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峰 劉禹欒
【摘要】城鄉墻體標語作為傳統的傳播媒介,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種:政治宣傳、公益傳播和商業推廣;其發展過程大致有以下幾個階段:20世紀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時期、20世紀90年代、進入21世紀至今。其語言特點具體表現為音節押韻、存在句法結構、句型和復句分析的可行性以及修辭的多樣性。漢字的方塊字結構、象形表意功能和單字多義特征、聲調和韻律等文化屬性使漢字適合于橫豎排列的墻體標語。而在實際運用中,鄉村墻體標語也部分存在著用詞假大空、語言扁平、用詞粗鄙的問題,需要標語創作者予以注意。
【關鍵詞】城鄉墻體標語;語言分析;疫情標語
【中圖分類號】H1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23-0125-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3.038
一、城鄉墻體標語的定義
一般來說,城鄉墻體標語是指設置于城郊、鄉村、高速沿線、鄉鎮公路兩側的顯著位置,使用標語涂繪材料將標語文字及圖畫繪制在民房、廠墻之上,以實現特定宣傳目的的各種標語形式。同傳統意義上的標語一樣,城鄉墻體標語也以簡明有力、音韻和諧的語言特征著稱,不過由于城鄉分布的區域特殊性,其具體內容上更具有大眾性、通俗性等氣息。
多數標語以文字為主,大多數表現形式不夠多樣化,缺乏視覺沖擊力。整體表現形式的單調性,也進一步影響了受眾對于標語的記憶度[1]。但作為傳統的信息媒介,標語一直是政府接觸普羅大眾,并實施政治宣傳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電子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出現了不少替代橫幅、貼畫等承載形式的標語形式,如:電子顯示屏、數字屏幕、LED屏、電子曲面屏等,極大地豐富了墻體標語的呈現內容。盡管標語承載形式發生了時代性更替,但本質上這些標語形式仍以文字為信息核心。因此,在區域場合較為統一的前提下,這些標語形式下的具體標語都應當歸結為城鄉墻體標語。
一般來說,各式各樣的標語能夠按照功能分為:政治宣傳、公益傳播和商業推廣。早期的城鄉墻體標語以政治宣傳為主,這主要可以追溯至建國初期的政治動員運動,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商業推廣、公益傳播兩種類型所占據的比重正在不斷擴大。
二、城鄉墻體標語的語言特點
城鄉墻體標語的語言特點鮮明,這是由于繼承了一般性標語的共性,但它也有屬于自己的語言個性。比如:城鄉墻體標語常常出現在國道、鄉道、村落等較為偏僻公共區域,自然需要分外醒目,結構簡單的漢字,方便在廠房、墻體上進行設計、印刷。在表意類似的標語中,其他類型的標語并不見得會分外注意場合性對于漢字的限制,以及語言攫取的選擇性。以下從音節、句法結構、句型、復句、修辭等五個方面,具體分析城鄉墻體標語的語言特點。
(一)音節押韻
城鄉墻體標語多數在語音上是押韻的,如:
(1)鄉村是我家,環??看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
(2)建房遠離高壓線,居家舒暢又安全。(滁州市鳳陽縣供電公司宣)
(1)押韻的字是“家”,兩字兩用,一目了然,押姑蘇韻;(2)押韻的字是“線”“全”,押寒山韻。這些標語誦讀起來,聲音和諧優美、順聽悅耳、朗朗上口,富于音樂美感,便于廣大人民群眾識記。
(二)句法結構
“對句法結構內部的詞語與詞語之間的關系進行成分分析,也就是著眼于句子成分的確定和結構方式的判別?!盵2]城鄉墻體標語,有實詞與實詞的組合,如主謂、動賓、聯合結構;也有實詞與虛詞的組合,如介詞短語。因此,也同樣存在句法分析的必要。
1.實詞與實詞的組合:
(3)倡導文明新風,共建美好家園。(述賓)(成都市新津縣新平鎮萬街社區)
(4)責任心是安全之魄,標準化是安全之本。(主謂)(上海師范大學周邊)
(3)“倡導”“共建”與后面成分“文明新風”“美好家園”構成述賓結構;(4)“責任心”“標準化”是名詞性成分做主語,與后面成分構成主謂結構。
2.實詞與虛詞的組合:
(5)堅決同一切違法批地行為做斗爭。(偏正+介構)(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人民政府)
(5)有介詞成分參與其中,先是介詞短語帶上賓語,組成介賓結構,在與謂詞性成分組成狀中結構。
(三)句型特點
城鄉墻體標語在句型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城鄉墻體標語的語言以非主謂句居多,少數是簡單的主謂句。在以非主謂句為主的例子中,動詞性非主謂句占據了主體地位。
(6)關愛女孩成長。(溫州市甌海區梧田街道居民委員會宣)
