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敏
摘 要: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肆無忌憚,勞動異化的特征較為明顯。隨著時代的變遷,勞動異化的形式也有所改變。本文從白領的視角去探析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異化在當代的特殊形式及以此衍生的問題,并嘗試找到適合個人使用的一些克服勞動異化的方法。
關鍵詞:勞動異化;白領;克服異化
勞動異化并不是當今社會才有的現象,而是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不斷進行變化。當今社會,勞動異化有了不同于往日的表現形式,而白領則在新的表現形式下,承受著與以往一樣的負面影響。
一、勞動異化的基本概念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勞動異化”的概念,意指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創造了財富,而財富卻為資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這種財富及財富的占有、工人的勞動本身皆異化成為統治工人的、與工人敵對的、異己的力量,這就是勞動異化。
在經濟和科技并不發達的過去,人的生活節奏緩慢而悠長,需要有大量的時間對抗自然條件的限制。而現如今,物質更豐富、科技更發達、人類的知識儲備更多,人類最大限度地擺脫了自然的束縛,以越來越智能的科技去對抗自然的枷鎖,理應擁有更多閑暇的時間。但事實上,不少人反而認為自己閑暇的時間更少了,慢不下來了,更不自由了。有人認為不自由的根源在于世界運轉得太快,人只能跟著快,無法在這個高速運轉的世界中慢下腳步來,也就無法“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恰恰表現出“異化”的特點,從客觀上看,從前是一天24個小時,現在仍然是一天24個小時,即這個世界所參照的客觀上的、物理上的時間并未變化,無論從前還是現在。那么變快的必然不是客觀的時間,而是人主觀的“感覺”,或者說是體驗。世界依然沿襲著自身的規律在運轉,只是人類通過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效率讓社會運行地“快”起來。人類創造出來的產品本應是為人類服務,讓人擁有更多享受美好產品和服務的閑暇。但當前人類卻服務于人類創造的本應為人類服務的“產品”,遭受到生產的反噬,這便是“異化”。
馬克思認為所有的異化都源于勞動異化,并通過“對象化”和“外化”的概念論述了勞動的辯證運動。首先勞動指向對象,勞動者通過勞動加工自然之物,使之成為自己需要的東西,這是勞動的必然過程。但是,隨著對象化促成經濟的社會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勞動者和勞動本身也成為對象的時候,異化就發生了。“外化”則是指勞動者將自己的內在思想、知識、能力實現在外在于他的勞動產品中,這也是勞動的必然過程。只是當勞動者的勞動產品不再屬于勞動者本人,勞動者內在勞動能力外化成為商品即勞動力時,異化便同時發生了。
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肆無忌憚,勞動異化的特征較為明顯。當今社會,勞動保障制度更為健全,工人的休息時間、工資福利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勞動產品更為豐富,人類基礎的衣食住行等需求也極大程度上予以解決;工作機會更為充裕,工人似乎可以更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工作……如此種種,勞動本身與勞動者的矛盾似乎得以消弭,勞動異化似乎正在消失,但究其實質,勞動異化只是改變了其表現形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得以消除。
二、勞動異化的表現形式之白領
白領是指受雇于企業的、接受薪酬的階級人士。以白領為例,白領的勞動異化分別體現在勞動機會獲得的異化、勞動過程的異化和勞動結果的異化。
(一)勞動機會獲得的異化
勞動機會獲得的異化是白領進入職場所接觸的第一個異化。當前,隨著勞動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少白領不得不委曲求全,接受各種苛刻的條件,以實現自身勞動的權利,造成了勞動異化。
正如我國目前實行的八小時工作制,不少企業在白領求職時,在勞動合同中明確載有相關條款,但實際上,在應聘面試時,招聘人員往往會詢問應聘人員對加班的看法,以及是否接受加班等內容。這個“加班”可能只是特殊情況下當天的工作時間延長一個小時,也可能是每天的工作時間延長一個小時甚至更長,也可能是周末免費加班是常態。能否接受“加班”成為應聘人員能獲得這份工作機會的必要條件之一,甚至成為招聘雙方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看起來應聘人員似乎有選擇說“不”的權利,但當加班被美化為一種福報,且整體的工作環境皆是如此時,個體只能被動接受這樣的勞動,否則將無法獲取任何勞動機會。勞動是人的本質,也是人的權利,而白領卻需要為了本就屬于自己的權利而委身于“人”,懇求得到一個勞動的機會,勞動機會的獲得與勞動者站在了對立面,形成了勞動異化。
勞動機會獲得的異化,作為勞動異化的一個方面,本質的原因依然應歸結于私有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占有著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勞動者要勞動,就必須有勞動對象——生產資料。因此,勞動者只能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給資本家,以實現和勞動對象的結合,以完成勞動。因此,本該勞動者自己所有的勞動機會成為了資本家的給予,使白領產生了勞動機會是被資本家給予勞動者的錯覺。基于此,白領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等需要,只能通過提高學歷、不斷掌握新的工作技能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時以接受加班、接受非正常的企業文化等方式,不斷降低自己的勞動幸福程度,使自己盡可能符合資本家設定的扭曲的工作條件,以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這和馬克思在其所處時代描繪的工人為了生存出賣勞動力給資本家的狀況并無本質的區別,只是給這種異化用協議、合同、談判等方式為勞動異化披上了一層文明的外衣。
