新提升同行行業的競爭力,以提升供應鏈和原材料等相關材料的周轉流暢度,為用戶帶來切實可行的便利。
3.3 打響價格營銷戰
營業收入、營業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指標。比亞迪在近兩年來憑借“12萬—20萬”的價格穩固拿下了“中低端市場”,其SUV、MPV等車型多樣,利于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進一步提升了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但是“中低端市場”的泛化也提升了比亞迪邁入“高端市場”的門檻,在該過程中,比亞迪也應該考慮,在穩住中低端市場的同時,適當的提升低端車價格,為高端車的研發和上市做準備。與之相比,奧迪企業的市場垂直于“高端市場”,導致受眾區間過于狹窄,奧迪也應創新價格營銷策略,一方面穩固發展高端市場,適當的放出一些折扣和宣傳手段,增強奧迪在市場受眾的占比,另一方面要著手準備年輕化產業鏈,降低價格區間,開發屬于奧迪特色的標準版車型,在火熱發展的新能源產業中,提升市場的占比率和關注度,為用戶帶來更多的選擇權。
4 結語
本文以比亞迪和奧迪兩大車企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研究案例,對兩大企業2019——2021三年內的資產負債、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等財務指標進行了對比分析,通過財務指標分析研究了當下熱門新能源公司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在大背景下,無論是老牌企業奧迪還是入行相對晚的比亞迪,都存在成本高,營運能力不穩定的問題,在該現狀下也證明新能源市場面臨更大的挑戰,新能源要更加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以確保穩定的研發水平和與供應商的雙贏局面。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德車企新能源汽車發展策略對比研究——以比亞迪和奧迪為例,編號:S202310964093。
參考文獻:
[1]熊勇清,舒楠茜.新能源汽車負面口碑、干預措施與消費者購買意愿[J/OL].中國管理科學:1-13[2023-03-18].
[2]易漢卿.新能源汽車的故障與維修關鍵技術分析[J].專用汽車,2023(01):75-77.
[3]原顯冬.基于在線評論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需求研究[J].商展經濟,2023(01):62-64.
[4]劉通.新能源汽車賽事開啟汽車運動“新”時代[J].汽車縱橫,2023(01):89-92.
[5]李肖肖.雙循環發展格局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運作模式研究——以比亞迪品牌為例[J].物流科技,2023,46(01):132-135.
[6]方嘉偉,史彤童,曹穎,徐天新,楊天寧.比亞迪公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資戰略研究[J].中國市場,2023(01):58-60.
[7].合鍛智能級進模壓力機助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J].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22,57(06):4.
[8]張露,張建成.新能源汽車協同實現“雙碳”目標路徑研究[J].科技和產業,2022,22(1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