(7)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江蘇省南京市教育局)
(6)(7)中,都是動詞性非主謂句,由動詞“關愛”“實行”加上名詞性短語構成,表示祈使、號召、要求。
(8)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江西省萍鄉市北橋管理處宣)
(9)普及義務教育是祖國興旺之本。(湖北省黃岡市)
(8)(9)都是簡單的主謂句。不同的是,(8)是名詞性成分“未成年人”做主語,句子主題的指向明確,而(9)是動詞性成分“普及義務教育”做主語,這類標語采用了概括性的表現手法,將利國利民的教育國策凝練成動詞短語,利于向社會公眾傳播更為宏大的社會敘事,以促使其態度和行為上響應標語的號召。
(四)復句形式
城鄉墻體標語多數是偏正復句,以假設和條件復句為主,少量出現并列復句、因果復句?!胺志浜头志渲g意義上總是有聯系的。這種意義上的聯系往往通過語法形式表現出來?!盵3]常見的語法形式是通過關聯詞語表達分句間的語法關系,主要有:要是、如果、既然、只要、只有、不管、無論、不論、一邊等(前一分句);就、那么、便、才、都、一邊等(后一分句)。有時前后分句的關聯詞語都不出現,因而加上不同的連詞,就有不同的理解,如:
(10)(如果/只要)辦好農村合作醫療,(就能)減輕農民治病負擔。(山西省山陰縣衛生局)
(11)(如果/只要/只有)教育搞得好,小康(就/才)來得早。(陜西省西安市高陵縣教育局宣)
(10)若是“如果……就”,就表示假設關系,假設與由假設而生的結果之間不是必然的關系,“辦好農村合作醫療”不一定會“減輕農民治病負擔”;若是“只要……就”,就表示充分條件關系,只要滿足“辦好農村合作醫療”這個條件,就能出現“減輕農民治病負擔”這個結果。(11)也有假設關系和充分條件關系,分析同上。只不過多了“只有……才”,表示必要條件關系,強調“小康”的唯一途徑就是“教育”,沒有別的選擇。這一推論顯然是在著重強調縣級市中教育的重要性,并非刻板地將教育作為萬能論處理。該標語的出處位于中西部,教育水平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也印證了這一點。
以下這些例子只能補出一種關聯詞語,表意明了。
(12) (只要)教育跑在前列,(就會)迎來美好明天。(湘潭市湘潭縣人民政府宣)
(13) (如果)鄉村要穩定,(就)依靠老百姓。(安徽省金寨縣政府)
(12)可以補出“只要……就會”,表充分條件關系,只要滿足“教育跑在前列”這個條件,結果就會“迎來美好明天”;(13)可以補出“如果……就”,表假設關系,即“鄉村穩定”和“依靠百姓”之間不是必然關系,只是一種假設條件。由于這類標語具有政策宣傳、社會引導的作用,而標語傳播過程中,民眾往往產生會多種理解。由此以來,就會產生理解上的“盲區”,甚至是偏差,標語的宣傳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五)修辭特點
城鄉墻體標語的語言在修辭上與其他形式的語言不同,有自己的特點,表現為使用較多的對偶、排比、雙關、頂真、回環等修辭手法。這種語言特點出現的環境較窄,一般只能在復句中出現,不能出現在單句中。
1.對偶。對偶就是把“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或相對的兩個句子或短語對稱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式。對偶語義上相互補充,相互映襯,形式上整齊和諧,讀起來節奏鏗鏘,便于記誦,具有獨特的修辭藝術效果”[4]。城鄉墻體標語對偶有兩種形式:
①對偶+押韻
(14)人人講安全,家家保平安。(福州市鼓樓區五鳳街道蘭庭社區宣)
(15)治理臟、亂、差,要靠你、我、他。(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大東街幼兒園)
(14)“人人”“家家”結構上構成對仗,修辭上構成對偶,且句末“全”“安”音節上構成押韻。(15)“治理”“要靠”相互形成對偶,“差”“他”相互構成押韻。
②對偶+不押韻
(16)堅決推動鄉村復興,著力建設美好社區。(河南省新鄉市宣)
(17)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滁州市定遠縣創衛指揮部)
(16)(17)結構工整,對偶手法一目了然,形式上嚴謹整齊,勻稱平衡,內容凝練豐富。對偶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表達技巧,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追求對稱平衡美的文化心理。
2.排比。排比就是用并列的詞組或句子在語形上組織得具有某種相似性(如結構相似、字數相等、話題與關鍵詞語相同)[5]。
(18)遵德守禮,尊老愛幼,和睦鄰里。(上海市田林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19)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常州市天寧區紫云苑社區)