勞動機會獲得的異化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卷”文化盛行。根據《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2021屆高校畢業生為909萬人,只有34%的大學生找到了工作。“僧多粥少”之下,各行各業都逐漸“內卷化”。比如“卷”學歷,本科學歷普及以后,大家就開始考研,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高達457萬,同比增長達21.2%。對于已經工作的白領,還要面臨“卷”崗位、“卷”時間,同樣的薪酬待遇,白領之間需要爭先恐后地付出更多的勞動時間,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盛行的“996”加班文化(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將“卷”時間現象展現的淋漓盡致。但事實上,內卷并沒有真正提高工作質量,產生精益求精的效果,而是將精力花在了“內耗”上,虛耗了勞動者的精神。
(二)勞動過程的異化
勞動過程即勞動者和勞動對象的結合。白領的勞動過程,就是其作為勞動者,與公司給予的勞動對象進行結合,完成工作任務。勞動過程異化的原因,或許我們可以從這段話中找到答案:“‘在勞動對象的異化中不過總結了勞動本身的異化、外化在勞動的過程中,工人同那個生產資料、生產管理相分離。工人出賣勞動力給資本家。這樣,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工人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他個人的生命成了不依賴于他、轉而反對他自身的活動。這是勞動活動本身的異化。”[1]換而言之,由于白領勞動的對象不是自己的,而是公司的,因此,白領為這個勞動對象付出的體力、智力勞動最終得到的勞動結果屬于公司,而不屬于白領,白領只是為了工資才付出勞動力,公司只是明碼標價購買白領的勞動力。此時,白領同自己的勞動活動異化了。
“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感覺到不舒暢。”[2]這是馬克思對當時的工人在勞動中產生的痛苦的描述,但即使放到當今社會,仍切中要害、一語中的。因為工作是不快樂的,工作是對自己肉體的折磨,對自己精神的摧殘,所以必須用自己通過出賣勞動力辛辛苦苦換取的錢財去換取快樂。同時,當代白領將工作的壓抑轉移到消費上,吃喝玩樂就是快樂的,能用錢換取的就是快樂,即消費等于快樂。“資產階級的國民經濟學家會說:正因為勞動是不舒暢的,所以要發工資;正因為消費是舒暢的,所以要花錢。”[1]異化勞動帶來的痛苦使得白領們尋求不痛苦的途徑,資本家在白領生活的每個角落噴灑著“消費即快樂”的麻醉藥,白領通過消費得到短暫的麻醉,麻醉使得白領感受不到痛苦,于是白領誤以為這就是快樂。所以白領們不停被刺激去消費,不停被麻醉,當白領們對麻醉產生了耐藥性時,就只能通過加大消費獲得更大程度的麻醉,最終使白領無可避免地陷入消費主義中無法自拔。
這不過是勞動過程異化衍生的諸多怪相中的其中一個。勞動過程的異化使得白領在工作中找不到快樂,找不到作為人的本質,而誤將動物的生存需求當做是快樂。這是一種人向動物的退化,這樣發展造成的危害除了上文所說的消費主義盛行,還有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金錢主義的狂歡等等。對社會歷史進程來說,勞動過程異化的危害可能在當前并不明顯,但如不加以遏制,未來一定會發生阻礙社會進步的質變。
(三)勞動結果的異化
勞動結果的異化即勞動產品的異化,就是勞動者通過與勞動對象的結合,得到的勞動結果即勞動產品不屬于勞動者本人所產生的異化。當今社會,勞動者拿工資,資本家拿勞動產品,聽起來似乎很合理。但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勞動價值理論,工人的勞動是由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兩部分組成,必要勞動是指保證工人能夠生存下去的那部分勞動,也就是資本家給予工資的那部分勞動力;而剩余勞動是產生剩余價值的勞動,也是資本家竭力榨取的那部分勞動——很多時候,剩余勞動創造的價值遠比工資多得多。從一開始資本家的資本原始積累就是暴力的,他們通過對生產資料的非法占有,以至于在資本家站穩腳跟后通過建立法律制度、灌輸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等等措施,將暴力占有逐步合法化。
在現實生活中,白領在工作開始前,一定擁有自己的想法;在工作過程中,一定也實現著白領的內在思想、知識、創造力等等勞動能力;其勞動結果,是其勞動能力外化在一個具體的產品上。但這個勞動產品不屬于白領個人,而是屬于公司,從而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工作積極性的降低,因為工作的目的是為他人,工作的結果是為他人所有,所以一些白領會抱有“給一分錢,出一分力”,我只要付出符合工資的勞動力即可的想法。而當每個勞動者都如此行動的時候,整個社會的進步將會停止。因為整個社會的進步需要落實到每個人的進步,而人是通過在勞動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創造力來實現自己的進步的。一旦每一個人類個體都開始躺平,社會也必將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又例如企業內的貪污腐敗和職務侵占行為,如果從事銷售工作的白領,通過自己的個人能力為公司簽下了大單,但是自己拿到的提成僅僅只是這個大單收益的1%甚至不到更低,久而久之形成心里失衡,就開始收回扣要好處,通過各種方式去損害公司的利益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必將造成個人和社會的雙重損失。
三、白領克服勞動異化之路徑
我們意識到了勞動異化,甚至探尋到它的來龍去脈,那么接下來就要克服異化,回到正常的非異化的勞動中去。異化勞動是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必然發生的,其只存在于某一階段,而當下的我們正處于這個階段,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正常的非異化的勞動中。在馬克思看來,只有到達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勞動異化到正常的非異化的勞動的完全飛躍。只是在還未到達共產主義社會之前,我們可嘗試通過個人的努力,探索出某些克服勞動異化的方法,以實現個人和社會的進步。
從個人的角度看,當今的白領偏“佛系”,他們對工作機會的獲得更多是“被動”的,即這個社會給我多少崗位、給我怎樣的崗位,那么我就接受這么多崗位、接受這樣的崗位,通過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崗位,而沒有想過參與到改善供給中去。對此,白領應當提高政治覺悟,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我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人民為中心”,所實行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白領作為人民的一員,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到政治生活中來,去為了建設這個國家出一份力。比如可以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去關注就業相關制度、措施等信息,并提供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并通過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推動廣大勞動者一同減輕勞動異化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同時,青年一代應當有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去參與到國家建設中來,而不是整天沉迷于個人的吃喝玩樂中。個人主義至上終歸是虛空的,人是社會的人,人離開了社會就是非人。關于提高政治參與度,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其他具體措施,則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此外,如前文所述,勞動結果的異化可能導致企業產生貪污腐敗和職務侵占行為,但絕不能簡單地認為,既然公司是“資本家”,那勞動者侵占公司的資源也是合理的,因為是公司的不合理壓榨才導致勞動者的貪腐。可以肯定的是,侵占公司資源是錯誤的,是違法的行為。縱使資本的原始積累是暴力的,也不代表我們現在就要通過暴力推翻這一切。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現在的“資本家”不是當初的資本家,不能簡單的說公司就是資本家。本文只是嘗試以白領的視角去探析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異化理論,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勞動異化理論的內涵,并希望能讓更多普通人能夠更容易理解這個理論,而不是走向“仇富”心理或“躺平”心態的兩個極端。在這個克服勞動異化到達正常的勞動的過程中,我們工作或許不快樂,但是不要因此放棄自己,放棄讓自己進步。勞動異化下的勞動也有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本質的可能,這是克服勞動異化帶來的痛苦所能達到的。
“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時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2]白領在工作過程中釋放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同時也在工作中提高技能、得到鍛煉。工作不等同于勞動,勞動包含工作(在當今社會,工作是勞動的很大一部分),人們通過工作(并非特指進入職場,家庭主婦、個體戶、農民、自由職業者進行的勞動都可以是他們自己的工作)去找到自己的坐標,去建立和這個社會的聯系,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在一份工作中你感到不快樂,那么就要分析這個不快樂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及時調整自己。改變自己和改變世界是相互促進、同時進行的,并不是單行線,這和個人提高政治參與度,主動改善大環境并不沖突,可以同時進行。
盡管離勞動異化的徹底消失依舊是長路漫漫,但白領依然可以從改善自身價值觀入手,積極調整自身所處的勞資關系,聯合其他勞動者一起爭取自身合法權利,并通過參與國家政策的制訂與執行等方式,克服勞動異化給自身帶來的損害,盡力消除勞動異化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推動社會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慶熊.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探究馬克思揭示“異化勞動”的方法論[J].學術月刊,2010,42(09):31.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仰海峰.商品拜物教:從日常生活到形而上學[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4(02):13-17.
[4]王會平.異化勞動的超越與人的生存意義[J].社會科學研究,2008(06):11-15.
[5]何云峰.論勞動幸福權[J].社會科學家,2018(12):8-14.
[6]李強,丁輝文.“新生代白領”進入中產階層的體制機制障礙——某特大城市高科技園區白領階層案例研究[J].河北學刊,2018,38(05):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