(18)(19)的標語中運用排比手法,一方面會形成語勢上的“排山倒?!?,另一方面也會起到強調作用,在公眾心中形成難以忘記的“心里印記”,達到宣傳效果。
3.雙關。雙關是讓一個詞句同時關涉到兩個方面。它主要是利用詞句的多義、語音的相同(或相近)或語境的相似構成的[6]。本文只討論語音雙關和語義雙關。
①語音雙關。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條件而構成的雙關。如:
(20)醉(罪)在酒中,毀(悔)在杯中。(安陽市湯陰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
(21)牢記事故杯(悲)劇,不做千古醉(罪)人。(杭州市富陽市公安局交警大隊)
“醉(罪)”“毀(悔)”,“杯(悲)”“醉(罪)”都是一組同音字,利用同音形成雙關,印象深刻,生動活潑,易懂易記,宣傳效果較好。
②語義雙關。語義雙關語是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在特定語境中形成雙關,它把原有詞義和相關的新意義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構成表里兩層意思。
(22)愛惜生命之源,關注滴滴點點。(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城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宣)
(23)日子火了,別忘了防火。(貴州省公安消防總隊)
(22)“關”既提醒公眾在日常生活中關緊水龍頭,節約用水,又形象地表達出對水資源缺乏的高度關注;(23)前后兩個“火”意思不同,前者是生活越來越好,后者是本義,警示公眾在生活變好的同時不能忘記防火。采用雙關修辭手法,在廣大農村地區有很大的適用性,這與農村的教育水平、農民的文化程度密切相關,而運用雙關可以將政策、法規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地傳達給農民,這對標語作用的宣傳有很大作用。
4.頂真。鄰近的短語或句子收尾蟬聯上遞下接,用前一句結尾的字詞或短語做下一句的開頭,從而依次下去巧妙組織語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獲取特定語言效果的修辭手法叫頂真,又叫“聯珠”[7]。
(24)開車不飲酒,酒后不開車。(咸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二大隊)
(25)今天你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你為榮。(馬鞍山市含山縣林頭中學宣)
(24)(25)的“酒”“學?!表斦嫘揶o使語言結構嚴謹,不僅讀起來流暢明快,情趣橫生,而且能突出表達事物之間銜接緊密環環相扣的聯系。
5.回環。采用變換語序的方法,把詞語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語言片段緊緊連在一起,形式上表現了“來復美”,內容上表現了兩種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辯證關系的修辭手法,叫回環[8]。
(26)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郴州市臨武縣政府)
(27)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濟南市市中區王官莊街道辦事處)
(26)(27)“生產”“安全”“人民”“管”形式整齊勻稱,在視覺和語感上都給人一種循環往復的情趣,能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
三、城鄉墻體標語存在的問題
馮廣藝(2013)認為,語言“生態位”強調語言在語言生態系統中占有合適的位置,這種適當的位置要求語言必須是規范的,語言的內在結構要素必須在規范化與標準化的前提下發揮作用。城鄉墻體標語是語言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具有區域特色以及固定載體的語言生態子系統。因此,城鄉墻體標語的語言應當盡可能符合語言規范,傳達出準確而明了的標語共意,從而使得民眾能夠順利地進行語言解碼,并過渡到后續的態度更易以及行動響應等環節。
但囿于知識水平有限、政策時效性強等緣由,不少鄉村干部在運用墻體標語向民眾傳達政策指示時,常常陷入假大空,語言扁平的形式主義泥潭。如:(28)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投身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河南省蘭考縣)口號缺乏具體的現實參照物,民眾進行語碼解讀難免產生不一而足的看法。而運用標語的初衷便是傳達準確而及時的信息,凝聚群體共識。顯然,這種形式主義所導致的多樣化解讀并不符合標語規律。因此,標語創作要選取具體的目的參照物,使用蘊意明了、指向明確的詞語向民眾傳達出唯一的標語共意。當然,除了規避形式主義的泥溷,保證標語共意的準確傳達之外,標語創作者應當更進一步,追求標語語言的韻律和諧、句式對仗等,從而營造出更為豐富的語言美感。
林綱(2020)提出,社會文明建設離不開和諧的語言生態,語言規范是構建良好的語言生態環境的首要條件,也是良好的語言生態環境得以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條件。城鄉墻體標語是鄉村文明建設過程中的政策傳聲筒,對于推進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反過來說,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宏大敘事下,城鄉墻體標語也存在著一些非語言生態的問題,有悖于社會公德,影響著語言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
具體來說,鄉村中仍有一些十分危言聳聽的墻體標語存在,如:(29)上山砍樹就是自取滅亡。(廣東省梅州市)此標語所指向的共意,固然是為了避免民眾肆意砍伐樹木,違法國家護林政策,但標語的話語策略卻使用了“自取滅亡”這一負面色彩濃重的詞語,語氣強硬,毫無人情味可言。進一步說,即使強硬粗鄙的詞匯色彩暫時性地達到了群體震懾的作用,卻是以犧牲鄉村民眾對于政府的情感為代價的,這無疑不利于推動新時代鄉村文明的建設。
因此,城鄉墻體標語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既要發揮語言藝術,符合語言規范,又要明晰勸導、宣傳與命令、強迫之間的界限,避免將民眾放置于標語傳播的對立面。此外,也要注意考慮民眾的接受度問題,要讓標語充滿人情味,易于接受,而不是一味地采用恐嚇、辱罵、低俗的話語策略,引起民眾對于標語的反感情緒。
四、結語
本文首先解釋了城鄉墻體標語的定義,而主體部分則主要聚焦于其語言特點,從音節押韻、句法結構、句型特點、復句形式、修辭特點五個方面出發,通過翔實的案例分析,勾勒出城鄉墻體標語的語言內部面貌。從文化的工具屬性看,漢字特別適合城鄉墻體標語的表達和使用。且標語語言的內質是自省的,往往起到約束、警示、倡導、宣傳等作用,社會實踐性極強,因而能夠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繼續發揮效用。而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城鄉墻體標語同樣存在著偏離語言生態系統的現象,創作者應當選取最為準確明了的詞語,作為承載唯一標語共意的語言載體。而對于非語言生態的標語亂象,如:用詞粗鄙,恐嚇策略,也應當引起創作者足夠的重視,并在城鄉墻體標語的構建中得到避免。
參考文獻:
[1]陳煒.城鄉墻體標語傳播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3.
[2]范曉.三個平面的語法觀[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6.
[3]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楊春霖.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
[5]張斌.新編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6]張斌.新編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7]李宏偉,王玉英.漢語修辭學[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9.
[8]駱小所.現代修辭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9]馮廣藝.語言生態學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10]林綱.疫情防控宣傳標語的語言生態分析[J].傳媒觀察,2020,(04).
作者簡介:
徐景峰,男,漢族,河南漯河人,上海師范大學2020級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劉禹欒,女,土家族,貴州貴陽人,上海師范大學2020級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中文教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